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 老鐵們 大家晚上好!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這一則歷史性的重磅訊息!
6月4日,財政部發文《關於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礦產資源專項收入、海域使用金、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四項政府非稅收入劃轉稅務部門徵收有關問題的通知》,簡而言之,以後土地出讓金不歸地方政府,而是歸稅務局徵收。
這個政策先試點後推開。
自2021年7月1日起,選擇在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島、雲南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省(區、市)為單位開展徵管職責劃轉試點,探索完善徵繳流程、職責分工等,為全面推開劃轉工作積累經驗。
我得總體感覺有點像來孩子,媽媽先把你的壓歲錢保管一下!
在我看來,國家以穩為主,短期(五年以內)什麼影響也不會有,只是換了一個徵收主體,分配方式不變。國家規劃就是以後稅務徵收(幾乎)一切收入,並不是特意給稅務的。
長期來看,稅務長期徵收,有一套比較規範的系統和流程,地方和企業不再好搗鬼。隨著各類收入劃轉,稅務手頭有了各類資料,大資料分析下,很多流失的稅源會被發現,不規範的房地產公司成本會變高。

由於過高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與高房價密切相關,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對該通知展開解讀,議論最多的兩個話題:
一是,該通知能否終結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賴”?
二是,該通知是否預示“房產稅”的加速到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追根溯源,從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和土地財政說起。

其實從上面圖看出來很多城市財政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極大!
也就是說,很多地方政府完全在依靠賣地進行求生,一旦賣地不順利,那麼很有可能出現公務員教師等工資發不出,地方債違約,城市治安和經濟大蕭條!
而且也出現了很多城市在土地市場比較好的時候,財政大面積盈餘,於是乎大面積搞面子工程,有些路段修了拆,拆了繼續修的怪相!也就是說,之前很多財政開支是不受到中央制約的!
路如果不是這樣拆了修,修了拆,GDP怎麼搞上去?就業怎麼搞上去?部分當權者的灰色收入怎麼搞上去?
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自此房地產成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2004年實施的土地限量供應政策,將賣土地作為地方政府收入的支撐,導致了“土地財政”依賴。
歷史性的分稅制改革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地方的積極性,國家實行地方財政大包乾的政策,地方財政收入的大部分由地方政府自己支配,少部分上繳中央,這一政策的好處是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尤其利好東南沿海地區,解決了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改革開放初期所需的建設資金,促進了沿海地區的發展
但是,這一政策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一是,造成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財政富裕,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捉襟見肘,十分不利於地區間的團結;二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央的錢越來越少,地方的錢越來越多,因為改革開放以後,地方經濟狀況越來越好,財政收入越來越多,地方上交中央的積極性不高,造成強地方,弱中央的格局,中央財政吃緊,沒法集中力量辦大事,不利於國家現代化的建設。
1994年,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展開了分稅制改革,經過時任總理艱苦卓絕的談判,地方政府同意分稅制改革的方案,願意將大部分的收入上繳中央。
分稅制——中央和地方稅收分配方案

中國稅制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它是以流轉稅為主體的,在1994年之前佔所有稅種的70%~80%。流轉稅主要由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三大稅種構成,當時增值稅大概佔整個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所以分稅制以後,增值稅成為了共享稅,中央佔75%,分稅制之前,地方上繳比例大約22%。為了彌補地方政府的財政缺口,中央開始允許地方透過賣地來增加收入,從而保證地方的收支穩定。
分稅制實行以來,極大地增加了中央的財政大權,國家充分發揮體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先後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鐵公基”等重點專案,分稅制功不可沒,為國家的現代化程序貢獻了力量。

但是分稅制帶來的弊端也在隨後的發展中顯現出來,地方政府將大部分稅收上繳中央後,地方的財權與事權不匹配,造成基層的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基本公共服務這些需要地方政府出錢的服務滯後,增加新的社會矛盾,地方政府為了彌補財政缺口,不得不透過土地財政來緩解收支不平衡,高價賣地,造成房價飛漲。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明確規定房產稅為地方政府的收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後,一定程度上將推動地方政府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而房地產稅作為地方稅的一種,房產稅的徵收在一定程度上會彌補土地出讓金收入減少造成的財政缺口,預計相關工作將有新的進展,接下來重點城市房地產稅試點的預期增強。
而我個人覺得,地產股只有在房產稅訊息出來明確利空出盡的情況下才能參與!
為什麼大部分城市除了長沙 重慶,房價越調控越高?因為地方政府的切身利益和炒房客們的命運捆綁在一起,也就是說,房價只有漲了,地皮才能賣得出去賣的貴,土地賣出去我才有資金去搞建設發工資!這是一個正向迴圈!
一旦房價跌了,地方政府就慌,所以一定會各種程度鬆綁政策,鼓勵購房者入市和對炒房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那麼問題來了,土地出讓金直接國稅徵收統一轉移支付後,作為地方政府抬高土地價格不僅自己撈不到一毛錢好處,還拖累地方經濟發展,還有可能犯政治錯誤,誰還去抬價格
,嚴格調控使土地價格降下來才最符合地方政府及相關書記市長的利益!
,你告訴我沒有影響?你怕是家裡有50套房才會這麼說吧
最後說一下,別懷疑中央對調控房價的決心,更不要懷疑中國政府的執行力!
最近一個19歲的港女在網上發帖申訴,自己一家六口住在300尺的公屋,(大約不到30平)跟弟弟睡一個房間還要共用衣櫃,這事兒引發了一個討論,在香港,有多少孩子可以從小自己住一個房間而不用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間?

香港寸土寸金,居住空間有限,生活空間,所以其實可以看到很多孩子放學不願意回家,有一些大學畢業後寧願自己去租小房間,也不想再一家幾口擠在狹小的空間,至少有一點私人空間,這也就是香港劏房很搶手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土地財政政策就是被李嘉誠們這些香港資本忽悠瘸了,當時病急亂投醫,搞出來土地招拍掛越拍越高的制度,然後用公攤面積偷走了老百姓30%左右的面積和財富,這些吃人的香港資本家讓大多數老百姓淪為了房地產的奴隸,而我們為什麼不看到稍微先進點的新加坡房地產政策呢?



新加坡人民82%居住在政府建的廉價祖屋中,人人都有住房住,而且不允許炒賣!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利益!

為什麼很多人對目前的三胎政策是極度敏感甚至反感的?
因為這是為了有錢有權者準備的利好政策,劫貧濟富的政策,我們普通老百姓在教育 醫療 住房三座大山的擠壓下已經奄奄一息,哪裡還有多餘錢去生三胎呢?
畸形的房地產政策讓多數人感覺極度的焦慮 恐慌,自己活得這麼累,幹嘛還要連累自己的孩子呢?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請給我們年輕人少一點壓力,多一點活路吧!
老鐵們,你們覺得呢?你覺得土地出讓金變化是歷史性轉折點嗎?
請看完順便點一下在看 按鈕,希望大家多去群裡和朋友圈分享我的文章!你的每一次在看 就像點贊一樣,就是在支援我的創作,感謝老鐵們!

拓展閱讀:
時隔兩個甲子120年,中國人面對美國人終於硬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