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訪華3次,寶馬大老闆有多愛中國? 2025-05-15 13:11 華商韜略 你愛中國,中國也愛你。 作 者丨東木褚 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 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領導人握手,又到上海車展釋出新車,寶馬董事長齊普策又又又來了,最近三十天,他三次到訪中國,記者問他,“您是‘常駐’中國了嗎?” 齊普策笑了,“我太喜歡中國了,中國是寶馬最大的單一市場,我每次回來都有新收穫。” 齊普策是六零後,技術工程師出身,整個職業生涯都是在寶馬度過的,2019年被任命為寶馬集團董事長。 在跨國車企裡,齊普策大概是最愛中國的掌門人,最近幾年他到訪中國的次數比賓士、奧迪CEO加起來的還要多,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中國是寶馬的第二個家。” 前年,當個別西方學者鼓吹與中國脫鉤斷鏈時,齊普策的態度是,“不可能,別說脫鉤,搬家都不可能,我們在瀋陽有四個生產基地,怎麼脫?” 去年,當歐盟對中國電動車揮舞關稅大棒時,率先站出來表達反對意見的,還是齊普策,他認為歐盟不需要害怕,進口中國電動車不會對歐洲汽車產業造成實質傷害,歐盟這麼做受傷害最大的反而是德國的工業,“寶馬反對加徵關稅,無論在中國還是歐洲,我們的態度都是一樣的。” 齊普策“胳膊肘向外拐的發言”讓歐洲老牌媒體《經濟週刊》破防了,發文抨擊,“看看吧,以寶馬為代表的幾家大車企,根本不關心歐洲的利益。” 2024年,寶馬在中國交付了714530輛BMW和MINI品牌汽車,蟬聯中國豪華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但同比下滑了13.4%。 雖然少賺了45億歐,但寶馬反而加碼了對中國的投入,創紀錄地砸下200個億的單筆投資,升級改造瀋陽的工廠。 而且,這次升級非同一般,事關寶馬即將投產的新世代車型,是寶馬集團在數字化、電動化時代的關鍵一戰,可以說,寶馬把自己的未來都壓在了中國。 危中有機的是,2024年寶馬純電車銷量同比增長7.7%,佔集團在華整體銷量的15%,在中國市場的純電交付首次超過10萬輛,為寶馬打開了新的增長點。 承受著業績壓力的齊普策表示,寶馬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不會因短期波動而動搖,因為我們總是能在中國創造新的機會。 2003年3月2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寶馬集團和瀋陽華晨汽車的十幾位高管並肩而立,在發改委、商務部和遼寧省等領導的見證下,簽下了成立合資公司的檔案,華晨寶馬就此誕生。 寶馬時任董事長赫穆特·龐克說,“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是寶馬集團至關重要的一步,我們將為中國客戶提供不折不扣的高檔汽車。” 當時,距離1994年寶馬在北京設立代表處已有近十個年頭,寶馬在中國的年銷量約有6700輛,雖然遠低於日本,但華晨寶馬給中國市場帶來的信心感染了現場的每個人。 一家報道簽字儀式的媒體用了這樣的標題,“中國高檔車市場開始起步了!” 2004年,寶馬投資40億在瀋陽大東區建設了第一家工廠,拉開了本土化生產的序幕。 起初,德國人表現得謹小慎微,每年的產能規劃只有1萬輛,但瀋陽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以及入世後中國市場對高檔車需求的大幅增長讓寶馬驚喜不已—— 成立僅五年,大東工廠就下線了第10萬輛寶馬車,中國大陸也成為寶馬全球第四大單一市場。 ▲華晨寶馬第10萬輛車下線,2008 2009年,寶馬和華晨集團又齊聚人民大會堂,與瀋陽市簽署了二期專案的合約,雙方計劃投資50億在瀋陽開建新廠區,把年產能從10萬輛逐步增加到30萬輛。 2012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寶馬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喜笑顏開的寶馬管理層表示,“我們在歐洲以外的首個發動機廠將在瀋陽建設,寶馬紮根中國市場的決心越來越強了。” 在齊普策就任寶馬董事長的2019年,寶馬取得了進入中國以來的最好成績,以72.37萬輛的銷量首次成為中國豪華車的冠軍,並且帶動全球銷量增長1.2%,力壓賓士奪得世界豪車第一,幹出這樣的成績,老齊怎能不愛中國? 此後,寶馬不斷打破自己的投資紀錄,投資100億打造第六代動力電池,耗資150億建設裡達工廠,投下200億升級改造大東工廠,2010年以來,寶馬在瀋陽的生產基地累計投入了1160億人民幣。 除了德國總部,瀋陽是與寶馬連線得最緊密的城市了,截至2023年,寶馬連續18年成為瀋陽最大的納稅企業,也是遼寧省的納稅八連冠,累計為瀋陽提供了2.1萬個工作崗位。 寶馬在瀋陽成就霸業,瀋陽也傾全力支援寶馬。 為了寶馬員工的通勤和醫療,瀋陽直接把地鐵三號線的地鐵口開在了廠區內,不用出大門就能上地鐵,還引進了北京的三甲醫院;為了改善生活環境,市政府專門在寶馬廠區外修建了大型生態公園,把工廠變成了4A級景區;為了員工的子女教育,引入了東北地區唯一的12年一貫制國際學校…… 對寶馬中國的員工來說,瀋陽的生產基地可謂應有盡有,頗有早年間國企大院的感覺,華晨寶馬的一位德國籍專案經理說: “我們一家四口很喜歡瀋陽,這裡環境宜人,有中德社群、公園和醫保互通的醫院,小孩在瀋陽上學就能拿到德國也認可的學歷,我們絲毫沒有後顧之憂。” 2021年底,寶馬召開了線上年會,主題是“家在中國”,寶馬全球財務董事彼得博士說,“今天,寶馬在全球每賣出三輛汽車,就有一輛是交付給中國客戶,每次來到這個偉大的國家,我都感覺像是回家。” 近五年來,中國電動車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加速了汽車產業數字化、電氣化的變革,市場滲透率從5.4%猛增到40%,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與此同時,由於轉型緩慢、決策滯後等原因,傳統巨頭的日子都不好過,德國大眾掀起裁員,日本的日產和本田謀求合併,美國福特CEO法利在目睹工程師拆解比亞迪,並且親自試駕長安電動車後承認: “這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中國人走在了我們的前面,這是個關乎存亡的威脅。” 多次訪華的寶馬董事長齊普策比同行更早感受到了中國電動車的衝擊,他對媒體說,“我非常欣賞中國汽車產業的電氣化程序,立足現實,不拘泥於教條主義,涵蓋純電動、插電混動和燃料電池等多種技術路線,這才是推動市場接受電氣化最有效的路徑。 齊普策的話展現了百年車企的格局,但他也知道,面對中國的高階電動車,靠防守是保不住存量市場的,因此他為寶馬制定的策略是:以低姿態學習中國車企的經驗,在高階市場合作共贏。 從“老師”變成“學生”,談何容易,當年成立華晨寶馬時,有人問寶馬董事長龐克,為什麼要選擇瀋陽,龐克的回答被廣為流傳,“寶馬就是寶馬。” 時至今日,寶馬還是寶馬,但消費者對於汽車的要求已經翻天覆地,要智駕、要AI、要超長續航,這也是齊普策最近頻繁往中國跑的原因。 這段時間,寶馬接連發布訊息,與華為、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展開合作,打造智慧時代的寶馬車。 從2020年10月上線汽車服務應用App以來,寶馬發現有25%的App使用者都是用華為手機登入的,因此與華為合作打造智慧座艙是“眾望所歸”,在今年內,使用者就能透過華為手機解鎖、啟動自己的寶馬。 在寶馬的新世代車型上,除了會搭載華為的智慧座艙方案,還有基於阿里巴巴通義大模型的AI引擎,以及採用大圓柱電池技術的第六代動力電池。 目前,寶馬正在和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中國供應商一起攻堅,推進大圓柱電芯的量產計劃。 30多年來,寶馬發展壯大的背後,也離不開中國對外資的開放和扶持。 據瀋陽大東區工業和資訊化局的領導回憶,當時他們在一天之內就辦妥了涉及土地、施工等多項手續的證照,建設鐵西區工廠時,為了滿足寶馬對防洪標準百年一遇的要求,區政府將工廠地塊整體墊高了一米,用最優質的營商環境給寶馬護航。 華晨寶馬還是中國第一家突破外資50%股比限制的合資車企,2021年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自2022年1月1日起,取消乘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 2022年2月,寶馬斥資近290億元增持了華晨寶馬25%的股份,股權佔比由50%提升至75%,寶馬集團成為中國放寬汽車行業外商來華投資股比限制後的首個受益方。 今年3月,齊普策在北京的高層論壇上展望了未來,“對寶馬而言,‘家在中國’不只是在這裡設廠或是賣車,過去我們攜手推動了技術創新,未來也要攜手邁進新的階段。” 寶馬用三十年的時間,為投資中國的外企打了樣,這裡的競爭不是零和遊戲,這裡的市場足夠寬廣,中國歡迎外資的態度不會改變,你有多愛中國,中國就會有多愛你。 [1]《寶馬去年少賺了45億歐元,研發投入創新高》財經雜誌 [2]《寶馬大東工廠:再次見證“奇蹟”誕生》瀋陽日報 [3]《專訪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中國,我們要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跑馬拉松》鳳凰風暴眼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殷姍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