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稅與內卷,一種很新的貿易戰

以地事秦,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不把為虎作倀的倀鬼管起來,貿易戰沒機會
終於可以留言評論啦,歡迎大家向筆者拍磚
特朗普還沒上臺,一刀先砍向了最親密盟友,把自己任上籤的北美新貿易協定撕個粉碎,給加拿大和墨西哥先安排上了25%的關稅。特朗普這是“國考體質”,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
這25%關稅可非同小可,畢竟特朗普跟東方打全面貿易戰,也不過是加了25%的關稅。整個北美經濟全靠美國拖動,這25%關稅可要了命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先死為敬,通用汽車暴跌近10%。

這樣看來,給東方的的35%,也真不算是什麼了。(這裡解釋一下,國內有媒體解讀是70%,這就是英文學太差的鍋。特朗普說要additional 10%,是在現有25%的基礎上。老頭原文一個字也沒提60%的事情,如果真是60%+10%,會說45% additional)

但是看特朗普這發起瘋來誰都砍一刀的架勢,這貿易戰肯定還得打,但最大可能,是像俄烏戰爭下半場一樣,老頭上廁所,滴瀝不盡,細水長流,絕不會來個戰略決戰,上來就甩殺手鐧。

這次怎麼打這個貿易戰,可能要仔細想一想。

正規化轉變
以往貿易戰咱們基本上是五五分,大概五成能轉嫁到美國消費者頭上。芝加哥大學研究顯示,貿易戰之後,以洗衣機為代表日用電器的平均售價上升了12%,美國服裝和鞋履協會(American Apparel & Footwear Association)估計,一個四人的家庭每年衣服、鞋子等相關產品的花費會增加約500美元。美國貿易顧問公司(Trade Partnership Worldwide)也估計,貿易戰令美國家庭每年的平均開支增加2300美元。

那剩下的五成,基本就要由中國出口商的來承擔了,當年是10%漲到25%,咱們出口商要承擔大概7.5%的損失。以中國企業出口平均15%左右毛利來說,承擔7.5%的額外成本,已經是非常嚴重的壓力了。如果人民幣匯率疲軟還好說,一旦人民幣匯率上升,匯率壓力可能就能讓原本15%毛利挺賺錢的買賣變成虧錢生意。
所以咱們當時的應對,一方面是“陽澄湖洗澡蟹”,繞道出口,這條路在墨西哥和加拿大都被25%大砍一刀之後,應該難以走通。
在墨西哥,中資公司的共識是,除了建工廠,似乎做什麼都能賺錢。大部分製造業工廠都是虧損的。但來墨西哥建廠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出現了一大批“賣水”給他們的人,賺得盆滿缽滿。

一方面是通過出口退稅,衙門給出口商們大力補貼,減少關稅損失。退稅額度已經達到了難以負擔的地步。

2024年前七個月,中國出口退稅累計退稅 1.28 萬億元,是史上最高的一年。同期最大稅種增值稅收入總計4.13萬億元。退稅用掉了第一收入的31%。用退稅來對沖新增的關稅,難以持續。

最後一條就是內卷。關稅要多交,那就再苦一苦供應商,苦一苦打工人,讓他們把損失背起來。今天某頭部車企的供應商降價函出現在網上。信說的很不客氣,大意就是我的採購量這麼大,讓你降10%不算什麼。充斥著一種“要麼幹,要不滾”的爹味。隨後的闢謠,也說得不清不楚,反倒有點像印證了這強令降價的意味:“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慣例。我們基於規模化大量採購,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非強制要求,大家可協商推進。”
第一條“陽澄湖”被人堵了,第二條“退稅”不可持續,面對新的關稅貿易戰,看起來只能第三條了。

可這麼內卷下去,出口這事還有意義嗎?

人家不但用印出來的綠紙,換了咱們真金白銀辛辛苦苦製造出來的各種物資,結果還要卷的除了幾個龍頭,其他全行業虧損起來。以前說老虎吃了人,這些人就變成倀(鬼),勾引新的人來被老虎吃。美國是老虎,這些捲到全產業鏈虧損的,就是為虎作倀。

簡直是被人賣了又給人數錢。
新的貿易戰,得換個新打法了。
退稅退坡
首先,哪怕在貿易戰之下,美國還進口那麼多中國產品,不是對東方法外開恩,而是的確需要。由奢入儉難,過慣了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美國人,不會突然節儉起來不買東西的。
這種情況下,咱們退稅,實際上是透過補貼,降低美國通脹的壓力,而美國通脹壓力越小,就越能印更多的錢,越能夠直升機撒錢推動美國消費火熱,從而讓美國的消費市場變得更加重要,從而獲得貿易戰的籌碼。對美國是正迴圈,對東方是負迴圈,這是人家能一而再再而三打貿易戰的法寶。美國直升機撒錢給了自己的消費市場,咱們撒錢通過出口商,也給了美國消費市場。
以地事秦,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這次不如反向行之,退稅退坡,逼著出口商漲價。改變薄利多銷的模式,停止人家的正迴圈。讓關稅快速轉變成通脹,增加加稅給美國帶來的痛苦,從而讓推特治國2.0的特朗普,把刀多砍砍盟友。

事實上咱們也是這麼做的。

退稅政策調整之後,國際鋁價果然馬上飆升。這些成本,直接傳導到了美國,美國的消費者都得自己背起來,再沒有外國的直升機撒錢補貼了。
長痛不如短痛,出口退稅調整意在倒逼企業改革,把挾洋自重,吃裡扒外的人踢出去。
內卷破局
其次,內卷這事也得好好管一下。
一些頭部企業,憑藉市場和體量的優勢,把整個供應鏈搞得難以生存,把整條供應鏈的血都吸乾,弄到大河有水小溪枯萎。汽車行業甚至還出現沒怎麼中標專案的企業還活著,中標一大堆專案的企業反倒被180天+銀行承兌的惡劣付款方式和10%的年降給逼到資金鍊斷裂而早早破產。
龍頭企業龍頭平臺能解決幾個人就業?全社會80%的就業來自於民企,這裡邊90%的就業崗位在中小企業。龍頭企業無節制內卷,讓這些中小企業舉步維艱,在這些企業裡工作的人,消費能力會上升嗎?

內卷造成消費萎靡,消費萎靡造成過度依賴出口,依賴出口帶來更強內卷。又是一個死亡負迴圈。

龍頭企業,現在已經是管不得碰不得 的存在了。稍微說一下,就是“破壞營商環境”,可不管這些龍頭,中小企業怎麼生存?“營商環境”只為幾個鉅富服務嗎?

他們不管頭部企業橫徵暴斂,是真的顧忌營商環境嗎?胖東來一個彩禮事件,馬上天下圍攻,這個時候想不起來“保護民企,改善營商環境了”

網上流傳的一份對頭部企業降價10%的回信是這麼說的:

“尊敬的xxx先生:
貴公司關於要求供應商2025年起進一步降本10%的通知我已收到,但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
xxx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標杆企業,近年來的確透過極致的成本壓縮策略實現了規模化擴張,然而,貴公司當前的做法不僅違背商業倫理,更是在無底線地透支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與韌性,以及國內供應商的生存能力。
貴公司以"cutthroat pricing”打入國際市場,無情壓榨供應商,將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福祉和價值化為發達國家的廉價利益。這種層層壓榨的模式,導致國內供應商陷入“要麼卷死,要麼餓死”的惡性迴圈,甚至直接將優秀企業逼入破產境地,最終讓行業陷入低端競爭的死衚衕。
更重要的是,xxx以極致降本和低價戰略擴張國際市場的同時,已經埋下了被髮達國家拾高關稅和全面抵制的隱患。一旦失去價格競爭優勢,貴公司所謂的“成功“將瞬間化為烏有,而所有被壓榨的利潤和價值也終將成為他國經濟發展的嫁衣。這種短視行為不僅毀掉了自身,更拖垮了整個產業鏈,犧牲了中國勞動人民和企業的長遠利益。
我在此呼籲,xxx作為行業龍頭,應立足於長期發展的全域性高度,停止以無底線的壓榨模式獲取短期利益,而是應當推動供應鏈良性發展,共建公平、可持續的合作環境。中國汽車工業的起,絕不能以犧牲國內勞動人民和供應商的生存為代價!希望貴公司能認真反思此類行為的長期後果,並在未來的運營決策中加入更多社會責任感與全球視野。否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短暫優勢,終將被對手藉機摧毀,而最終受害的也將是xxx自身。
特此宣告,貴公司提出的降價要求,我們無法接受,也不願參與此類違背商業倫理的合作。
順頌商祺。
說的多麼到位,但又是多麼蒼白。因為我知道,這封信一定是無關人士寫的,而絕不是供應商給這家頭部企業真正的回信。沒了客戶,他們活不下去,中小企業斷斷沒有能力跟行業龍頭叫板。
江湖事不能江湖了,衙門該出手時要出手。這個可比搞什麼消費券,搞xx萬億化債對消費更有拉動力。
不破除階級固化,不破除馬太效應,消費不會真正崛起,消費不崛起,出口這個柺棍就甩不掉,人家就能繼續用貿易戰來兵臨城下。

這次我們要打一場很新的貿易戰,退稅我們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內卷這個需要亮劍了。
風大浪高,有些不方便說的,可以點選下邊卡片移步可以留言的小號聊一聊,也可關注筆者微博賬號 @躺平學副教授
筆者的新書上市啦,錯愛筆者閒扯的讀者,可以點選下邊的 閱讀原文 購買~~已購買的讀者,記得後臺聯絡筆者,加入VIP讀者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