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網

2月8日,人們在美國洛杉磯參加《哪吒之魔童鬧海》北美首映禮。新華社發(曾慧攝)
“魔童”哪吒正以驚豔之姿進入全球視野。截至2月12日,《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93億元人民幣,作為“唯一非好萊塢製作”位列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第5名。2月13日起,《哪吒2》將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加拿大、南非、埃及、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海外市場正式上映。
在美華人鄧煊第一次感受到搶票的“速度與激情”——2月13日美國紐約羅蘭崗電影院的預購票一週前就已售罄,“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曾在美掀起討論,今年續作熱度更是爆炸性的”。
好萊塢製片人羅伯特·金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哪吒2》吸引了眾多觀眾,表明近年來中國電影在“講好故事”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美國巨影電影公司(IMAX)執行長理查德·葛爾方感慨:“中國大片的規模與創新力正在重塑全球電影市場格局。”
文化的滋養與創新
作為蛇年春節賀歲片,以《山海經》《封神演義》等中國古典名著為藍本的《哪吒2》上映以來,用不到10天時間躍升中國影史票房榜冠軍,並於2月7日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
香港《南華早報》刊文稱,《哪吒2》成為本土動畫片的新里程碑,提供了一種“成功模式”——對古代神話人物和傳統文化進行改編和創新。
影片中防禦屬性拉滿的“結界獸”,靈感源於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的青銅人像;法器天元鼎、石磯娘娘的銅鏡紋飾具有青銅時代的古樸神秘;相傳在四川綿陽乾元山修道成仙的太乙真人則被設定為帶有四川方言的角色,在歡聲笑語中圈粉……
《哪吒》系列處處體現中國式審美,包括雲海雲紋呈現國畫風格,用中國式的流轉鏡頭感構圖,配樂也多次使用非遺呼麥、嗩吶和貴州侗族大歌等。
從“串燒”中國古代詩詞的《長安三萬裡》到改編自中國古典小說的《白蛇:浮生》,近年來,一部部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產動畫人氣居高不下,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代表。
“中國文化是動畫電影創作的巨大寶藏。動畫電影需要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需要呈現出創新的年輕化表達。”《哪吒》系列電影導演餃子說。
“智造”的強大後勁
《哪吒2》含近2000個特效鏡頭、超10000個特效元素,全國138家動畫公司參與。製作團隊自主研發的“動態水墨渲染引擎”,將傳統水墨畫的暈染效果融入3D動畫,使影片在技術上實現對中國美學的創造性轉化。
“我們瞄準研發而非單純影視製作,就是要勇敢挑戰‘不可能’。”《哪吒2》視效總監杜春暉說。
一系列技術突破讓影片在國際市場獲得認可,成為中國動畫工業由“外部代工”向“原創技術輸出”轉型的生動縮影。

2月8日,人們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北美首映禮上舉起電影海報。新華社發(曾慧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