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張天祁
2024年12月13日,科技部發布公告宣佈,中美雙方決定修訂《中美科技合作協定》(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eement,STA),並將該協定效期延長五年。
在隨後的《自然》報道中指出:協議的範圍比之前的協議要窄,僅涵蓋兩國政府部門和機構之間在基礎科學專案上的合作,不包括對國家安全可能重要的“關鍵和新興技術”方面的工作,例如人工智慧和半導體。與之前的協議不同,該協議沒有包含任何有關中美大學和私營公司之間合作的資訊。
一如協議簽署後,美方發言人面對媒體時所強調的,修訂後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風險”。修訂後,協議僅涵蓋基礎研究,而不會促進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的發展。這表明雙方在敏感技術領域仍然保持著一定的謹慎態度[1]。
1979年,鄧小平和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簽訂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這是中美關係正常化後兩國政府間第一個正式合作協定,至今已經持續了45年。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規定了兩國政府之間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宗旨和原則,支援開放的科學,鼓勵兩國的政府機構、大學和研究機構在農業、能源、衛生、環境和其他領域進行合作。合作的方式包括科技資訊、人員的交流,組織研討會和課程,進行聯合研究,共同規劃合作專案等[2]。
這是一個“傘式”總協定。本身不要求資助,也不規定任何主題領域的具體合作活動,只是提供了合作的總體基礎和原則,而實際的合作細節和領域,則由各技術機構各自簽署的一系列附屬檔案確定。
在這個總協定下,兩國技術機構之間在農業、能源、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地球、大氣和海洋科學、基礎研究、標準和計量以及核安全等領域,締結了約30 項機構間協定,以及40 多項有效的分協定和附件。中美科技合作的大部分成果,都是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基礎上實現的[3]。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STA)通常每五年續簽一次,一次續簽五年。上一次完整續簽是2018年底,按照慣例,2023年年底應該進行續簽。但當時美國方面遲遲沒有續簽,引起了中美科學家的緊張。
直到最後時刻,2023年8月2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才表示,將尋求延長六個月《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有效期,以便“進行談判以修改和加強條款”。此後在2024年2月又短暫延遲六個月。
在此期間,科學界多次表達過對《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終止的擔憂。2024年2月29日,《自然》雜誌發表社論,稱“終止中美科學協定將是危險的愚蠢之舉[4]”。
本次協議續簽後,在《自然》雜誌的報道中,多位相關研究者表示了對該項決定的贊成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一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專家提到:“我很高興看到這項協議的續簽。”他希望這項協議能夠實現其預期目標:促進兩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合作。
華盛頓特區外交政策智庫昆西負責任國家研究所的非駐地研究員丹尼斯·西蒙認為,新簽署的協議提供了“明確的護欄和談判解決爭端的途徑”。
一位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專注於中國問題的創新研究員甚至表示,該協議“體現了一種在地緣政治競爭中維持科學合作的務實(儘管有限制)方法”。
這項里程碑式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終於續簽了,然而,續簽後的協定,可能會在特朗普上臺後再度接受考驗。
根據南華早報的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政府官員表示,新協議中增加了多項措施,包括跨部門審查程式。這些措施不僅旨在回應長期以來對中美科技合作協議可能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擔憂,也意在為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減少廢除該協議的理由。
該官員表示,鑑於特朗普傾向於推翻前任政府的政策和協議,他可能會在其執政的第一天就採取行動來廢除該協議。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前後,都有大量共和黨議員表示反對。
本次續簽後,來自懷俄明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約翰·巴拉索(John Barrasso)表示,此舉“使我們的技術面臨嚴重風險”,並稱續簽協議“不可接受[5]”。
2023《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簽遲遲不能落地,最大的壓力也來自共和黨議員。6月底,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 (Mike Gallagher)和九名共和黨同事寫信給美國國務卿,建議強烈建議政府不要續簽即將到期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上一次出現多次臨時延長狀況,也正是特朗普上一個總統任期期間。從2016年到2018年,《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臨時延長的時間最多一年,最短只有3個月。多次臨時延長後,中美雙方終於在2018年8月達成一致,正式續簽了5年《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對於這項在特朗普新任期即將到來之前簽署的協議,《自然》雜誌報道中提到:“由於新協議簽署的時間,一個不確定因素是:即將在大約一個月後上任的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府是否會堅持該協議”。[8]
不過,一些接受《自然》採訪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預計特朗普政府不會宣佈該協議無效並推翻它,因為修改後的協議已經代表了一種妥協。無論如何,在《自然》採訪中,對於協議的簽署,多位中美關係專家都表示了歡迎,因為,這將使科學家們能夠滿懷信心地開展專案了。
1.Amend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U.S.-PR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eement (STA)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4, December 13).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Agre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on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1979).
3.Suttmeier, R. P. (2014). Trends in US-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 46).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4.科協之聲. (2024). 《自然》雜誌:終止中美科學協定將是危險的愚蠢之舉.
5.Han, B., & Han, B. (2024, December 13). Seminal US-China science pact renewed for 5 years with ‘guardrails’ for researchers, dat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6.Letter to Secretary Blinke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eement |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 (2023, July 7).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
7.張天祁. (2023). 上千名美國科學家呼籲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未來會走向何方?. 知識分子
8. US and China sign new science pact — but with severe restrictions, (2024, December 13), Nature
>End
>>>
本文轉載自“知識分子”,原標題《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終獲續簽,但這些關鍵技術被排除其外》。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太空與網路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群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與網路》,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路》編輯委員會
高階顧問:王國玉、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 《衛星與網路》創始人:劉雨菲
·《衛星與網路》副社長:王俊峰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
wangxiaoyu9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