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職場SmallTalk的制勝秘籍:5招讓你從“尬聊小白”變“社交達人”

閒聊(Small Talk):職場中的藝術
閒聊(Small Talk)是北美職場中再常見不過的日常行為。然而,周圍很多華人朋友對此感到焦慮和困惑,覺得閒聊既無聊又膚淺,甚至是一種浪費時間的高階形式。不少人面臨這些困擾:
  • 不知道聊什麼,尷尬到想躲進茶水間的櫃子裡。
  • 講了半天都是表面話,聊完也沒啥實質收穫,感覺像在演《職場版尬聊101》。
  • 自己英語不好,聽又聽不懂,擔心被別人當成沉默的壁花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重新認識小小的閒聊,如何透過它建立職場關係、融入環境,並從中受益。請相信我——閒聊並不閒,它是職場溝通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軟實力,甚至可能是你升職加薪的隱形推手
一、戰略上重視 Small Talk:閒聊並不
雖然叫閒聊,但它的作用一點都不Small Talk 是職場中建立人際關係、深入合作的重要前提。它就像是你職場生涯的開胃菜,看似不起眼,卻能決定你接下來的主菜是否美味。
  • 建立職場友誼:透過聊天找到共同愛好,輕鬆建立友好的職場關係,甚至發展成職場盟友。比如,你發現同事也喜歡《權力的遊戲》,恭喜你,你們已經成功從同事升級為劇友
  • 瞭解他人性格與雷區:閒聊中觀察對方的性格與溝通風格,透過察言觀色,你可以更好地處理職場關係,避免無意中踩到地雷比如,發現某位同事對
    加班話題特別敏感,下次就別在他面前提“996”了。
  • 學習與融入:從同事的談話中瞭解北美文化、風俗與流行趨勢,是融入職場環境的絕佳視窗。比如,知道“Super Bowl”是什麼,至少能讓你在超級碗大賽後的週一早會上不至於一臉懵。
  • 功利的角度:職場專案經常需要跨部門協作。在忙碌的職場中,與人親近友好、善於溝通的人,往往能更快得到他人的支援和幫助。
二、戰術上藐視 Small Talk:輕鬆應對的心態
很多人因為焦慮而回避閒聊,擔心自己沒話說、不知如何開口。其實,Small Talk 的核心就是****——小事兒
  • 週末做了什麼?
  • 附近有沒有好餐廳?
  • 演唱會、球賽、天氣……
這些看似瑣碎的話題,都是聊天的絕佳切入點。
關鍵思路是:Your goal is to be interested, not interesting.
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成為聚光燈下最有趣的人,而是對對方表現出真誠的興趣,問開放性問題,瞭解他們的故事。將重心轉移到他人身上Small Talk 就不再是一件焦慮的任務,而是一種輕鬆的互動。就像打乒乓球,你只需要把球打回去,對方自然會接住。
三、提升 Small Talk 技能的五個實用方法
1. 問問題,深挖內容
與同事簡單問候後,我們常會陷入尬聊:How are you?Fine, and you?這時,我們可以巧妙地透過問題引導對話。那麼如何問問題呢?
1)從環境入手:觀察當前場景,提出輕鬆有趣的話題。
舉個例子:有一次,公司舉辦了一場年度慈善義賣活動,大家都在忙著佈置攤位。我注意到一位平時話不多的同事,手裡拿著一隻巨大的毛絨玩具熊,正在認真地調整它的位置。我走過去,笑著問他:這隻熊看起來很有故事啊,是不是你的秘密武器來吸引顧客?他笑了笑,說:這是我女兒最喜歡的玩具,她非要我帶來,說這樣能幫我們多賣點東西。我順勢問你女兒多大了?她是不是也像你一樣有商業頭腦?他眼睛一亮,開始興致勃勃地聊起他女兒在girl scout(美國女童軍)的義賣活動。我們越聊越開心,旁邊的同事也被吸引過來,紛紛分享自己孩子的趣事。後來,這位同事在專案合作中主動找我討論問題,我們的合作也變得更加順暢。這次閒聊不僅讓我瞭解了他的家庭生活,還讓我們之間的關係從普通同事升級為可以聊私事的朋友。
2)使用“What, So What, Now What”的邏輯架構:
在《Think Faster, Talk Smarter》一書中,作者 Matt Abrahams 分享了一個非常實用的閒聊架構——“What, So What, Now What”。這個架構不僅能幫你把天聊透,還能讓對話更有深度和邏輯。
  • What:發生了什麼?例如,第一次見到一個外地來的同事,可以問:“What brings you here?”(是什麼讓你來到這裡的?)
  • So What:這有什麼意義?接著問:“What do you do here? Why did you find that interesting?”(你在這裡負責什麼?為什麼覺得這份工作有趣?)
  • Now What:接下來會怎樣?最後問:“It seems this is quite important, why? What do you do next?”(這看起來很重要,為什麼?你接下來有什麼計劃?)
透過這三個問題,你可以輕鬆引導對話,既避免了尬聊,又能深入瞭解對方的背景和想法。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從其他部門調來的同事,我用這個架構問他:“What brings you to our team?” 他提到自己是因為一個跨部門專案臨時調過來的。接著我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project so far?” 他分享了專案的挑戰和自己的角色。最後我問:“What’s your next step?” 他提到正在尋找更多資源支援。這次對話不僅讓我瞭解了專案的最新進展,還讓我們建立了初步的合作關係。
3)黃金圈法則 (Golden Circle):圍繞“What, How, Why”展開對話
我個人非常喜歡用黃金圈法則(Golden Circle)來展開對話。這個法則由 Simon Sinek 提出,核心是圍繞“What, How, Why”三個層次進行溝通。
  • What:你做了什麼?
  • How:你是怎麼做到的?
  • Why:你為什麼做這件事?
這個法則原意是強調”為什麼“,而我調整次序,不僅能幫你把天聊透,還能讓你更深入地瞭解對方的價值觀和動機。
舉個例子:有一次,一位同事提到自己週末在做兒子的足球教練。我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用黃金圈法則展開對話:
  • What這還挺有意思的,我自己就從來沒做過孩子的足球教練。這是怎麼回事啊?
  • How你是怎麼安排時間的?週末事情那麼多,還能抽出時間做教練?
  • Why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做這件事?是因為你喜歡足球,還是想多陪陪孩子?
透過這些問題,我瞭解到她非常重視團隊合作(resilience / team),並且對運動充滿熱情。她還提到正在考慮加入一個 Orange Theory 健身房,正好我也在考慮這個。於是我們約了一個午飯時間,一起去看看公司附近的健身房。很快,我們就成了午飯時間的飯搭子
更妙的是,後來在做一個大專案時,她正好是公司財務部門的負責人,給了我很多內部資訊和支援。這次閒聊不僅讓我們成了朋友,還讓我在職場中多了一位可靠的盟友。

2. 把握節奏,避免慌張,沉默是金

與說英文語速快的同事交流時,我們容易跟不上節奏,甚至感到雲裡霧裡,彷彿在聽一場職場版說唱比賽。這時,可以適時總結對方的內容(paraphrase),既能給自己爭取時間消化資訊,也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在認真傾聽。
o“So you mean…(你的意思是……?)
o“This is what I heard…”(我聽到的是……
當對方進一步解釋或糾正時,你可以多一些時間去理解內容。適當的停頓和總結不僅能幫助我們理清思路,還能讓交流更加有邏輯,顯得你更加沉穩和專業。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和一位語速超快的產品經理討論專案進展,他噼裡啪啦說了一堆技術細節,帶著濃厚的印度口音,聽著有點兒吃力。眼看快聽迷糊了,我趕緊插了一句:“So you mean the main challenge right now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new solution?”(你的意思是目前的主要挑戰是新解決方案的整合?)他點點頭,接著放慢語速詳細解釋了問題。這次對話不僅讓我更好地理解了專案,還讓他覺得我很專注和專業。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兩個人說著說著突然停下來,空氣中瀰漫著一絲尷尬,彷彿每一秒的沉默都在提醒我們:快說點什麼!於是,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急著填補每一個停頓的間隙,生怕冷場。
作為一名銷售出身的職場經理人,我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改掉這個毛病,但直到現在,我還是會發現自己有時過快接話題,彷彿沉默是一隻可怕的怪獸,必須立刻趕走。其實,這種焦慮完全沒有必要。適當的停頓不僅不會讓對話尷尬,反而能讓交流更有深度和邏輯。
為什麼我們需要停頓?
· 消化資訊:停頓給了我們時間去理解對方的話,而不是急著回應。這樣,後續的問答會更加有邏輯,也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專注和認真。
· 展現沉穩:適當的停頓會讓你顯得更加從容和自信,而不是慌慌張張。沉默不是弱點,而是一種力量的體現。
· 引導對話:有時候,停頓還能讓對方主動補充更多資訊,讓對話更加深入。
如何練習停頓?
· 放慢語速:有意識地放慢說話速度,給自己和對方留出思考的時間。
· 數秒停頓:在對方說完後,心裡默數1-2秒再回應,而不是立刻接話。
· 用肢體語言填補:如果覺得沉默有點尷尬,可以用點頭、微笑或眼神交流來填補空隙,而不是急著說話。
沉默並不可怕,適當的停頓反而能讓對話更有深度和邏輯,或者更有趣。透過放慢語速、練習停頓和用肢體語言填補空隙,你可以從害怕沉默變成掌控沉默,在職場交流中顯得更加沉穩和專業。記住,有時候,少說一句比多說十句更有力量!

3. 做好準備,知己知彼

有些朋友問:閒聊還需要準備嗎?答案是:當然需要!特別是在重要會議或與關鍵人物交流時,提前做點功課能讓你事半功倍。不僅如此,閒聊還是一個絕佳的自我推銷機會——透過巧妙引導話題,你可以自然地展示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 提前研究背景
舉兩個例子:
參加董事會時,我提前瀏覽了每位大佬的 LinkedIn,發現有一位高管剛完成了一筆收購。早餐閒聊時,我順勢問了他一些併購的趣事:“I saw you recently closed a big acquisition. How did you manage the integration process?”(我注意到你最近完成了一筆大收購,整合過程順利嗎?)他興致勃勃地分享了經驗,我們迅速拉近了關係。
有一次,公司新來了一位員工,我在 LinkedIn 上發現他曾經是職業網球運動員,還在西班牙訓練過。作為一個網球迷,我立刻在茶水間問他:Hey, I noticed you used to be a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what was it like training in Spain?”(嘿,我注意到你以前是職業網球運動員——在西班牙訓練是什麼感覺?)這次閒聊讓我們迅速拉近了距離,後來我們還約了一場網球活動。儘管我的水平很業餘,但他還是很耐心地教了我幾招。這次閒聊不僅讓我們成了朋友,還在後來的專案中讓他更願意支援我的工作。
  • 利用細節開啟話題舉個例子:面試一位人事高管時,我事先發現她在 LinkedIn 上發了一張穿著很花哨的衣服的照片,還提到她曾在新加坡生活過。見面閒聊時,我先誇了她的服飾:“Your outfit is so stylish! I noticed your photo on     LinkedIn—it really stands out.”(你的穿搭太有風格了!我在 LinkedIn 上看到你的照片,非常搶眼。)接著我問她:“As a female leader in a traditional industry, how do     you balance professionalism and personal style?”(作為傳統行業的女性領導,你如何平衡專業性和個人風格?)她非常喜歡這個話題,聊了很多關於職場著裝的趣事,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
  • 因勢利導,自我推銷
    接著,我又問她作為一個英國人在新加坡的經歷,於是我們聊起了新加坡的美食、天氣,還有

    死貴的國際學校。我順勢提到自己的國際背景:“I’ve also lived in multiple countries, and I’ve always been passionate about bridging cultur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我也在多個國家生活過,一直對 bridging cultur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充滿熱情。)這個話題不僅讓她對我的跨文化經驗產生了興趣,還讓我順利引到了自己的強項上。

4. 應用小技巧,靈活應對

閒聊時,難免會遇到不知道說什麼或者趕時間的情況。這時,一些小技巧能幫你輕鬆應對:
·當你不知道說什麼時用一句萬能的“Tell me more!”(再多說點!)或者“Give me some more detail!”(再詳細說說!)讓對方繼續分享,既能避免冷場,又能讓對方覺得你對他們的話題感興趣。
·當你趕時間時如果對方滔滔不絕,而你需要離開,可以先給對方一個預告:“I need to get going because there’s a meeting in 5 minutes, but before I go, I just want to know a little bit about the football coach you had on Sunday…”(我得走了,五分鐘後有個會,不過在離開之前,我想簡單瞭解一下你週日當足球教練的事……)這樣既能禮貌地結束對話,又能讓對方感到被重視。

5. 注意文化差異

在北美職場閒聊時,政治和宗教話題是絕對的雷區,特別是在紅藍分歧明顯的環境下。除非已經建立了深厚的關係,否則這些敏感話題容易引發不必要的尷尬,甚至讓你成為話題終結者
· 安全話題天氣、體育、旅行、美食、電影等都是安全的選擇。比如,週一早上可以問:“How was your weekend? Did you catch the game?”(週末過得怎麼樣?看比賽了嗎?)
· 避免敏感話題比如,政治立場、宗教信仰、薪資待遇等話題,除非對方主動提起,否則最好避而不談。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聊到週末活動,他提到去參加了一個社群活動。我隨口問:“Was it a cultural event or something else?”(是文化活動還是其他型別的活動?)他猶豫了一下,說是宗教相關的活動。我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敏感話題,便巧妙地轉移了話題:“That’s interesting! I’ve been meaning to explore more local events. Any recommendations for food festivals?”(真有趣!我一直想多參加一些本地活動,有什麼美食節推薦嗎?)這樣既避免了尷尬,又讓對話繼續下去。
Small Talk is Not Small閒聊並不,它是建立職場關係、融入文化的重要工具。從戰略上重視它,從戰術上輕鬆應對,透過五個步驟逐步提升閒聊能力:
1.問問題,深挖內容:用開放性問題引導對話,展現真誠興趣。
2.把握節奏,避免慌張:適時總結對方內容,適當停頓,展現沉穩。
3.做好準備,知己知彼:提前研究背景,利用細節開啟話題,甚至巧妙自我推銷。
4.應用小技巧,靈活應對:用“Tell me more”延續對話,用預告禮貌結束。
5.注意文化差異:避開敏感話題,選擇安全主題,避免踩雷。
下次在走廊遇到同事時,不要再退縮逃避,主動去聊聊吧——也許一次簡單的寒暄,就能讓你收穫一位職場盟友,甚至開啟新的機遇。
Remember, every big connection starts with a small talk.
作者介紹:
Demi林,座標北美,兩青春期娃媽,隸屬“既要、又要、還要”女性部門。熱愛網球、閱讀、旅行、美食和Salsa。創立Amazing Women in Business 播客連結非凡女性。從銷售小白一路升級打怪,最終成為北美上市公司副總裁,每一步都是血淚史的活教材。人到中年,開始碼字,記錄職場進階與生活熱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