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中的航空公司們,為啥都在學春秋航空?

者:無相君
來源:無相行業趨勢ID:wuxiangcj

前段時間,南方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南航”)換座椅的事,在網上掀起了不小的爭議。
很多網友說,椅背比以前薄了許多, “沙發椅”變“硬座”了。

但問到“椅背變薄,機票是不是更優惠”的問題,南航客服卻說,票價變化由市場決定,跟座椅變化沒有關係。
根據南航2024年的年報,去年南航全年淨虧損16.96億元,儘管同比減虧59.71%,但仍未能扭轉自2020年以來的連續五年虧損局面。
此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的航空公司裡,春秋航空盈利最多,而大部分航司都在虧錢。
南航座椅減配,很大程度上是在學春秋。
不過,顯然他們還沒有學到春秋的精髓。
春秋,業績漂亮的不像話
前段時間,筆者去了趟韓國調研,乘坐的就是春秋航空。
可以說,這次航班重新整理了我對航空公司的認知。
相比於普通民航企業,春秋的航班,沒有頭等艙,清一色的薄座椅。
但這個“薄”卻顯得恰到好處:皮套材質,比起其他航空公司的布藝座椅,並沒有太大的不舒適感,甚至還有點高階。
而且還給到了類似高鐵一等座小桌板,有很好的支撐辦公體驗。
客艙的乾淨整潔度,也高出其他航空公司不少。
不過,春秋航空在網上也有不少讓人吐槽的點。
比如,靠窗/前排座位收費,好位置提前預訂是沒用的,得加錢,要麼就是看人品,能不能被機器分到好位置。
此外,別的公司都能帶20寸以下的行李箱,但春秋航空卻限制了14寸,超過尺寸的必須要加錢。
14寸,也就是一個普通揹包的大小。
再比如,沒有免費的餐食,而幾乎所有的國內航空公司都會提供免費的餐食。
不僅如此,春秋航空還會搞創收:免稅店裡的香水、包包、奢侈品,都賣。
綠皮車上賣瓜子花生的小推車,他也有。
每班春秋航空中的必有服務專案,就是機組空姐叫賣小商品。
還有就是座位密度,春秋航空引進空客A320這一種機型。
一般航空公司對A320會設定150個座位,但春秋卻設定了180個。
多出來的30個,一部分是從頭等艙摳出來的,一部分是透過減少座椅進深和間距省出來的。
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振華曾放言:“只要政府敢批准,我就敢在飛機上賣站票。”
聽起來挺摳門是不是?但如果告訴你票價,可能你也想去試試。
南京飛韓國濟州,往返機票+稅只要520元。
520,就能出國遊,這比在國內坐高鐵還划算。
網上甚至還有,淡季春秋“稅前零元飛日本”的攻略。
因此,在小紅書等社群中,春秋航空被冠以“空中綠皮”、“航司中的拼多多/蜜雪冰城”之稱,客艙長期保持70%以上的高客座率,也是領先於其他航司。

“春秋航空不嫌我窮,我不嫌他破”。

正是因為便宜+量大。
2024年前三季度,春秋航空實現收入159.77億元,同比增長13.3%,歸母淨利潤26.04億元。
大幅領先第二名吉祥航空12.71億元,業績獨樹一幟,遙遙領先。
這也掀起了業界的大討論:要不要學春秋?

摳成本,但沒有學到精髓
虧損5年的南航,在這個春天,開啟了學春秋航空的路線。
砍掉頭等艙,壓縮座位空間,增加座椅;
降低餐標,將正餐換成小食;
學春秋鎖座,要求使用者付費選座;
把原本厚實的座椅換成“輕薄型”座椅。
年報顯示,南方航空營業成本1595.71億元,同比增長8.12%, 其中,航油成本是最d大成本支出,公司測算,假定2025年燃油的消耗量不變,平均燃油價格每上升或下降10%,將導致年內營運成本上升或下降54.99億元。
把厚座椅換成薄座椅,不僅可以增加座位,更能實現300公斤的減重,一年省下的燃油費或超百萬。
看起來,南航是在學春秋了,但如果細看,南航還是沒有學到春秋的精髓。
就拿座椅一項來說,南航的“輕薄型”座椅,看上去比春秋還要廉價。

此外,在服務降級的基礎上,南航卻不降票價,這就沒有學到核心的東西。
很多人都說春秋摳,但為什麼下次還選?
因為動輒199元、299元的機票,便宜得讓人沒話說。
但南航這種降服務不降價的行為,從長遠來看,可能不僅不能降本,甚至會把品牌多年積攢的舒適口碑給打下去。
要知道南航是國內四大航空公司之一,輕薄型座椅已經不可避免地給自己貼上廉價航空的“標籤”。
降成本的目的是為了降價,沒有降價的降成本等於拿頭硬撞水泥。
南航如果是光降成本,可能面臨市場和口碑的兩頭捱打局面。

春秋航空不是蜜雪冰城,而是胖東來
2025,是很多航司降成本的大年。
南航除了座椅降配外,還幹了件讓航空圈震驚的事——一口氣掛牌賣掉10架正值“壯年”波音787-8客機。
原因是國際航班客流減少,但787-8的維護費卻很高,與其繼續養著燒錢,不如趁二手飛機行情好,抓緊套現。
此外,海航也是跟著甩賣787-8,而東航則是把客流量少的A330調去飛貨運,大家都在搞“降本增效”。
但降本增效這件事,不僅僅是降低配置那麼簡單,很多航司在學春秋的時候,也忽視了春秋對於“航行本質”的堅守。
比如,飛機的安全性。
2023年,春秋航空的總營收約180億,其中,安全相關的支出就花了40億,佔營收的四分之一,這個比例在航司內,也是遙遙領先。
也是基於此,去年12月,春秋航空獲評企業主體信用等級AAA評級。
這是繼國內三大航和廈門航空後的第五家AAA評級航空公司,也是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民營航空公司。

再比如,對線路的研究。
春秋航空國外只聚焦日韓線,國內也是聚焦客流量大的航線,多采取點對點直飛模式。
而且飛行時間安排得更緊湊,提升了飛機利用率,這使得其飛機日均利用時間達11小時,遠超同行。
此外,在員工待遇上,春秋航空的普通員工工資,也普遍比業內高20%,中高層管理,每年也都能拿到公司股票分紅。
很多跟著董事長王正華的老員工,都實現了財富自由。
在前不久的2025中國超市周活動上,永輝負責調改的高管很高興地宣佈,調改店一個月賺了兩百萬。
但胖東來創始人於東來卻登臺打斷其發言,表示:
“我們很多企業沒有這個經驗,然後在我們調改的過程中,就按原來的這種習慣來經營管理,這樣的習慣還是不好的……兩百萬為什麼不去漲工資?這是我們很多企業就犯這個毛病。”
“包括我們在座的每個企業,調整的時候,如果企業的門店調整,現在你們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活下來,然後活好,活健康,然後再去創造美好,活出美好這樣的一種狀態。”
在於東來眼裡,企業最重要的不是降本,也不是賺錢,而是健康,創造美好。
這種理念,和春秋航空的王正華對接班人的叮囑不謀而合:
“不要急於創新,不要急於做大。”
當初春秋搞廉價航空的初心,並不是為了多賺錢,王正華覺得:“中國還有10多億人從未坐過飛機,不應該忽略這個龐大的群體。”

生意的平衡點,不僅要看賬本,更得看人心。
曾經海底撈出了本書,名字叫作《海底撈你學不會》,其核心思想就是給告訴你方法,你也不一定能做到。

當零售業都在學胖東來,當航空界都在學春秋,或許最難的不是如何改造,而是克服短期盈利的貪慾,穩紮穩打,以服務大眾的精神,守護好行業的一片藍天。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最華人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