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差異施策助推煤電轉型升級

煤電,技術指標
2025年4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印發《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發改能源〔2025〕363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針對存量煤電、新建煤電以及新一代煤電,圍繞煤電靈活性響應的深度、速度、能耗等多類技術指標引數進行明確,以充分響應和落實《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夯實煤電兜底保障與靈活調節功能定位,確保支援新能源更好消納與新型電力系統的更快建設。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煤電轉型發展,持續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截至2023年底,我國95%以上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煤電機組技術在世界處於領先位置。我國加快推進“三改聯動”,2021-2023年已累計完成7.37億千瓦,其中靈活性和供熱改造完成率超過75%,促進我國新能源消納能力和電力低碳轉型發展。煤電將長期發揮電力供應的關鍵支撐作用,預計到2030年全國煤電裝機仍將有所增加,預計到2060年煤電仍將保持一定規模,包括應急備用、靈活性調節、近零脫碳等不同型別。
《實施方案》從完善技術指標體系、組織專項行動、挖掘鏈條優勢資源、完善支援政策等方面明確重點任務。
在完善技術指標體系方面,分類施策深化拓展煤電技術指標體系,針對存量機組、新建機組以及新一代煤電機組,圍繞深度調峰技術、負荷變化速率技術等增強靈活性、清潔性的技術種類,分別明確了各類技術對應機組升級引數目標要求。《實施方案》將為煤電大省存量機組升級改造以及第三產業佔比較高、電力調節資源需求較大地區的煤電規劃建設提供指引與要求,從中長期視角有利於為煤電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指引。
在組織專項行動方面,積極有序、差異施策推進煤電升級工作開展,包括分割槽域、有側重明確2027年發展目標,鼓勵各省合理確定本地區現役機組改造升級、新建機組建設執行和新一代煤電試點示範的時序、範圍、目標等。其中,強調了以技術創新與耦合發展推動煤電降碳,如零碳低碳摻燒。在實踐中,生物質摻燒依然存在較多現實問題需要逐步解決,如燃料收集具有一定經濟範圍以及季節性特點,燃料來源不穩定等。
在產學研用全鏈條協同發力方面,強調要充分調動產學研用全鏈條優勢資源協同開展集中攻關。其中,發電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裝備製造企業開展重大關鍵技術、關鍵問題攻關;高校與研究機構開展基礎理論研究,集中攻關有潛力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同時,以標準體系為基礎,搭建創新協作平臺為新一代煤電技術研發、研究諮詢、設計最佳化、裝備製造等創造條件。
在完善支援政策方面,從金融工具、併網發電、執行排程、市場機制等方面大力支援新一代煤電試點示範建設。一方面,煤新聯營是重要方向,但需關注各省新能源規劃與投產、電網消納容量、電價政策以及電力供需缺口、新能源配套煤電支援政策等情況,以及各地儲能、氣電、煤電靈活性改造等投資佈局,避免新能源專案無法併網對煤新聯營企業帶來的經濟性問題。另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援有利於行業技術與業態創新。煤電行業轉型涉及排放、節能、環保、供熱、靈活性等不同方面活動,尚缺少系統全面、明確可量化、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標準。《實施方案》中多次強調差異施策,各省將以《實施方案》相關要求為準繩,合理設定本省改造升級標準與規則。金融機構可合理區分存量與增量,納入節能提效、減少汙染物、供熱和靈活性改造、摻氨和摻燒生物質、CCUS、煤新聯營等轉型專案和路徑要求,分階段、分地區、差異化進行金融支援。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