香港“最後一位才子”蔡瀾逝世,享年84歲,香江時代落幕

2025年6月27日,@蔡瀾 官方賬號釋出訃告:著名作家、美食家、電影監製與主持人蔡瀾先生,於6月25日(農曆六月初一),在香港養和醫院於親友陪伴下安詳辭世,享年84歲。遵照其生前遺願,不設任何儀式,遺體已於當日火化。
隨著蔡瀾的離世,象徵著“香港四大才子”時代的正式落幕。金庸、倪匡、黃霑先後離世,如今連一向瀟灑豁達、遊戲人間的蔡瀾也撒手人寰,令無數影迷、書迷、美食愛好者唏噓不已。
訊息公佈後,演藝圈與文化界多位名人發文悼念:
  • 舒淇感嘆:“願先生這十年間也繼續享受了世間的種種,先生千古。”
  • 楊迪回憶錄節目時的蔡先生,“那種遊戲人間的態度影響我至今。”
  • 導演陳曉卿:“一輩子愛生活,重情義,俊逸灑脫,才華橫溢。”
  • 林依輪寫道:“香江自此再無四大才子。”
  • 曹可凡引用蔡瀾的話:“一個人不懂美食,就不懂生活。”
而@蔡瀾點心也在同日釋出一封蔡先生於2023年底留下的信件,並寫道:“雖然先生遠行,他留下的精神與智慧,將一如既往地指引我們。”
訃告發布當日,蔡瀾生前仍有專欄《草草不工》刊登在報紙上,文章標題為《吃魚記憶》,令人倍感唏噓。

蔡瀾1941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青年時期赴日本系統學習電影,後在香港定居。早年以影評人身份進入影視圈,並擔任邵氏駐日本區經理。回港後,蔡瀾成為香港黃金年代電影的金牌監製,監製電影包括《快餐車》《龍兄虎弟》《霹靂火》等,成龍亦因其提攜而受益。
然而,儘管在電影業成就斐然,他始終自覺“拍電影太浪費時間”,只願將其當作玩具。四十年一覺電影夢,終不如灑脫人生來得有趣。
1980年代後,蔡瀾轉型為專欄作家、美食節目主持人,並與金庸、倪匡、黃霑共同主持談話節目《今夜不設防》,引領華語文化圈最自由奔放的一場對話風潮。三人在節目中妙語連珠,敢言敢笑,話題涉及情色、人生、宗教,收視率高達70%,成為電視史經典。

蔡瀾一生倡導“任性而活”,愛吃、會吃、講究吃。他常說:“快樂比長壽更重要。”他的第一桶金來自於“暴暴茶”在日本市場的熱銷,其後涉足茶葉、餐飲、食肆、旅行社等多個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食商”。
他的飲食哲學源於母親的影響,即便是泡麵,也要用蝦米、雞肉、冬菜、蔥花“煮得精緻”。晚年在微博與年輕人互動的問答更成金句頻出:
  • “除了多讀書,還有什麼方法能提升自身的吸引力?”他答:“沒有。”
  • “生活特別苦怎麼辦?”答:“吃糖。”
  • “你怎麼都不選我問題回答?”他說:“因為你問得不好。”
這些惜字如金的回答,幽默中透著洞見,令他成為許多年輕網友心中的“人生導師”。
2013年金庸去世、2022年倪匡病逝、2004年黃霑猝然離世,蔡瀾逐一送別摯友。2023年妻子過世後,他索性賣掉收藏、搬進酒店獨居。他說:“是我玩這個世界,而不是世界玩我。”
他喝酒、抽菸、不運動、不養生,卻活得最自在。他反對刻意追求健康,強調:“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不羨慕別人,不聽管束,多儲蓄人生經驗,死而無憾。”
他曾自省,“年輕時愚蠢、自大、愛傷人,是我主動去改的。”他說他“儘量去旅行,學別人怎麼活得高興。”
在那個屬於香江的黃金年代,金庸寫江湖、倪匡寫未來、黃霑寫情懷,而蔡瀾寫人生。
金庸曾說:“蔡瀾是我見過最瀟灑的人。”他的“風流”從不猥褻,他欣賞女人的真實、自由與情趣,紳士地好色,是教養,也是品格。
如今,這位“人生玩家”走完了他極致的旅程。香江四大才子至此凋零,但蔡瀾留下的瀟灑、通達與幽默,將繼續在讀者心中流轉。
如他自己所言:“死而無憾,就是最大的意義吧。”
當天匯率
1 美元=7.17人民幣
歡迎關注 華人生活
華人生活app 全新升級了
華人生活app成為你
拓展人脈和商機的工具

閱讀原文網址下載華人生活平臺,
美國同城分類資訊網免費釋出平臺!
點選下方原文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