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綸
這兩天,李嘉誠真的是偷著樂,因為想賣的東西又賣掉了。
北京時間3月4日深夜,李嘉誠家族控制的長江和記實業(簡稱“長和”)釋出公告,宣佈與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出售旗下核心港口業務,涉及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包括在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兩個重要港口。交易的總企業價值達到228億美元。
你當然可以說,李嘉誠又跑了,這次是從43個港口跑了。
讓我們回溯一下歷史,看看李嘉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涉及港口業務的。
我查了一下,李嘉誠的港口業務始於1969年,當時香港黃埔船塢公司以黃埔碼頭有限公司的名義開展集裝箱船和貨物處理業務,併成立了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HIT),開啟了專業集裝箱碼頭作業服務。
此後,李嘉誠於1979年收購了英資企業和記黃埔,後者控制著英國鐵行集團的港口業務,李嘉誠由此正式進入港口領域。
大家都很關心李嘉誠什麼時候拿下的巴拿馬的兩個重要港口,資料顯示:
李嘉誠旗下的和記港口在1997年透過投標獲得了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的特許經營權。

▲巴拿馬運河
也就是說,一晃已經20多年了。
該特許經營權在2021年得到續約,延長至2047年。
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重要樞紐,該運河承擔全球6%海運貿易量,是連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咽喉要道”。
根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報告,2024財年共有9944艘深吃水船舶透過運河。該財年總收入達到49.86億美元,淨收入為34.53億美元。
本來是躺著收錢的買賣,李嘉誠還是決定賣了。

提醒注意的是:
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計劃出售的43個港口資產覆蓋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23個國家。這些港口包括199個泊位及相關配套的智慧碼頭管理系統和全球物流網路。
但是此次出售的資產不包括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港口,例如鹽田國際和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等戰略資產。
那麼,李嘉誠為什麼要賣港口?
我認為主要是兩個目的:
第一,避險。
第二,回報。
去年11月,特朗普透過大選成為美國總統之後,多次揚言說要重新奪回巴拿馬運河。
1月7日,他還未上臺,就公開宣稱不排除透過經濟或者軍事手段奪取巴拿馬運河的可能性。
上臺之後,他對於巴拿馬運河的渴求之情溢於言表。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一度成為他勢必要奪得的兩個地方。

以上種種,對於一向求穩的長和高層和李嘉誠來說,當然就睡不著覺了。
巴拿馬和美國打口水仗,李嘉誠管不著,也不便說話,但是港口是自己的,錢是自己的,必須確保安全。
商人是為了賺錢買港口的,現在美國總統說要拿回運河,那麼,運河旁邊的港口呢?
以長和高層和李嘉誠的精明,當然就是:你要你拿去,我要賣一個好價錢。
可以想象,長和與貝萊德的接觸一直都在進行中,只是近日才披露結果。

▲長和總部
貝萊德集團(BlackRock)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當然不是等閒之輩。
GIP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基建股權基金之一,持有多家港口及碼頭股權。去年1月,GIP被貝萊德集團(BlackRock)收購。
現在,貝萊德又把李嘉誠手裡的絕大部分港口吞下,也就是說,貝萊德在全球港口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貝萊德的CEO拉里·芬克是個人精,特別善於看風向。

▲拉里·芬克
芬克年幼的時候,父母對他的期望值其實並不高,父母親總認為他沒有哥哥聰明。很小的時候,芬克就在其父親的鞋廠裡做幫工。在取得加利福尼亞大學MBA學位之前,芬克的夢想一直都是從事房地產金融。
一位教授無意間的推薦,使他順利進入了當時的地區投行第一波士頓。
芬克負責當時還很新興的分期貸款抵押債券 (MBS)。短短的四年時間裡,芬克把這個產品變成了第一波士頓的拳頭產品,並帶來了每年100萬美元的收益,在當時這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芬克成了第一波士頓的超級賺錢機器,並由此成為第一波士頓歷史上最年輕的合夥人,當時他只有28歲。
貝萊德還曾以32.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著名的高檔酒店運營商溫帝漢姆酒店集團。
華爾街的同行認為拉里·芬克擁有最敏銳的頭腦。美林公司執行長如此描述他:“他的眼睛中閃現著靈光,思維敏捷,富有天賦。雖然這種天賦不同於鋼琴家馬友友,但他能洞悉任何資本市場上的奇異現象。”

據媒體報道,在特朗普就職典禮後,貝萊德的CEO拉里·芬克就聯絡白宮,告訴他們如果讓貝萊德安排交易,就不需要美國使用武力強行搶奪運河。
就是他推動了貝萊德將李嘉誠的港口收入囊中,而且一切都做得密不透風。
能賣的港口都賣了,李嘉誠以及長和的高層都鬆了一口氣。
你們要博弈,你們去博弈,我先撤了。
關鍵是,他賣掉的不僅是巴拿馬的兩處港口,還有其他國家、地區的港口,李嘉誠很明顯是在做全球避險的動作。
至於說到回報,長和這些年是愧對股東的。
在這筆交易達成前,長和股價正處於連續10年的下降通道中,年線層面連續7年下跌。交易到手的190億美元,與釋出公告前的長和公司市值差不多。

▲長和周線圖
受此影響,長和股票在週三上漲21.86%的基礎上,週四繼續走高9.13%。
實際上,李嘉誠一直在賣出一些歐洲國家的基礎設施相關的公司,特別是一些偏傳統的公司:
在2021年,李以100億歐元的價格出售了他在歐洲市場的電信基礎設施。
2022年李還打算以150億英鎊的價格賣掉英國配電公司Power Networks,但沒有接盤俠。
李不僅在歐洲持續套現:
2024年,李嘉誠旗下的和黃醫藥以6.0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上海和黃藥業45%的股權,所得資金將用於研發創新藥。
2024年10月至12月,李嘉誠父子多次減持郵儲銀行H股,累計套現約28.5億港元。
2024年,李嘉誠家族以15%的折扣出售了上海中環高階領域專案中的75處房產,總價值約8億元人民幣。
2024年7月,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計劃在香港和倫敦兩地上市。那麼,上市之後會不會慢慢減持?

套現的資金拿到之後,李嘉誠下一步怎麼走?
我們可以從公開新聞做一些猜測:
2024年8月,李嘉誠旗下長江基建以3.5億英鎊收購了英國32個陸上風電場,押注歐洲能源轉型帶來的紅利。
再往前看,2022年,李嘉誠旗下風投基金在新加坡成立了辦事處,這也是維港投資首次在香港以外設立辦事處。
除了投資,李超人也從房地產入手,大力押寶越南,旗下長江實業集團和越南本土龍頭企業萬盛發集團合作,引入高階房地產專案,同時發展大型基建專案。
所以說,李嘉誠在轉型,在以賣掉傳統資產、減持股票等方式回籠資金,並將資金投向新能源、創新藥研發等新興領域,同時,他對東南亞還是有興趣的。
李嘉誠這次將幾百億美金收入囊中,他們下一個目標是哪裡?恐怕只有李嘉誠和長和的高層才知道。
規劃 |國家批覆!誰升級,誰降格了
政策 |再提“穩住樓市股市”,什麼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