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OpenAI終於實現營利化轉型,但還有什麼問題?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5月5日,OpenAI宣佈取消將營利性子公司轉型為獨立實體的計劃,改為將其轉變為“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簡稱PBC)。
此前,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公開質疑公司走向營利化的方向,並因此發起法律訴訟,甚至試圖收購OpenAI的非營利部分。或許,成為“公共利益公司”,而不是完全脫離母公司控制的營利性公司,也是OpenAI的一種妥協和平衡。

一看到“公共利益”的說法,就有人唱衰OpenAI,稱其遭遇了重大挫折,徹底放棄了商業化。其實,雖然OpenAI曾給美國國會提供了一些不利於中國AI產業的建議,引發了不少爭議。但就事論事,轉變為“公共利益公司”,是OpenAI商業化轉型的一次重要勝利,只不過這場勝利沒有那麼徹底而已。
首先,“公共利益公司”仍是一種營利性公司,所謂“公共利益”,是指股東不能以“未能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由追究管理層或董事會的責任。
其次,儘管OpenAI的非營利母公司將繼續持有新PBC的多數股權,對整個組織擁有最終控制權。但之前非營利母公司對營利子公司OpenAI GP LLC可是擁有100%控制權。相比之下,現在的OpenAI無疑獲得了更高的運營靈活性,也為未來可能的上市掃清了障礙。
再次,員工和投資者均可以在新的PBC中持有股份,也就是說OpenAI成功擺脫了“利潤上限”(capped-profit)的模式,不僅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外部資本投入,也使得股權激勵更具實際意義,從而更有效地留住和調動優秀人才。此前OpenAI流動性太高,固然和產業太熱、創業環境太好有關,但不能說完全沒有OpenAI缺乏激勵性的問題。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包括Anthropic和xAI在內的多家AI公司也都採用了類似的“公共利益公司”架構,如今OpenAI只不過是跟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也在致全體員工的信中明確指出了這一點,表明他本人認為變為PBC是一次重大勝利。

回顧2023年11月的OpenAI“宮鬥”風波,背後其實也與奧特曼在推動商業化方面與董事會存在分歧密切相關。可以說,在經歷了內部權力博弈後,以奧特曼為首的商業化派,在排擠了眾多元老之後,終於為OpenAI爭取到了一個更有利於開展市場化運作的組織形態。
我們一直強調,對於OpenAI而言,商業化是必由之路。賺不到錢、或者融不到錢,所謂AGI(通用人工智慧)的目標終究只會是個夢想。因此,無論面臨多少阻力,OpenAI都會進行最大程度的營利化轉型。
但是,話說回來,宮鬥之後,還要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而我認為,遲來的鬆綁難掩OpenAI的戰略被動。
我們此前曾多次指出,OpenAI在市場化方面的表現並不理想,許多策略甚至相當糟糕。
例如,在去年聖誕節的重點不清的12天直播活動中,OpenAI釋出了o3模型。這個模型本來更適合企業級或科研用途,但他們並沒有充分展現其優勢,讓大家難以感受到o3的厲害之處。
而更適合普通使用者的Sora,已在去年年初驚豔全球,本應成為OpenAI確立市場主導地位的重要契機。然而,他們沒在第一時間快速上線Sora以吸引使用者,甚至連試用版都沒有推出。直到市面上各類文生影片的工具層出不窮時,Sora才千呼萬喚始出來,也就沒掀起什麼水花。
至於有望推動產業生態的GPTs,他們乾脆提也沒提。
現在回看,這些問題或許是因為,奧特曼相當一部分精力被消耗在了爭取商業發展自主權的內部博弈上。
然而,市場不等人。在使用者量和營收等指標看,OpenAI似乎仍表現不錯,但它的模型很難說還具有絕對優勢。自DeepSeek橫空出世以來,OpenAI就面臨了不小的質疑和市場壓力,因為開源大模型效能也不錯,關鍵是部署和使用更靈活,閉源大模型不再是市場的唯一選擇了。
而且,我覺得,更值得重視的是,在代表未來的業務佈局上,OpenAI甚至還有些落後了。
有三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從去年開始逐漸清晰:AI搜尋、AI程式設計和AI Agents。
在AI搜尋領域,OpenAI也是不溫不火,沒有任何新穎的做法,也沒有商業化的動作。相比之下,Perplexity早已吸引了不少使用者,實現了收入的快速增長,估值也即將升至180億美元。
在AI程式設計領域,Anthropic的進展和市場推廣明顯發力更早,也表現更好。而Cursor和Github Copilot也已經在AI程式設計領域樹立起了堅實的品牌形象。
關鍵的是,在應用更加廣泛的AI Agents領域,OpenAI也表現出了極強的封閉性。他們只發布了一些用於自家大模型的Agent開發工具,卻在生態的打造上乏善可陳。
在這方面,Anthropic再次走在了前面。他們所推出的MCP協議(Machine Collaboration Protocol),讓AI Agent能夠更廣泛、更便捷地呼叫不同的網頁和服務。這無疑極大地擴充套件了AI的應用能力,吸引了眾多AI開發者的加入。以至於最後OpenAI這個曾經的“老大”都不得不接受和相容Anthropic這個“老二”制定的標準。
因此,OpenAI的組織調整是個大利好,但它也要認清現狀,儘快加強市場化水平,因為它或許已經處於被動追趕的位置了。

最後,我還想提醒的是,當前AI產業正處於從第二階段——也就是AI Agents等配套技術和工具的完善階段,向第三階段——也就是以應用為主導的階段過渡的關鍵時期。
無論是OpenAI這樣的巨頭,還是眾多AI初創企業,都要儘快基於自己的核心優勢找到能深耕的核心應用場景,建立起真正的競爭壁壘。否則,將很容易陷入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哪怕強如OpenAI也有可能是“曇花一現”。
奧特曼能否藉此次理順內部關係的機會,在應用和模式創新甚至生態的打造上扭轉局勢,重奪領軍地位,我們也只能說一句“拭目以待”吧。
OpenAI現狀有些不容易,不過對於廣大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們而言,真正的黃金期正在到來,AI正在滲透進各行業,形成大量的新應用,並將催生前所未有的機會。
最近三期科技特訓營課程,我們對醫療健康產業進行了深度剖析。本週四的課程,我著重分析了長壽科技的三輪紅利,解密了9家標杆企業的生存法則。如果你也想看懂老齡化大趨勢下的萬億市場,掌握健康產業密碼,歡迎加入前哨科技特訓營,與我一起,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此外,本週日晚的AI小課上,Tina老師還會手把手教你用AI零程式碼打造專屬資料分析智慧體,絕對是滿滿的乾貨!快掃碼加入學習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下週見。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OpenAI發展歷程一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