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127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01
“圓方,自己原來業績很優秀,但是自從走上了管理崗位,卻總覺得有力使不出來,帶團隊的效率,還不如自己直接乾的高,我該怎麼辦?”
上面這個問題,是前一段圓方線上下和小夥伴們聊天的時候,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其實,這也是大多數管理者都會遇到的問題,很多管理者遇到這樣的情況,往往會抱怨團隊:
說了也不聽,聽了也不懂,懂了也不做,做了又做錯,錯了也不改,改了又不服,不服還不說,你說我該怎麼辦?
這樣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新管理者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很多有很多年管理經驗的管理者遇到這種問題其實也挺撓頭的。那麼,有沒有一些確定性行之有效的“管理動作”,是百分百起作用的呢?
02
其實是有的。
作為一個管理者,至少有三個動作,只要做了,肯定就有效果,而且只會加分,不會減分。
那麼是哪三個動作呢?
其實用《孫子兵法》中的三句話,可能更容易理解:
“上下同欲者勝”
“知彼知己也,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翻譯一下。
任何時候,任何組織,做任何管理動作。其實就是這麼三件事。
第一、統一目標。
第二、獲取資訊。
第三、明確方案。
簡單嗎? 很簡單。
但的確是困擾人類幾千年,到現在不管技術如何進步,也在不斷孜孜以求而追尋的目標。
那麼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呢?
其實有三個非常簡單的工具。
一、從上而下統一的OKR
二、搭建即時反饋的資訊系統。
三、所有的協同,習慣於用文字而不是語言。
可能這麼說,大家依然覺得抽象。下面圓方來一個一個翻譯一下。
03
“上下同欲者勝。”
當團隊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但方向七零八落時,管理者首先該做的不是自己動手幹活,而是把所有人的力氣擰成一股繩。
這時候需要一套上下對齊的目標體系,比如OKR(目標與關鍵成果)。
這套工具的核心就兩點:
一是老闆和員工一起商量定目標
二是每個目標都帶著具體成果指標
比如公司今年要提升客戶滿意度(目標),那銷售部就不能只盯著簽單量,得把客戶回訪次數、投訴處理時長這些具體動作列出來。
從1號位到高管,到中層管理,到執行團隊,所有人把OKR對齊。
當所有人的目標在牆上貼出來,誰在划船、誰在挖洞,一目瞭然。
(實際上,根據圓方的經驗,當你讓大家把所有OKR自主寫出來的時候,你會知道,其實團隊裡面大部分人員跟你想的都不一樣。)
04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很多團隊效率低,其實是卡在“資訊差”上。領導覺得“這事我說過八百遍”,員工卻嘀咕“從來沒聽明白”。
要打破這種僵局,就得建立即時更新的資訊共享機制。比如用線上文件同步專案進度,每天開10分鐘站會同步重點,遇到問題別攢著月底再說。
就像開車不能只看後視鏡,必須盯著即時路況調整方向盤。當所有人對現狀的認知誤差不超過24小時,團隊才可能快速反應。
(實際上我都不用說知彼,大部分的團隊連“知己”都做不到。你瞭解你團隊每天所有的財務,業務,資料等資訊嗎?資訊會讓所有團隊成員形成共識麼?大部分時候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的。)
05
“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組織最大的成本,是無效溝通的成本。
嘴上說“明白了”“沒問題”是最危險的。人的記憶像漏水的桶,上午開會說定的事,下午就能理解出三個版本。
強制要求所有重要溝通留下文字記錄——會議紀要用郵件發一遍,任務分配寫在協作系統裡,流程規範做成操作手冊。這不是形式主義,而是給團隊裝上了“防忘螺絲釘”。
文字記錄有三大好處:
執行時不會漏步驟,
追責時不會扯皮,
新人來了也能照著做。
(畢竟寫在紙上的才是真規矩,嘴上說的都是臨時起意。而你透過大家寫的東西,其實才能看出來這個人真正的水平。)
06
管理難嗎?
說難也難,說不難也難。
如果你能把這三點,在各種管理場合應用起來,其實管理對你而言易如反掌。
如果你沒有理解這背後的底層邏輯,還是自己一味的花時間蠻幹和暗自生氣。那麼管理對於你而言難如登天。
管理從來不是比誰更能幹,而是看能不能把普通人組織起來幹成事。
定好目標、同步資訊、留下記錄,這三件事就像給團隊裝上導航儀、對講機和行車記錄儀。
剛開始做可能會覺得麻煩,但堅持三個月就會發現:團隊裡抱怨變少了,扯皮變少了,你自己也不用天天當救火隊員。
說到底,管理者的本事不是自己多能幹,而是讓團隊離開你照樣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