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丨我國能源結構的整體變化與趨勢

能源結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和現代能源體系的加速構建,近二十年來我國能源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整體上呈現出:
一是綜合來看,能源消費和產出總量均持續上升,同時能源需求缺口處於高位。2005年到2024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均增長超1倍;同時能源需求缺口處於高位,2024年達到9.8億噸標準煤水平,佔能源總消費量的16.4%,能源安全問題依然嚴峻。
二是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呈現出脫鉤趨勢,但近年來轉型發展壓力增大。2005-2023年間,我國能源消費彈性大都在1以下,經濟發展速度高於能源消費增速,但近年呈現出波動性上升的趨勢,單位能源要素投入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減弱。
三是從能源消費行業結構來看,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費的最大領域。工業的能源消費佔比達到三分之二,其中我國六大高耗能行業始終是我國工業領域主要的能源消費行業,佔比超過70%,並且呈現出佔比逐年上升的態勢,是我國推動能源轉型的“牛鼻子”。
四是從能源消費結構來看,化石能源依然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力煤炭佔比持續下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3年的55.3%;石油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比保持相對穩定,始終在17%-19%的區間中波動;天然氣消費佔比保持在8%-9%的區間。以核電、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消費佔比持續顯著提升,由2005年的7.4%升至2023年的17.9%。
五是能源活動依然是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來源,2021年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佔比達76.9%,對比2020年和2005年變化幅度較小。
不同能源品種結構變化和消費趨勢呈現差異化特點:
煤炭方面,生產端,煤炭產量和進口量呈現穩步提升趨勢,2024年我國原煤生產總量約47.6億噸,進口煤炭5.4億噸,產量和進口占比均創新高。政策上,“十二五”以來我國逐步構建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體系,同時強調煤炭對我國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作用,嚴控煤炭消費無序增長。消費端,為實現能源結構調整與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協同,煤炭消費逐漸向發電行業集中,並將重點削減非電用煤。趨勢上,預計目前至2029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都將處於48億噸以上的平臺期,隨後逐年下降,到2060年將降至5億噸以內。
天然氣方面,天然氣呈現高消費增長和高進口依賴態勢,2024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約為4320億立方米,進口量約為1817億立方米,均創歷史新高。政策上,我國積極推動“煤改氣”政策,天然氣“關鍵調峰能源”“清潔過渡能源”雙重定位凸顯。消費端,2022年我國工業領域天然氣消費佔比達71.4%,其中電力消費佔比上升最快,成為工業領域最大耗氣行業。趨勢上,預計我國天然氣消費於2035—2040年來到峰值平臺期,達到6200億立方米。到206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將回落到大約4200億立方米。
原油方面,生產端,我國原油消費量和進口量已經跨過高速增長期,處於階段性高位。2024年我國原油消費總量約為7.5億噸,較上年下降1.2%,其中進口量為5.5億噸。消費端,原油加工主要能源產品汽柴油近年來消費量趨於穩定,均低於歷史峰值水平;其次液化石油氣的能源消費,表現出持續增長的勢頭,主要增量來自於工業領域應用。政策上我國原油領域積極推進“油轉化、油轉特”的產品結構調整。趨勢上,預計“十五五”期間,在化工用油增長託舉下,我國原油消費總量都將處於7.7億噸以上的平臺期,峰值7.9—8.0億噸。到2060年,我國石油消費總量將降至2.6億噸左右。
電力裝機方面,累計裝機上,電力裝機重新回到高速增長階段,發電裝機綠色轉型成效顯著。2024年我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5億千瓦,同比增長14.6%,其中火電裝機佔比持續下降,由2005年佔比75.7%降至2024年的43.1%。政策上,“雙碳”戰略部署下,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和終端能源電氣化政策為促進電力裝機,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裝機提供驅動。新增裝機上,2024年可再生能源新增電力裝機佔比突破新高,達到86%。受技術、成本、資源稟賦、開發靈活度等因素的影響,光伏逐漸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的主力。2024年太陽能發電新增2.78億千瓦,超七成,2014—2024年間平均增速達45.7%。
電力生產方面,發電量持續增長,火電依然是我國最主要的電力來源,但佔比持續下滑。2024年我國發電量破紀錄達到10.1萬億千瓦時,較上年增長6.7%,其中火電發電量佔比最高,但已由2007年最高82.98%降至2024年63.19%,其次是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核電。發電量增速上,太陽能發電最高,較上年增長43.6%,隨著裝機佔比的持續提升,發電量佔比有望持續提升。
電力消費方面,工業領域2022年佔據我國電力消費的65.0%,但佔比呈現下降趨勢,較2005年下降接近10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轉型是工業電力消費佔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築領域2022年電力消費佔比達20.3%,佔比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北方清潔採暖、人均居住面積提升,以及用能場景日益豐富是建築領域用電增長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農業和交通領域,但總體佔比較小。
趨勢上,據預測近中期,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加速擴大規模,到2030年、204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分別增至33.87億千瓦、58.12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增至6.15萬億千瓦時、10.41萬億千瓦時,逐漸成為電量供應主體;到206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超過17萬億千瓦時,佔我國總髮電量的91%,非化石能源裝機量超過84億千瓦。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