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戴甲的技術門檻並不高,作為美甲界的“預製菜”,穿戴甲商家唯一需要考慮的是穿戴甲與大眾的“適配性”。在電商平臺預測到爆款,就是穿戴甲商家的致富密碼。哪怕入局並不算早的李志富也靠著“賣穿戴甲,喜提賓利”。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啱啱
· · ·
蛇年春節期間,再苦的牛馬都要做回精緻女人,做美甲、美睫、美髮是過年精緻女人必不可少的消費“三件套”,修飾角蛋白是面對嶄新一年鼓起的第一波勇氣。
因為要想在一天之內安排“過年三件套”,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
無論是平時他們口中那個“高貴的姐”——每年祭出幾千幾萬真金白銀給美甲店、理髮店充卡,還是團購的隨機路人,都是要麼接受提前30天預約,要麼經歷等位50+位坐穿等位凳,玩手機玩到沒電,還借不到美甲美髮店的共享充電寶。
有經驗的美甲店店主,會提前一天開放第二天預約,但幾乎在凌晨時分就約滿了,讓人再感受一波春運搶票的速度與激情。
等終於做上“過年三件套”,結賬時發現漲價至少30塊,多則上百。
按照一線城市的美甲價格來看,平時做一次基礎純色美甲的平均花費120元左右,過年期間可能漲價到160元。
算一筆經濟賬:每個人指甲蓋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十個手指甲相加就是10平方釐米。換算過來,就是美甲平時一平方米12萬,過年一平米可達16萬,超越絕大多數一線城市房價,注意這只是最便宜的純色美甲,更別說款式、光療、甲片等增值服務。
當感慨“價格刺客”之聲出來,就有反問之聲出現“過年什麼不貴?”
穿戴甲的出現,堪稱是解放時間和金錢的救星;各式各樣的假睫毛也成了心靈手巧精緻女人的智慧之選。而有兩個小縣城靠著給女人們的角蛋白錦上添花,做上了數十億的生意。
毫釐之間,藏著上億的大生意。這到底是因為女人的錢還是太好賺,還是因為美業商家摸到了“她經濟”的新脈門?
1.
/ 從19.9元的自助美甲到千元美甲,
精緻女人被拿捏 /
“我微信里美甲店幾乎都在1月10日左右發了春節通知,要麼是預約通知,要麼是漲價通知,而且有些店可能不允許再團購了,”一直保持做美甲6年的小楊描述北京美甲店春節的盛況。
她家附近1公里的美甲店在大眾點評顯示有18家,作為一個常年愛團購的羊毛黨,她去過一半以上。有時看到抖音、美團合適的套餐,哪怕在10公里之外她也會去做指甲。
能讓她跑上10公里都是團購地板價的自助美甲店,“這種店一般是新開業的,需要做推廣,團購套餐49.9元簡單款式隨便做,79.9元就可以升級貼甲片或者建構”。

▲圖源:抖音直播間截圖
這兩年,任何生意碰上自助兩字,就是攪動行業的鯰魚。
所謂的自助美甲,就是商家給出款式一口價和所包含的專案,在專案範圍內顧客可以DIY自己指甲款式,幾乎不限制飾品選擇,這種模式是美甲店內卷的最典型代表。
一般自助美甲品牌都是連鎖性質的,很多人在美甲服務後,都會加自助美甲店的微信。除了攬客廣告之外,自助美甲店還會發美甲招商加盟的廣告。
在三四線城市自助美甲店,純色的價格甚至可以下探到19.9元。

▲圖源:大眾點評
“但自助的美甲師不會答應做複雜的款式,給拉線、暈染就不錯了,彩繪是不可能做的,她們一般就是給指甲貼點貼紙和鑽,修手也比傳統美甲店做得更快,不會省略步驟,但是沒有那麼細緻……”
小楊還透露,她注意過每次自助美甲的服務時長,都不會超過一個半小時。
傳統美甲店的模式,就是對應的色板有對應的價格,要做款式就是色板的價格上疊加做的專案價格,小楊在北京的傳統美甲店做款式花銷一般在200-300塊,“因為常年做指甲,我的指甲很薄,需要依靠做建構專案來加厚加硬指甲,不能停止美甲,一停指甲就更軟更容易斷,只能一直做。”在小楊這裡,美甲已經成為不可中斷的功能需求。
在自助美甲的攻勢下,大多數傳統美甲店在向“款式一口價”看齊,紛紛上線本地生活,大有掀起價格戰的架勢。
美甲行業擴張的痕跡也在線上團購價中可以窺得一二,在同一棟商用樓的美甲店的定價你追我趕,咬得很死。

▲圖源:大眾點評團購截圖
Statista資料顯示,2018年-2023年,中國國美甲店行業市場規模由867.23億元增長至1040.89億元,期間年複合增長率3.72%;預計2024-2028年,中國美甲店行業市場規模由1094.43億元增長至1345.64億元,期間年複合增長率5.30%。
但對價格敢於按兵不動的是,那些千元美甲的美甲工作室。這個“真貴婦級”賽道在過去幾乎是指甲作畫大比拼,堪稱美術生的再就業大賽。

▲圖源:抖音截圖
目前在小紅書和抖音的美甲博主秀出動輒上千的美甲,已經有超脫人類的甲型。普通的方形、方圓形、圓形、梯形、杏仁形……都只停留在指甲平面,而千元美甲可以是狼爪、貓爪、鷹爪、龍爪……只為證明氪金是可以突破維度的限制。

▲圖源:抖音博主@阿惠不會
材料方面,千元美甲從標配100-150元一顆的“華子”(施華洛世奇水鑽)還可以升級到用塑膠瓶和塑形膠。這樣捏成的液態金屬感美甲,拋開節目效果,也只能說這是“真藝術但沒法生活”。

▲圖源:抖音博主@臭蛋
但千元美甲花費的時間動不動就要十小時以上,還要與美甲師大量溝通美甲細節,簡直堪比開會。且不說又是一種變相的“服美役”,這樣做指甲甚至比上班一天還累。
2.
/ 賣美麗“預製品”靠顧客自己DIY,
小縣城年增收數十億 /
穿戴甲這種省時省力的方式,似乎成了新的選擇。
但要說省錢,已經進化的穿戴甲並不同意。因為穿戴甲已經不僅是工業甲,還有純手工製作的手工甲。
據藍鯨新聞報道,美甲師周啟鈺的工作室不僅提供千元美甲服務,還出售手工製作的穿戴甲,一副價格在1680-2280元之間,其中最貴的是標價9999元的明式點翠美甲。

為了省時省力,去年五一舉辦婚禮的小李也選擇手工穿戴甲作為了自己的婚甲,“因為5月3日辦婚禮,沒幾天準備,做美甲做得太早會長出來不好看,所以網上買了穿戴甲,自己磨一磨就可以貼上去。”
除了可以重複使用之外,小李這副穿戴甲還有了收藏意義。
但和美甲店一樣,穿戴甲生意也是明顯的旺季淡季。尤其是臨近聖誕、元旦、春節的時候,這一個月的時間或能會貢獻一年的七成銷量。
在江蘇東海縣,穿戴甲成了繼水晶產業之後又一個支柱性產業,一年為全縣增收30億。在東海“穿戴甲一條街”百來米就有30多家穿戴甲店,前兩年店鋪年租金還只有4萬,現在翻了一倍。
不過穿戴甲的技術門檻並不高,作為美甲界的“預製菜”,穿戴甲商家唯一需要考慮的是穿戴甲與大眾的“適配性”。
在電商平臺預測到爆款,就是穿戴甲商家的致富密碼。哪怕入局並不算早的李志富也靠著“賣穿戴甲,喜提賓利”,2021年他投資50萬元開了家實體店“藝禾”,同時開通淘寶店。
而比他更早入局的張達,在2019年就做起穿戴甲。
他能透過對比穿戴甲的點選數和轉化率,在拼多多七天內就能測出爆款,戰績包含三天就成功測出一款總銷量高達10萬單的“星光朱古力”穿戴甲,而長青款“斜邊法式”熱銷半年以上。
更有商家給出在拼多多平臺一個明確的資料:如果一款穿戴甲的轉化率能達到3%,那麼這款產品就極有可能成為爆款。
但一個爆款不能吃一輩子。相關資料顯示,美甲產品的生命週期只有3到6個月。
從消費者端資料來看,也能佐證這個生命週期的合理性。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23年約有42.21%的消費者每年進行4-6次美甲消費,25.47%的消費者每年進行7-9次。

大部分有美甲習慣的人更換美甲的頻率1-3月更換一次美甲,作為潛在的穿戴甲消費群體,對此季節性流行非常敏感。
甚至每一個季度美甲界都有一個流行色、流行款式,像去年春夏流行的“薄荷曼波”色、“極光甲”到臨近春節的“蛇年開運美甲”,更和玄學狠狠關聯起來,除了往年新春流行的紅色系美甲,今年帶有蛇元素的粉紫色系美甲也成了香餑餑,這股風自然也吹到穿戴甲界。

▲圖源:小紅書截圖
3.
/ 顏值經濟背後:
“千絲萬縷”的大生意 /
同樣都是角蛋白美化“預製品”的假睫毛,和美甲產品有著一樣的生命週期——3-6個月。
這個生意同樣帶富了小縣城。
作為假睫毛源頭產地的山東平度縣年產值可達100億元,佔全國總量的80%,全球市場份額的70%。在平度,假睫毛產業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40年前。
由於其地理位置鄰近韓國,早年間有韓國商人來到膠東半島尋求商機,並在此投資建設了睫毛廠。隨後,當地村民逐漸學習並掌握了假睫毛製作技術,將其引入平度,開始以家庭式工坊的形式進行生產。這些工坊起初以外貿代工或生產批發為主,逐漸形成了假睫毛產業的雛形。
如今自主品牌和創新技術的出現,才是這些美麗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這兩年開始出現人造水貂毛假睫毛、電商平臺大賣的免膠假睫毛、磁吸假睫毛……讓平度生產的假睫毛走向全球。
在國外大火的穿戴甲和磁吸假睫毛品牌Glamnetic的前五大供應商,都是來自中國,其中3家是青島公司、1家是煙臺公司,都在山東,且靠近平度縣。
因為一般美睫都會起碼做兩層,第一層短且密的睫毛打底,第二層就要用長且上翹的睫毛修飾眼型。也就是說,第一層在疏密、長短、圍繞形狀上都會可以做調整,第二層還能調整疏密、長短、圍繞形狀、上翹弧度、上翹方向等。
一番排列組合下來,美睫能玩的花樣一樣不少。
而春節美睫爆火,一部分因為新年新氣象,另一部分是因為美睫的保留時間更久,對春節走親訪友需要頻繁化妝打扮的人來說,美睫可以省下貼假睫毛這一步驟。
“其實自己貼假睫毛都已經有很多款式了,就照著動物來說就有兔系、狐系、狗系,在每一個系都有相對應的變種,2024年大火的有嬰兒彎還有嬰兒直,還有一些很誇張的染色款,只是不常用”,小李對假睫毛也有著頗多研究,“美睫因為是單根貼的,可以更加個性化,變種更多。”
如今,無論是東海還是平度,都憑藉美麗的“預製品”收穫數十億的收入,也建立相關的產業帶和園區,對傳統的美甲美睫發起強有力的衝擊。
據央視財經資料,每年,全世界的愛美人士消耗的假睫毛接近2億副。此外,Mordor Intelligence的資料顯示,全球假睫毛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3年的13.4億美元增長到2028 年的18.5億美元,預測期內(2023-2028年)複合年增長率為6.70%。
回到國內,國內現存假睫毛相關企業3291家,近十年假睫毛產業經歷了初創期與成長期,相關企業註冊量整體呈增長趨勢,2023年全年676家同比增長48.57%,創近十年註冊量新高。
而作為“美業祖師爺”的美髮在2025年稍顯落寞,客流量和往年持平,但也還是大排長隊,不少理髮店也到凌晨才能閉店。
理髮的剛需性一直存在,從消費者的角度上來說,新年新氣象自然從頭開始,而且正月從習俗來說也不適合理髮。
據統計,2023年我國美容美髮行業市場規模已達4171億元,且自2016至2022年間,該行業保持了4.0%的複合增長率。展望未來,有機構預測美容美體行業將維持5%左右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30年,其市場規模將突破19889億元。
2023年全國範圍內,美容美體商戶數量已接近100萬家,其中湖南地區的美業相關企業數量更是超過3000家,行業總從業人員達到167萬人。
“過年三件套”美甲、美睫、美髮的強繫結,是一種習俗上的強繫結。儘管不少大型地方連鎖都開發美甲、美睫、美髮三棲門店,但是極度考驗業務的硬實力和之間互相引流能力。
因此,在實際經營上,美甲店和美睫店結合更加緊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絕不可能相互獨立,相互引流。在美甲美睫店的淡季中,常能看到一個美睫師和兩個美甲師服務一個顧客的情形。
但傳統美業在春節的大排長龍,似乎證明現場服務在年節時難以替代,體驗型經濟依然有著無限潛力。儘管如今的顏值經濟已是一片紅海,但全球女人的錢多好賺,還是美業人最有話語權。
本文中小楊、小李皆為化名。
參考資料:
《中國美甲行業消費者行為調查資料》,艾媒諮詢
《一副穿戴甲背後,5萬蘇北寶媽如何硬控全球美甲潮流?》,鈦媒體
《山東小夥在拼多多賣假睫毛,單品賣出數百萬單,工廠產能5年翻了50倍》,齊魯晚報
《全世界70%的假睫毛,都來自這個山東小鎮》,新週刊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亮“星標”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內容及商務合作,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hezuo


由於微信改版,公眾號文章不再按時間順序推送文章,而是根據權重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