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二十四節氣中的古人智慧

21
JUNE
說到“夏至”,你會想到什麼?
是日日驕陽似火,氣溫居高不下,還是常出現於午後的傾盆大雨?除了高溫和暴雨,長江中下游、江淮一帶,在夏至前後進入了“梅雨時節”,悄無聲息卻潛移默化中帶來了潮溼與悶熱。
關於“夏至”的“至”,《恪遵憲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意思是說,夏至是一年中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最長的日子
夏至既不是指夏季的頂點,也不是指最熱的時候。比起“炎熱”,夏至的到來,所能給予我們的,還有更多“熱鬧”“熱切”的體驗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夏至的“三候”進行了註解:“初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
由於夏至過後,北半球白晝時長漸短,經過了“陽之極”,古人認為,整體的“陽氣”減少,“陰氣”增多,鹿的角便會脫落。
而其中的“”,正是我們如今常說的“知了”。長卿在《夏至》一詩中寫道:“狸奴幾下偷翻書,何時聽得螗蜩鳴?”描寫的正是此時喧鬧活潑的“夏至之聲”。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韋應物《夏至避暑北池》
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酉陽雜俎·禮異》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總結的一本“答案之書”,向我們提供了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座標與指南——先人們仔細體味過一年當中每一天的冷暖陰晴、風霜雨雪以及草木衰榮等等的變化,總結出的一套人與天地相合,與萬物相融的生活方式。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節氣的冷知識
訂閱《散步講堂——二十四節氣》
翻開這本古人給當下的“答案之書”
我們一起用心生活

點選圖片,進入小程式,即可試聽訂閱
定價:99
▾  點選試聽,瞭解《散步講堂——二十四節氣》 ▾
朗讀嘉賓:衛東

訂閱須知
1. 本產品為付費音訊內容,購買成功後,即可永久學習該課程所有內容。
2. 本課程為虛擬內容服務,一經購買成功,概不退款,請理解。
3. 訂閱成功後,請關注「為你讀詩·詩意學園」,在公眾號底欄找到“進入學園”,點選選擇“我的已購”,即可學習。
關注「為你讀詩詩意學園」,暢享詩意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