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請大家關注留學字典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正文
2025年,北京上海兩地同步推行新中考,成了無數家庭關注的焦點。
一邊是考試科目的大調整、分值壓縮,一邊是“名額到校”比例提升、錄取規則的改變,看上去是減負,其實背後是競爭更激烈、更復雜。
有人趁改革紅利撿漏上岸,有人看清形勢選擇逃離主戰場,在這場中考改革大考中,中產家庭已經開始分化了。
01 上海中考控分線下降四校八大冷熱分化
改革後,上海中考計分科目依然採取3+2+2模式,即語文、數學、外語、綜合測試、道德與法治、歷史、體育與健身,總分為750分不變。
但在細節上,有兩個重要調整:
綜合測試中的物理實驗操作分從10分增加到15分,化學實驗從5分提升至10分,強化對動手與實驗素養的考查。
英語總分為150分,首次引入聽說測試部分,分值30分,時長約30分鐘,更加註重實際語言表達能力。

上海中學
2025年起,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名額分配到校”比例不低於70%,相比2022年的50%-65%有顯著提升。
這一政策變化目的在於縮小校際差距、增強普校學生晉升優質高中的機會,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一步。
由於今年參考人數達到12.8萬人,比去年增長8%,是近年來最高的一次,尤其是松江、青浦、浦東等區增長幅度超過10%,競爭依然很激烈。
今年上海中考各批次的最低控制線普遍下降:
自招最低控分線:607分,較2024年下降2分
名額分配綜評錄取:605分,下降2分
公辦普通高中統一招生:513分,下降5分
中本貫通:513分,下降5分
中職貫通:400分,與去年持平
中專錄取線:350分,下降10分

圖源:上海教育局
雖然各批次最低控分線呈普遍下降趨勢,但是四校八大冷熱分化明顯。
上海中學在虹口、金山兩個區的錄取分數大跳水,虹口683.5分,較去年降28分,金山同為683.5分,較去年降27分。
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在崇明區錄取最低分達到713.5分,整整高出去年23.5分。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在徐彙區錄取710.5分比去年漲8分,閔行區、松江區也達到了713分,和去年相比漲了5分。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在不同的區錄取分數兩極分化,崇明區錄取達到718.5分,比去年漲9分,但金山區只要665.5分,比去年下降了38分。
八大中,部分學校仍保持較高分數門檻,但區域之間的錄取分差逐漸拉大。
七寶中學分數線最高閔行區709.5分,最低金山區694.5分;建平中學分數線最高浦東區703.5分,最低嘉定區629.5分,整整相差74分,低分還有靜安區642。
南洋模範中學分數線最高徐彙區708.5分,最低寶山區686.5分;延安中學分數線最高徐彙區、長寧區698分,最低虹口區677分。
控江中學分數線最高松江區720分,最低嘉定區675.5分;大同中學分數線最高黃浦區696分,最低閔行區679.5分。
人數暴漲、競爭升級,控分線雖然下降,但實際能考進好學校的門檻並沒有降低,反而更捲了。
02 北京中考四成被分流公立國際部降分錄取
今年也是北京新中考落地的第一年,北京中考從原本的10門計分科目調整為6門,總分值由670分壓縮至510分,考試時間也從原來的三天壓縮為兩天。
原本計分的“小四門”歷史、地理、化學、生物,統一調整為等級評價,不再計入總分。
道德與法治科目改為開卷筆試,卷面總分為70分,加上10分的綜合素質評價,總分80分;另外物理實驗操作融入課堂教學,由任課教師組織考查,分值為10分。

北京一零一中學
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中考報名500分以上人數有117人。
其中海淀區50人、西城區27人、朝陽區17人、東城區9人、大興區7人、通州區4人、順義區2人、石景山區1人。
今年“校額到校”計劃的比例由以往進一步提高到不低於50%,意味著優質普通高中至少一半的招生名額將按比例分配至各初中校,包括民辦校。
雖然中考路徑眾多,除了統一招生和校額到校(市級統籌),還有登記入學、貫通、直升、簽約等,但是競爭異常激烈!

北京四中
今年北京中考報名人數為11.05萬人,比去年增加約1000人,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約為8.5萬人,同比增加約3000人。
整體錄取率雖然有提升,但優質高中資源非常稀缺。
以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頂尖高中為例,整體錄取率僅5%-6%,其中特定班型(如實驗班)錄取率甚至低至4%,網上傳聞501分都沒能去人大附和四中。
十一學校、北京二中等區屬重點校,雖然整體錄取率達到7%-25%,但通常要求考生在所在區內排名前3%左右,門檻不低。
不過在公立國際部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不少學校降低了區排名門檻吸引學生。

根據家長反饋,西城區某頭部國際部2024年錄取要求區排名在1142名以內,今年則放寬至1502名,錄取線下降幅度達到36%。
另一所國際部2024年西城區錄取線為1900名,今年擴充套件至3000名,有家長反饋,排名在2400名左右也被錄取了。
海淀區某頭部國際部,去年錄取線為區內3753名,今年錄至5964名,區排名從前19%直接放寬至35%。
儘管很多學校在年初就已經下場搶人招生,但人算不如天算,今年北京中考,公立國際部遭遇最慘烈的打擊。
03 主動分流時代到來誰在逃離主賽道
隨著中考成績塵埃落定,成千上萬個家庭也正式站在了人生抉擇的十字路口。
在中考比高考更難、更殘酷的情況下,一些北京、上海家長開始主動分流,投入國際教育賽道。
前些天,胡潤百富旗下國際教育平臺胡潤百學釋出了最新的《2025胡潤百學·中國國際化學校排行榜》。

胡潤百學
其中,上海民辦包玉剛實驗學校連續第七年蟬聯榜首,深國交穩居第二,上海平和雙語學校依然位列第三,北京鼎石時隔三年再次成為北京地區排名第一的國際化學校。
榜單前十的老面孔還包括上海世外國際部、北師大附中國際部、UWC常熟、北京十一學校國際部、上海領科、廣東碧桂園學校等。

胡潤百學
這些學校普遍擁有豐富的國際課程資源、優質師資力量和穩定的海外大學升學路徑,是許多家庭選擇逃離中考的關鍵支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共有17所學校新晉上榜,代表了中國國際教育力量的不斷壯大。
這其中包括上海青浦協和、清華附中稻香湖學校、杭州雲谷學校等新興力量,這說明了國際教育資源正逐步從一線核心城區,擴充套件到更多城市。

胡潤百學
課程體系方面,74%的上榜學校開設IB課程,63%提供AP課程,60%開設IGCSE或A-Level課程。
越來越多學校提供多元並行的課程體系,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升學需求。
不過,採用單一課程體系的學校比例正在上升,尤其以A-Level和AP為主,說明學校在教學方向上的追求更精細、更專業的定位。
國際學校的強勢發展背後反映出的,其實是家長和學生主動分流的邏輯。
對於中段或略靠後的學生家庭來說,中考競爭激烈、名額有限,與其孤注一擲,不如提前轉舵。
選擇國際學校,不僅可以避開應試壓力,也為將來留學海外開啟更寬闊的通道。
對於部分經濟條件較優越的家庭來說,走國際賽道更是一種“高性價比”的教育投資。
中考不再是唯一通道,升學也早已不是一條直線。而這場分流不再是被動的,而是家長和學生主動的選擇!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Berkley、UCLA、UCSD在中國高中錄取人數 | 疫情三年,美國大學現在怎麼樣了?| 2022年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減半?最新官方資料 | 2022年哈佛新生背景 | 哈佛MIT vs 北大清華:畢業生去向有何不同 | 加州大學有多中國學生?伯克利2769人、UCLA 2654人
美國大學國際學生錄取率 | 美國TOP20大學4年美本申請錄取資料 | 除了計算機和金融,還有哪些好專業?| 哈佛大學2022年新生錄取文書 | 加州伯克利、洛杉磯中國學生錄取率僅8-9% | MIT2022年新生亞裔佔40%,國際學生錄取率 1% | 耶魯大學2022年新生資料 | 康奈爾大學2022新生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