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4月晨光漫溯樓宇輪廓美學靈感已穿越城市值此天光流轉之際非凡君邀你執掌美學金鑰此刻 萬物皆為繆斯鋼鐵森林裡正生長出新的藝脈年輪
上海
泰坦尼克號:遺世迴響
沉浸式探索體驗
📆2025年4月25日 – 10月9日
📍BFC外灘金融中心 – 南區3樓
(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泰坦尼克號的傳奇故事不僅鐫刻在膠片中,更凝固成人類共同的歷史記憶。如今,這場震撼世界的航行將以顛覆性的科技形式重生——法國頂尖VR娛樂團隊ECLIPS0與艾美獎得主Small creative工作室聯袂呈現,耗資兩年打造的"深海時空艙"專案,邀您開啟一場多維感官的穿越之旅。

在30分鐘的沉浸劇場中,佩戴自主研發的全息運算頭盔,您將置身1912年4月的南安普頓港:指尖觸碰船舷的冰涼金屬,耳畔縈繞三等艙的歡快手風琴,甲板香檳杯的碰撞聲與北大西洋的夜風交織。
當時空座標切換到3800米海底,全景仿生探測器將帶您穿梭於鏽蝕的船體穹頂,光束掃過沉睡的懷錶、水晶髮簪與孩童皮靴,每一件凝固時光的遺物都在訴說未寄出的家書故事。

這場橫跨影視科技與考古還原的先鋒實驗,透過12K雷射建模與流體粒子引擎,精確復現了巨輪最後時刻的45°傾斜角度,甚至模擬了海水灌入走廊時的渦流軌跡。歷史不再是被封存的標本,而成為可觸碰的立體記憶場。
覺醒
V MUSE 珍藏珠寶藝術展
📆2024年12月28日 – 2025年5月5日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

為獻禮中法建交甲子之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袂亨利傳承集團,以「覺醒」為名開啟一場跨文明的珠玉對話。
當文藝復興的金匠錘紋遇見東方點翠的羽光,當拿破崙家族傳承的月桂冠冕邂逅清代宮廷的累絲秘技,110件橫亙四個世紀的珍寶將打破時空壁壘,在詩性構築的穹頂回廊間低語文明密碼。

海星胸針 Starfish Brooch
法國 約1940年
雷內·博文(René Boivin)
展覽以四重維度解構永恆之美——「微物之神」展區中,自然凝結的露珠化作琺琅胸針,蝴蝶振翅定格為顫動的鑽石羽翼;「流動的盛宴」單元裡,巴洛克珍珠幻化為貴婦裙裾,翡翠雕件流淌成山水長卷;「深時之花」長廊內,考古出土的戰國金飾與ArtDeco時期鉑金髮簪共演時空疊影;「榮耀時刻」穹頂下,拿破崙加冕佩劍與清宮朝珠在光影中遙相輝映。

光陰之箭掛錶 "Arrow of Time" Pocket Watch
法國 約1800年
勒魯瓦(Le Roy)
這場橫跨歐亞大陸的珠寶史詩,不僅呈現四百年來無名匠人的鬼斧神工,更以當代策展哲學重構物與人的深層羈絆。
當沉睡的文明基因被藝術之光喚醒,歷史塵埃裡的珠玉將綻放出超越時空的璀璨星芒。
融合之地
賽義夫·奧利亞·加里波第
📆2025年4月12日 – 2026年1月4日
📍上海餘德耀美術館戶外、
蟠龍天地噴泉廣場及童趣中心
(上海市青浦區蟠鼎路123號8弄)

當穀雨時節的煙嵐浸潤大地,餘德耀美術館與蟠龍天地共同編織的「走街串巷」藝術計劃迎來第四幕迴響。
印尼藝術家賽義夫·奧利亞·加里波第以《融合之地》為經緯,將微觀菌群的生命韻律編織成公共空間的生態寓言——那些如神經元般蔓延的石膏雕塑,正在江南的梅雨季裡悄然孕育著跨物種對話。

加里波第在現場,戶外壁畫創作進行中
這位遊走於生物美學前沿的探險者,將實驗室級別的菌種培育技術轉化為藝術語言。
當觀者穿行在美術館草坪與古鎮巷道,目擊金針菇撐裂石膏表層的瞬間,或偶遇平菇在雕塑裂隙綻放的傘蓋,便見證了一場生命對藝術的溫柔解構。

《融合雕塑》製作現場
展覽更以菌絲網路隱喻文化共生,藝術家採集蟠龍天地百年古樹的菌群樣本,將其孢子密碼轉譯為巨型壁畫中流淌的彩色菌脈。
在這場持續百日的動態展演中,藝術不再是凝固的標本,而化作與節氣同頻的生命劇場。
北京
龐貝古城:最後一日
📆2025年3月13日 – 8月31日
📍UCP恆通國際創新園夢想數字藝術中心
(北京市朝陽區UCP恆通國際創新園 C18棟)

當維蘇威火山的硫磺雲再度翻湧,華人夢想聯袂馬德里數字藝術中心,以數字考古刀鋒剖開公元79年的歷史切片。
這場集結17國跨學科精英的「龐貝啟示錄」,正以亞洲首展之姿重構末日美學——43位沉浸式動畫師編織的粒子風暴中,9位元宇宙建築師搭建的虛擬城邦裡,沉睡兩千年的羅馬榮光正在甦醒。

戴上特製VR目鏡,當警報鐘聲穿透3D聲場,火山碎屑流將以每秒8000幀的粒子特效席捲而來,岩漿灼燒皮膚的痛覺模擬器將啟動,讓您親歷文明凝固前的最後23分鐘。

這場斬獲《國家地理》金獎的時空摺疊實驗,獨創「考古元宇宙」敘事層——在行進式VR中,您既能觸控浴場壁畫上未乾的水汽,也可透過火山灰全息掃描,窺見黃金手鐲內側工匠的隱秘簽名。
當50萬全球觀眾驗證的沉浸史詩登陸亞洲,我們邀您共赴這場解碼末日美學的感官朝聖。

徵候|視界
798藝術、科學與科技雙年展2025
📆2025年1月11日 – 4月30日
📍798CUBE
(北京市朝陽區798藝術區創意廣場798CUBE)

當演算法成為新世紀的占星儀,798CUBE以「徵候|視界」為座標,在2025年早春開啟一場未來病理學的藝術解剖。
這座由19組跨國創作者攜24組先鋒實驗樣本構建的拓撲迷宮,將美術館轉化為時空診斷儀——在這裡,奈米級的量子糾纏被放大成穹頂投影,神經網路的突觸延伸為互動光軌,藝術家們正用科技手術刀剖解人類認知的基因鏈。

《壓軸戲》,米歇爾·布拉齊,腳手架、花盆、泡沫液,多種尺寸,2012。 © Nacása & Partners Inc. 由藝術家和愛馬仕企業基金會提供。
作為798CUBE開館三年來最深邃的思想實驗場,本屆雙年展創造性地將“過程即展品”的元邏輯注入空間血脈。
邂逅愛情海
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文物精華展
📆2025年4月8日 – 5月6日
📍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
(北京市海淀區銅牛路海淀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

當帕特農神廟的月光穿透青銅時代,這場「邂逅愛琴海」的史詩級展演,正以123組義大利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的文明切片,重構西方精神的原始碼庫。
從酒神節狂歡的陶罐波紋,到命運三女神衣褶裡的幾何密碼,每件展品皆是古希臘人用大理石書寫的哲學敘事。

展覽如同一部搭載時空曲率引擎的《荷馬史詩》,帶您穿行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奧林匹克精神熔爐與二世紀的泛希臘化浪潮之間。

廣州
藝起傑作
📆2024年12月21日 – 2025年5月4日
📍廣州人民藝術中心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麓湖路13號)

「藝起“傑”作」正在撕裂次元壁——這場由周董親自操刀的跨維藝術實驗,將用20+國際先鋒藝術家的視覺暴風,解構你記憶硬盤裡所有周氏的旋律。
這場被陳奕迅、郎朗等華語頂流矩陣集體打call的現象級展演,實則是給Z世代注射的東方美學基因庫重組劑。

廣州,讓我們在藝術與音符編織的藝術之旅中,親手揭開周氏宇宙的終極彩蛋。
解密達芬奇
跨時空科技與藝術重現
📆2024年12月20日 – 2025年4月20日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藝苑路198號)

由義大利達芬奇研究院與中國文博機構聯合主辦的「達芬奇數字解謎」國際特展,將於今秋重磅呈現。展覽匯聚全球240件/組珍貴手稿、數字重建作品及科研成果,系統解密文藝復興巨匠萊昂納多·達芬奇在藝術、工程、解剖學等領域的超前智慧。

義大利著名科學史學家馬里奧·塔代伊教授領銜的跨國研究團隊,首次公開展示其耗時十年完成的達芬奇手稿數字解構工程,令15世紀的科學狂想與21世紀的前沿科技展開深度對話。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基於達芬奇顱骨掃描資料構建的神經元全息模型,結合《施洗約翰》筆觸軌跡的機器學習,為藝術史界長期爭議的“達芬奇自畫像”之謎提供全新實證。

展覽核心展區採用4D立體投影與動態拓撲技術,對《最後的晚餐》進行毫米級場景還原,透過人工智慧輔助的光譜分析,揭示壁畫中消逝的色彩層次與構圖邏輯;《蒙娜麗莎》研究專區則運用微表情演算法與皮膚紋理建模,解碼畫作中蘊含的78種釉料分子結構與光影方程式。

觀眾可透過穿戴式裝置即時體驗達芬奇的映象書寫邏輯,在AR解剖臺上探索人體比例建模系統,親身參與這場橫跨藝術與科技的認知革命。
展覽不僅是對文藝復興遺產的科技重譯,更開啟了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國際合作正規化。

往來千載—悲鴻
徐悲鴻誕辰一百三十週年紀念展
📆2025年3月1日 – 6月15日
📍廣東美術館新館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白鵝譚廣東美術館)

當《奔馬》的墨痕裹挾著時代的蹄聲南下珠江,73幅凝結東方美學的歷史切片,以“徐悲鴻藝術人生大展”之名在嶺南大地鋪陳開一部流動的史詩。
值大師誕辰一百三十週年之際,《愚公移山》的筋骨之力、《九方皋》的慧眼靈光、《泰戈爾像》的文明對話,攜數件塵封於京城的國家一級文物首度破界而出,在亞熱帶季風中重構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精神圖譜。
杭州
黑神話:悟空
📆2025年4月9日 – 5月21日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南山路218號)

2024年4月9日上午,由國家文化機構與浙江省多部門聯合指導、中國美術學院與杭州遊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主辦的“黑神鑄煉·數字西遊”藝術大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

本次展覽以現象級遊戲《黑神話:悟空》為研究樣本,突破數字藝術虛實邊界的創新實踐,透過“實體化敘事”重構遊戲中的神話宇宙。
展覽系統呈現場景概念原畫、角色設計手稿、採風紀實影像、3D建模雕塑等逾千件核心創作檔案,其中包含30%未曾公開的研發機密資料,首度完整披露從概念草圖到工業化生產的全流程技術路徑。

展陳空間以“虛實共生”為策展理念,透過全息投影、動態捕捉裝置及沉浸式光影劇場,將遊戲中的“黃風嶺”“小雷音寺”等標誌性場景轉化為可互動的藝術場域。
觀眾可零距離觀摩4.5米高的“天命人”等比雕塑、礦物顏料復現的壁畫原稿,以及採用次世代引擎渲染的過場動畫分鏡手記,深度解析數字藝術創作脈絡與東方神話美學的當代轉譯。

作為國內首個以3A級遊戲為研究物件的學術型特展,展覽特設“數字工匠”文獻專區,陳列遊戲研發過程中百餘件技術專利模型與材質掃描樣本,結合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遊戲學院的產學研成果,呈現數字藝術工業化體系與傳統美術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正規化。

展覽將持續至6月,同步舉辦遊戲美術學術論壇與數字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

永恆的巴黎聖母院
穿越時空沉浸式VR之旅
📆2025年4月3日 – 12月31日
📍M511光影匯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路511號)

作為人類共同文化遺產保護的里程碑事件,巴黎聖母院修復工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21世紀文化遺產保護範本”。
值此修復工程竣工之際,由法國文化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聯合策動的「永恆之光」沉浸式特展,於杭州西溪路M511國際文化創新中心展出。


巴黎聖母院BIM模型
展覽依託法國曆史古蹟研究實驗室(LRMH)權威修復資料與達索系統工業級3D建模技術,首次完整還原大教堂1163-2024年的建築基因庫。

觀眾可透過4D雷射掃描VR裝置,以毫米級精度觀察飛扶壁石雕的礦物結晶變化,在HoloLens混合現實眼鏡中見證19世紀維奧萊·勒·杜克手稿與當代碳纖維加固技術的跨時空對話。
寧波
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學生們
📆2025年4月19日 – 6月15日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錢湖連心路99號)

作為徐冰作品首次落地寧波的展覽,亦是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藝術家與師承”系列的開篇,本次展覽系統梳理徐冰執教中央美院以來的藝術教育實踐,透過其與25位碩博士生創作的近百件跨媒介作品,呈現師生藝術理念的碰撞與創新,折射中國當代學院教育的多元生態。
展覽以明末張岱《夜航船》為隱喻,呼應徐冰“百科全書式”創作體系及“教與學辯證共生”的教學方法論,既展現藝術探索的駁雜深廣,亦揭示知識傳承的流動性與開放性。
作為系列首展,專案將以個案研究為路徑,持續追蹤中國藝術代際譜系與創作機制,為當代藝術教育提供實踐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