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以後,中美貿易戰的討論就不斷“升溫”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徵60%關稅;
第二,特朗普威脅將墨西哥踢出“美墨加協議”;
第三,特朗普威脅對秘魯錢凱港貨物徵60%關稅。
第一條可以理解,我們重點說下第二條和第三條,因為這兩條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針對墨西哥和秘魯的,實際上也是針對中國的。
2018年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2020年拜登上臺後並沒有取消特朗普時期加徵的關稅,於是中國的一些企業為了規避美國高關稅,便加大了向墨西哥出口,然後透過墨西哥繼續向美國出口。
大家看中國對墨西哥出口額變化圖:中國出口墨西哥商品金額由特朗普時期的40億美元/月增加到80億美元/月,增加了一倍左右。
由於中國商品非常便宜,其它國家根本無法和我們競爭,於是一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產業,經常對中國發動反傾銷調查,然後藉機對一些中國商品加徵鉅額關稅。於是,一些中國企業就將商品出口給第三國,然後再由第三國的商家出口到相關國家,這就是所謂的“轉口貿易”。
比如,我是製造鞋子的,以前賣美國人一雙鞋子只要10美元,現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60%關稅,美國人想要一雙同樣的鞋子就需要16美元,這個就有點太貴了,必然會導致我的鞋子競爭力減弱。怎麼辦?由於美國對中國加徵了60%關稅,但是沒有對墨西哥加徵關稅,於是我便把鞋子以10美元的價格賣給墨西哥的商人,然後墨西哥商人再以11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人。
這樣一來各方都有利益:加徵關稅後,美國人原本要花16美元才能買一雙鞋子,但是透過轉口貿易後,美國人只需花11美元就能從墨西哥商人手中購買一雙一模一樣的鞋子,等於少花了5美元;墨西哥商人透過“轉口貿易”賺了1美元;中國商家也順利地將商品賣出去了。
以前的香港為何那麼繁榮啊?
就是因為新中國成立後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了全面封鎖,中國和西方國家透過香港做轉口貿易,香港因此賺取了大量的“價差”。
事實上,中國不僅僅透過墨西哥進行轉口貿易,還透過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進行轉口貿易。
比如,2023年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1040億美元,而今年的1-9月,越南對美國貿易順差就已經逼近去年,達到了900億美元左右,為2017年3倍。
你以為越南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從中國手中拿走那麼一大塊“蛋糕”?
其實,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額暴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做中國和美國的轉口貿易——2024年越中貿易額有望達2000億美元,創越最高雙邊貿易紀錄。
你知道2017年的時候越南從中國進口額是多少嗎?
僅有900億美元!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之前,越南從中國的進口額僅有900億美元,現在增加到了2000億美元,你說這裡面有多少是中國商品到越南“洗澡”後再出口到美國的吧。
所以,大家記住了,我們並不是沒有辦法躲避美國的貿易戰的——轉口貿易是躲避貿易制裁的專用方式之一。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難道美國不能禁止墨西哥、越南等國做中國和美國的“中間商”嗎?
這個涉及到的問題就非常複雜了。
首先墨西哥等國家是主權國家,它有權和中國做生意,墨西哥或越南商人從中國進口商品,進口的商品是自己用還是出口到其它國家,並不違背相關法律。其次,就算美國製定相關法律也很難有效“溯源”——只要不標明產地,你知道一袋大米是張三家還是李四家的?
當然了,只要美國下定決心,非要進行“溯源”,甚至動用各種手段逼迫墨西哥、越南等國禁止做中國的轉口貿易,那肯定還是能做到的,只不過代價比較大而已。
美國威脅對秘魯
錢凱港貨物徵60%關稅,也是這個目的。
美國彭博社16日報道,特朗普過渡團隊顧問毛裡西奧·克拉韋爾-卡羅內(Mauricio Claver-Carone)當天在電話訪談中說:“任何經過錢凱港或該地區任何由中國擁有或控制的港口的產品都應繳納60%的關稅,就好像該產品來自中國一樣。”

看起來,好像美國有手段逼迫一些國家禁止做中國的“轉口貿易”,但問題在於: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而且做中國“轉口貿易”是有利潤可賺的,美國能禁止一個國家、兩個國家,難道還能禁止得了所有國家?
美國想要堵死“轉口貿易”這條路不是不可以,而是困難非常大,而且非常得罪人——美國威脅一個國家禁止做中國的轉口貿易,但是很快另外一個國家就會頂替上去(因為有利潤),美國不得不再威脅那個國家……最終,美國不得不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威脅,你說它會得罪多少國家?
最關鍵的是:我們也不可能無動於衷,我們必然要對美國發動反制措施的。
11月15日,財政部、稅務總局釋出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的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鋁材、銅材以及化學改性的動、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產品出口退稅;將部分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製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

這個公告是什麼意思呢?
假設一件商品價值是100元,其中成本是80元,給國家繳納的各種稅是20元,這個時候,如果你以100元的價格賣出去,那麼你是沒有任何利潤的。
以前,中國為了讓中國企業加大對外出口,於是就做出一個規定:如果你將這件商品以100元的價格賣給其它國家,那麼你每賣出一件,我就給你退10塊的稅。這樣一來,你就有利潤了。
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某種商品只有中國企業能生產,或者中國企業生產的商品價格遠遠的低於其它國家,如果我們繼續採取出口退稅的模式是不是白白便宜了其它國家?
比如,某種晶片只有中國企業能生產。假設中國有100家企業能生產這種晶片,那這100家企業為了佔據市場份額就會不停的打價格戰,最終導致原本可以賣高價的晶片以白菜價給賣出去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取消出口退稅的方式了——不給你退稅了,那麼你就要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才有利潤。
當然了,對於一些具有壟斷特徵的商品,我們非但不退稅,而且還可以提高出口稅。
比如,中國的稀土基本處於壟斷地位,國內稀土企業為了佔據國際市場,彼此打價格戰,導致其它國家以極低的價格就能購買到中國的稀土——我們不能禁止稀土出口,因為那是違背WTO規則的,容易被其它國家報復。
怎麼辦?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提高出口稅。
2014年之前,中國稀土金屬出口關稅達到25%,鎢鐵和鉬鐵關稅達到20%。但是,後來中國被歐美國家給告到WTO了,中國敗訴,被迫取消鋼鐵顆粒粉末、稀土、鎢、鉬等產品的出口關稅。
以前總有人在網路上噴中國政府,說中國政府賤賣了稀土資源等。其實,那是沒有辦法的,中國想要其它國家承認我們是“市場經濟”就不能限制企業競爭,而企業競爭的結果就是導致我們的壟斷資源被企業給賤賣了。
說白了,根源在企業身上,不在政府身上——在WTO規則下,政府能做的事情不多,而企業為了佔據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生產,進行價格戰,導致我們的稀土資源被賤賣了!
但是,現在則完全不一樣了。
自從美國對我們發動貿易戰後,我們的政府也可以用任何手段進行報復了,報復手段包括但不侷限了出口技術、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和提高出口關稅等措施。

看到這,大家或許就能明白特朗普為什麼要在對中國商品加徵60%關稅同時對其它國家出口到美國的所有商品徵收10-20%關稅了,因為不這麼做,美國企業想要發展製造業根本就沒有利潤——很多國家的企業必然會偷偷的和中國做“轉口貿易”,甚至那些國家的政府都會幫本國企業打掩護。
美國要對所有國家加徵10-20%的關稅,你說這要得罪多少國家?美國要威脅其它國家不要做中國的轉口貿易,你說這又會得罪多少國家?
於是,我們便看到一則新聞:歐盟準備向中國妥協了!
據路透社23日報道,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在接受德國新聞電視臺的採訪時透露:“歐盟同中國正接近就取消對華加徵的進口電動汽車關稅達成解決方案。”

歐盟為什麼會取消電動汽車關稅?中國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我可以明確地說,在這次談判中,我們肯定讓步很少。我估計我們給出的籌碼是:中國會適當降低歐盟燃油車出口到中國的關稅。
大家都知道,歐洲的燃油車比較厲害
,以前中國為了保護中國燃油車市場,對歐洲的汽車關稅比較高,所以歐洲燃油車在中國的價格比較高——中國對進口大排量燃油車加徵了25%的關稅,主要就是針對歐盟的豪華車企,如保時捷、賓士、寶馬等品牌。
我們對歐盟燃油車降低一些關稅後,價格就會降低,有些人就會去購買歐盟的豪華燃油車——有些人是“賤骨頭”,哪怕國產再好,他也是崇洋媚外的;當然,也有些人是因為以前一直開的是歐洲車,習慣了它的外觀和作業系統等,中國降低關稅後,那些車的價格下降了,他們就會換一輛新的歐洲燃油車。
我們降低歐洲燃油車的關稅後,歐洲的燃油車企業又能多活一段時間——這對歐洲來說,未必是好事,燃油車還有利潤,他們就沒有動力加大在電動汽車上的投入,而電動汽車才是未來。
歐盟取消對我們電動汽車的關稅,我們適當降低歐盟燃油車的關稅,這就是我預測的中歐協議的主要內容——這裡我們建議,大家不要購買歐盟的燃油車,如果要換車,還是買國產電動車,價效比很高。
如果沒有特朗普,我相信,歐盟不會輕易就會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的關稅的——特朗普上臺後肯定是要搞歐洲的,如果這個時候中國再對歐盟發動貿易戰,你說歐盟還有活路嗎?
世界上的國家主要分為四種:
第一,農業型國家。這個是以阿根廷、巴西等國家為代表。
第二,資源、能源型國家。這個是以沙特等國家為代表。
第三,高階製造國家。這個是以歐美日韓等國家為代表。
第四,中低端製造國家。這個是以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為代表。
除此以外,還有一箇中國,兼顧了中低端製造和高階製造,而且高階製造的發展勢頭非常猛。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中國必然要反擊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反擊手段當然是對美國的農產品加徵關稅,這樣一來,很多農業型的國家就會因此而獲利,他們必然要加大與中國的合作——我們購買他們的農產品,他們購買我們我的中低端製造和高階製造;
美國為了發展製造業,必然要大規模的開發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這樣一來,很多國家的石油、煤炭等就產能過剩了,這時他們必然也希望中國能加大從它們國家購買
——我們購買他們的資源和能源,他們購買我們我的中低端製造和高階製造;
美國對世界發動貿易戰,很多以中低端製造為主的國家出口就會遇到困難,這個時候它們必然要求助於中國——這時,我們就可以要求它們購買我們的高階製造商品,比如電動汽車;
……
所以,貿易戰,沒啥大不了的。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關鍵詞
對中國
歐洲
國家
對美國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