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劉潤騙了…

大家好 !
還記得劉潤嗎?就是那個有名的商業諮詢師,搞年度演講那個。
去年年度演講風波,咱還蛐蛐過人家。
沒想到今年的年度演講,他還敢搞?不僅搞,而且大搞特搞,搞到萬眾矚目,朋友圈到處都是他的演講轉發。
這次,也不少有蛐蛐他的,有人說他的東西太不接地氣,有人說他只會背稿,沒有激情。
劉潤到底知不知道,有人覺得他不接地氣?
他那四小時的演講,到底是背下來的,還是照著稿唸的?
鑑於之前蛐蛐人家的光榮戰績,這次,我化身比比間諜,去挖掘沒公開披露過的內部資訊 !
首先,我決定從給劉潤打工的小朋友下手,先是用一頓外賣,收買了團隊的三員猛將,誘導他們透露這次大會更多的小細節。
誰知道,幾杯黃湯下肚,哥幾個都不裝了,實話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樣,西里蘇魯往外倒。
看來,堡壘總是從內部最容易攻破。
哥幾個先透露一個猛料:劉潤今年明顯老了
以前這大哥,又是攀登乞力馬扎羅山,又是越野環勃朗峰,還去了好幾趟南極。
現在這一天天的, 公司團建大夥兒去四川涼山小相嶺徒步。爬了一天,人下來就吐了,裹著個毛毯窸窸窣窣的直打冷戰,看得人怪可憐的。
(四川小相嶺)

眼睛也花了,平時得把手機拿遠點才能看清。
地鐵老人看手機,劉潤竟是我自己?
這次年度演講更是,準備初期疲態盡顯,自己寫的稿子,第一天背到凌晨兩點,都沒背下來。
你能想象嗎?那個在臺上光芒萬丈的劉潤,在臺下背稿子的時候,磕磕巴巴背了十多個小時才背完。
背完居然還跟公司的小朋友露出眼巴巴的神情,那小眼神彷彿在說:“我牛逼吧?我厲害吧?

這種時候,接到目光的同事,就會識趣的,啪啪啪鼓起小手👏🏻👏🏻👏🏻,把掌心拍的通紅,再👍🏻豎的桿直:

太牛啦劉潤老師!!!我肯定背不下來!!!
都說人老了會越像小孩兒,看來是真的。
聽完了這些細節,我心滿意足的摩拳擦掌,恨不得貼臉開大,當面好好嘲笑他一番。
正好他就在隔壁辦公室,咱以友好訪問的名義,主打一個先禮後兵,複製了一個特洛伊木馬,好好跟他嘰嘰咕咕喵喵嗚嗚一番。
(以下轉為對話體)
我開門見山,去年年度演講出了風波,有沒有想過今年不辦了?
劉潤愣了一下說:確實想過。
我?大哥你還挺實誠
劉潤說,去年的風波過後,他確實有一段時間陷入了自我懷疑,這個東西,要不然就不辦了?感覺今年要再辦,肯定是一萬雙眼睛盯著,而且大家都等著看笑話,唉,難受。
直到他跟羅振宇的合夥人脫不花打了個電話,掏心窩子時,脫不花一句話把他點醒了:
“年度演講這個事兒,你可以不辦,但必須是因為你有一天,找到了更值得做的事兒,因此決定不辦了,你不能因為別人罵你,你就不辦了。”
辦和不辦的遙控器,必須掌握在你自己手裡,不能掌握在罵你的人手裡。
劉潤說那一刻他悟了,昇華了,於是去年十二月就向全體同事宣佈,下一年我們還得辦,必須辦,大辦特辦。(握拳👊🏻,激動狀!!!
我說,停停停先別上價值。
不能被罵跑,那也不能為辦而辦呀?你費這麼大勁辦這個東西,有啥好處呢?對你有啥意義呢?
劉潤說,我們是一家諮詢公司,諮詢公司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不能主動拓展客戶。
就像醫生不能主動敲門問別人 “你有病嗎?我有藥哦~” ,這叫 “醫不叩門”。
我們只能被動的等別人上門來找我做諮詢。
那諮詢公司又怎麼獲客呢?答案是,做媒體,讓別人瞭解自己。
麥肯錫有一本季刊叫《麥肯錫季刊》,波士頓諮詢有本雜誌叫《BCG Perspective》。
諮詢公司要讓別人瞭解自己的思想,理念,我們就得輸出內容,我們的客戶看到我們的內容,
年度演講,就是我們作為一家 “媒體公司” 的重要產品。
透過年度演講,我們的潛在客戶、讀者能瞭解我們這一年的想法。認同我們的人會看到我,也許他們現在不需要潤米諮詢的服務,但如果有一天需要了,就會想到來找我。
這也是我們做公眾號、影片號的原因。
好傢伙,你原來和我是同行???
行兒,同行是冤家,你等著吧,我肯定讓你下不來臺。
你團隊的小夥伴兒說的,你今年稿子是背下來的,而且背的很費勁,是真的嗎?
劉潤倒也沒回避,老實說,當然,演講時我自己都說過,我48歲了,離初老就剩2年了。
你是怎麼意識到自己老了的呢?
眼睛看不清了,我當時還因為這個事兒難過了好久。
不就是看不清了,有那麼嚴重嗎?
不是一般的看不清(劉潤比劃了一下,做了個地鐵老人看手機的姿勢),是你要把手機拿遠,才能看得清。這和年輕時那種湊近了才能看清的“近視”,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你把手機拿遠了螢幕反而清晰的那一刻,你會意識到,原來這就是老花嗎?當時是很難過的。
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接受,自己老了這個事實,再走出來,多安慰自己,老了也不過如此,老了嘛,那就放過自己一些,每天早點睡,注意下鍛鍊的強度,等等等,才能緩過來。
那一刻我感覺有點複雜,彷彿看到了20年後的自己。
那你感覺自己老了,對你今年準備年度演講,有影響嗎?
劉潤激動得說,當然有啊!!!
年度演講,每一年都需要背6萬字, 但這6萬字背下來,一年比一年更難,我每一年都能感受到明顯的腦力下滑。
2021 年背這幾萬字,問題還不大,2022年就有非常大的衰減,今年更是,我一度感覺自己背不下來了。
當時我很慌很慌,第一天感覺,怎麼都背不下來了,當時嚇壞了,我上臺該怎麼辦呢?
你能想象那種害怕嗎?臺下有好多人看著你,網上還有上百萬人直播看著你,我真的想不起來下一句要說什麼。

這麼困難了,為啥還一定要背啊,就不能像脫口秀那樣,看提詞器嗎?
劉潤說,當然不行。
你剛進門時,問過我一個問題:我的年度演講,和那些大公司的產品釋出會有什麼區別?
最核心的區別就是,我的年度演講,人們是要買門票來看的。
很多人付出的成本不只是門票,還包括來回一天的時間以及機票費用,不少人是耗費一個週末來看演講的。
會場門口密密麻麻都是拉桿箱
而大公司的產品釋出會,是免費觀看,甚至要給媒體老師車馬費,才能請他們來看的。
所以,觀眾對這個現場的預期,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你問我為什麼要把6萬字背得滾瓜爛熟?
因為我只有把稿子背下來,才能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和現場觀眾的互動上,我能看到每個觀眾臉上的表情,根據他們的反應來調整節奏,才能給觀眾最好的體驗。
而且,只有我把稿子背的一字不差,才能提前預埋和PPT、音樂的配合效果。
比如,我說出來一個關鍵詞,龍腦香樹,必須和PPT一字不差,這樣,大家才會有,“人P合一”的感覺。
我說,我懂,就是像抖音上很火的那個“魔術”,654俱樂部,就是我說什麼,翻出來的牌就是什麼,

劉潤沉默。。。。。。。。。
(看來是平時不刷抖音,行吧)
那你既然腦力這麼退化了,那6萬字,你是怎麼背下來的?
劉潤說,既然知道腦力不如以前了,就想其他法子。
第一個是,總結經驗。
記憶力不如以前了,那今年就給自己更多的準備時間,今年提前28天就閉關準備了。
另外,我發現,我過去的稿子,背誦成本太高了。
翻譯一下,啥叫背誦成本。
劉潤:就是不說人話
我:?原來你知道?
劉潤說,我過去老喜歡寫一句很長的排比句:春天草長鶯飛,夏天橙紅紫綠,秋天……
等到背的時候,就得硬背,特別痛苦。
就跟背文言文似的
對,所以,今年我專門花了兩天時間,來降低稿子的背誦難度,就大聲地朗誦稿子,一邊讀一邊尋找,哪裡卡殼,說明這個地方的口語化程度不夠,然後這個地方就得改。
那怎麼改呢?
用AI。
我今年用了四個AI,讓稿子更口語化;
舉個例子,我原來很多話是倒裝句,還有長句,比如 “如果因為什麼什麼原因,可能你得考慮什麼什麼事,然後 你要什麼什麼”,觀眾在聽的時候,思維容易斷掉。
以前,我還喜歡寫一個複雜從句,經過 AI 修改,就變成了先主語,再接個短句結束。觀眾聽起來會舒服很多,我也更容易背下來了。
今年,我用的AI叫Monica,它集成了世界上最好的幾個AI,包括Gemini,ChatGPT,Claude等等,我一次讓四個AI同時幫我修改,改完之後,選取其中最滿意的,如果覺得不行,就再來一遍。
我充了Monica的年費,一年199刀,理論上可以無限用,但因為我寫稿子那幾天用得太多了,導致官方給我限流了,一小時只能問4個問題,所以我又開了個新號,限速了,再註冊一個新號。
就這樣,我讓大量的 AI 同時工作,把稿子改的更口語化。
所以,為什麼 2022 年的時候我背不下來呢?當時還沒有這樣的修改步驟。
我寫完稿子後,我還去找了一些老師,請教修改意見,比如羅振宇、蔡鈺、香帥。。。。如果只是自己寫,思維會有侷限。
這些老師,不會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寫,或者幫我改,但哪怕只是給一個新的視角,就足夠了,我覺得他們的意見很有道理,那就改。
在幾位老師給出反饋後,我有三分之一的稿子內容,都完全換掉了。
感覺背稿子已經很難了啊,那除了背好稿子,你在這段準備期,還要做啥?
劉潤一個個數,有很多事情要做呀,比如說,這個稿子在調整完,成稿之後,我還要和同事彩排六遍。
第一遍,確保將演講稿的每一個字都能從嘴裡清晰地說出來
第二遍,結合 PPT,運用宮殿記憶法,讓演講內容和 PPT 展示更好地配合。
第三遍,在上下文每一句之間建立內在聯絡,讓這種關聯不依賴於PPT,而是內容本身前後之間的關聯 。
第四遍,找到時間感,整個演講包括一分半的開場影片、3 分鐘的中場休息,再加上臺和下臺的 5 分鐘,總共需要 4 個小時,透過這一遍來確定演講稿的內容是多了還是少了,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第五遍,將音樂和演講的節點匹配上。
第六遍,去現場彩排,目的是獲取觀眾反應
在此之前,我的演講只有少數人看過, 沒看過的同事,就是最真誠的觀眾,他們給我最真實的反應,讓我瞭解演講中的梗是否合適,哪裡追時間,導致觀眾跟不上?
就是,建立起與觀眾的互動感。
啊??音樂還要排練一整天 ? ??
劉潤說,對啊, 在排練的第五天,我要專門排音樂指令碼以及和現場樂隊的配合,我們這個音樂老師是個神人,叫飛羽,所有的音樂操作都由他一個人完成。
首先,我們有一個音樂指令碼,這個指令碼,有演講所有的音樂設計,哪個音效,情緒,對應哪張PPT,尤其是最後階段分成了 3 – 5 個部分,每個部分的最後一小段,情緒要一點一點往上提升。
明確哪一個點,把情緒提到什麼等級,這就是音樂指令碼。而演奏者在彈奏的時候,他右手彈奏,左手要翻音樂指令碼,彈一會兒翻一下。
現場除了指令碼,還有一臺筆記型電腦,管理那些預設好的音樂。預設的音樂大概有上百首,一邊彈奏的時候還要一邊放音樂,滑鼠墊就在電子琴鍵盤前面,透過操作滑鼠點選來播放音樂。旁邊還有兩個 8×8 的數字鍵盤,加起來有 100 多個按鍵。
當你需要某個音效,比如鳥叫聲的時候,就按第 35 個按鍵,他腳下還有一個踩踏的裝置,而所有音效都是他一個人操作完成的。
比如說,在講我去送外賣的那一段,是有背景音樂的,但我講到“還有 7 分鐘馬上要超時了”,立刻有一個鐘錶滴答滴答走時的音效。
你仔細想,那個讀秒的音效,怎麼能正好配在我這句話後面?而且只有兩秒鐘,馬上就切回到原來的音樂上,他怎麼能配得上呢?那肯定是提前排練好的呀。
好傢伙,怎麼整得比周杰倫演唱會還嚴密?那你當天咋上廁所啊,是不是提前都不敢喝水?
劉潤笑了,不敢喝水啊!除了怕上廁所, 還有唇彩,臉上化了妝也不能擦汗,我抿了口水就上臺了。
今年臨上場了突然嗓子癢,趕緊說喝點水,只能用吸管吸了一口水,不能像平常那樣喝水。
我最害怕的就是咳嗽,那節奏就完全打亂了,所以好幾次你們聽我有在停頓,都是我在調整氣息,把喉嚨癢癢的感覺,透過調整氣息的方式嚥下去。
在開場和中場回來的時候,我也要花兩三分鐘來平息氣息,只是你們聽不出來。
中場休息?哦對了,我記得你演講到一半嗖的一下不見了,我以為中場休息了,正準備幹活兒別的,突然聽見你又嗖的一下回來了,這就是中場休息?這麼短時間夠尿個尿的嗎?
劉潤激動,我一下來首先是立刻衝進廁所,三分鐘裡,一分鐘大幾十秒快過去了。
前幾年沒經驗,中場休息時,我嗖的一下衝向會場的公共廁所
那遇見粉絲咋辦?尿尿不還得排隊?
那不會,我是第一個溜走的,但回來的時候就會和人流撞上,所以要跑的非常快,很狼狽,今年有經驗了,就讓同事,在化妝間給我安了一個臨時廁所。
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我中場下來的 3 分鐘內可以去解決一下上廁所的問題。
除了上廁所呢?中場還幹啥別的事情不?
劉潤說,我通常一下來就衝進去廁所,三分鐘裡頭一分鐘大幾十秒快過去了。
然後一出來,就會有4個同事過來。
第一個人,給我一根撕開的能量膠,遞一瓶擰開的水。
能量膠是啥?
就是一種運動員常用的,迅速補充快碳的食品,登山,馬拉松運動員經常用
非得是撕開的?
對,非得是撕開的,第一方面,我需要把我的所有精神,注意力,能量,都放在臺上,不能有這個撕的力氣,另一方面,如果我自己撕,有可能會噴出來,導致能量膠粘到手上,這樣我之後倆小時的演講中,手上會粘粘的,不舒服,影響我做手勢,發揮。
好傢伙,你這個SOP好細啊,確實是吃過虧的(手黏黏的想著就不舒服)
不止如此,還有第二個人,就是化妝師補妝,兩個小時過去,妝會掉了,快速的一補。
第三個人,要把身上的麥克風扯下來,換電池,萬一最後到情緒最高潮的時候,致敬感謝的時候,啪沒電了,那就非常尷尬。
第四個人,會來跟我講,上半場有多少場觀,聲音、儀態還有衣服有沒有問題?下半場需要快速調整什麼。
聽著有點像是那個F1進站換輪胎一樣,又像是那個拳擊手中場休息哈哈哈哈哈

全什麼鉛筆文具盒橡皮卡尺,家長齊齊上陣,保駕護航你去高考。
那為啥不能多休息一會兒呢?只能有3分鐘?
劉潤說,年度演講本質是一場電影,而不是電視劇,在最重要的,是管理觀眾的注意力。
所以你會發現,整個場是沒燈的,你要上廁所得用手機照明才能找著路,這叫暗場。
與之對應的就是明場,比如說酒店大堂就是典型的明場。明場的注意力,可以落在任何地方,容易走神。
而暗場的燈光只打在演講人身上,讓觀眾沉浸進去,專注看完4小時的電影。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把內容切模組,再大的話題半小時內也要講完,再好的例子,也不能超過三分鐘。
觀眾剛想走,新的內容就來了,用內容密度,來管理大家的注意力。
整個活動,你最害怕發生的事情是什麼?
劉潤撓了撓頭說,害怕演講稿被提前洩露。
年度演講大概在開場前三個月,就得把主題和模組確定下來,隨著時間推進,檔案裡已經有大量內容了。稿子只有兩個人知道,所有主筆都看不到稿子。為什麼要這樣呢?
因為稿子有個很關鍵的問題,保密性要求極高。如果在年度演講之前稿子被人拿到,這場演講就沒辦法進行了。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必須嚴格把控保密性。
一旦被人獲取,比如在 10 月 26 號演講,如果25 號有人把逐字稿發出來,那就是一場災難。
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年度演講前一天,有人把我寫的稿子提前發出來了,那年度演講就不是現場了,成重播了。
我超,我突然反應過來一個事情。
你為了這個年度演講閉關28天??那你公眾號咋還能天天發稿子?
劉潤說,我們有內容負責人呀,他來負責文章,我只負責提供觀點就行了。
??你不看稿子?
劉潤:我也看,但我和你一樣是在評論區看,因為我看了,這就是我的責任了,我不看,他才會覺得這是自己的事情。
。。。??。。。。??。。。。??好像很有道理又好像哪裡不對。
劉潤說,我有一個長處,叫不提要求
什麼叫不提要求,就是我這個事兒交給你幹了,我提出核心訴求,其它地方,你幹成什麼樣,我都不指指點點
因為,我覺得做的不好的地方,人家可能另有考慮,比如說我看這個舞臺搭建的,可能和我想的不一樣。
但,你是否相信這個同事已經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做到最好?如果你相信,那就不要提要求。
因為你不知道人家當時做決策和判斷的依據,你去做不一定能比人家做得更好。
我說那幹砸了咋辦?
他說那你得先看人。
劉潤說,你可以把管理分成四個階段
1、我告訴你,你做就完事兒了,別問。
2、我告訴你做,並且告訴你為什麼,跟你討論。
3、你自己發現問題,然後告訴我方案,請示我可不可以這麼做?
4 、你自己做了 不用告訴我為什麼 只問我需要啥資源,我支援你!
我接觸到的,劉潤公司的的大部分人,都能到3~4這個級別
我說,那怎麼招到這樣的人呢?
劉潤說,冗餘
冗餘的邏輯就是,需要3個人的時候,我們安排5個人。
拿公眾號來說,我們一直要有 30 篇的稿件庫存,實際上我們的目標是 60 篇庫存。
庫存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一個人一週寫兩篇文章,2 個人的時候,一週只有 4 篇文章;
3 個人的時候,一週只有 6 篇文章。
如果因為人員數量問題,比如從 5 個人減少到 3 個人甚至 2 個人,就會出現缺口。
這個時候,如果有 60 篇文章的庫存,能讓我們堅持很長時間。
這樣就有了時間去挑選真正優秀的人,而不用將就。
即使招到了人,如果文章質量不行,那就不要這篇文章,如果人不行,那就彼此重新選擇。總之,這個備稿庫,讓我們有 6 ~8 個月的時間重新選擇優秀的人。
建立 60 篇庫存的過程是有成本的,每個人寫作都要花時間,這就是成本。
投入這些成本去建立庫存,是為了避免有一天在質量上妥協。成本保證了質量,讓我們的團隊不是 “草臺班子”。
為了避免成為 “草臺班子”,我們做的所有事,都有冗餘,都有PlanB。
譬如在演講的時候,我帶著一個麥,這個麥一根線接著兩個接收器,它們透過同一根分頻線連線到我的麥上。
如果某個接收器沒電池或者斷訊號了,後臺可以直接切換,不會影響我正在進行的演講。
還有,我手上拿著一個翻頁筆,在褲子的後口袋裡還放著一個翻頁筆。
即使正在使用的翻頁筆突然按不動了,我也可以從口袋裡掏出備用的翻頁筆接著演講。
說到這裡,劉潤已經和我們聊了四個多小時了,但接下來的話,似乎是他特別想說的,所以他的語速突然就變快了。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什麼是 “草臺班子”。
草臺班子就不能用嗎?也不是,它就是成本低,站一兩個人唱戲沒問題,站十個人可能就垮了。
用木頭甚至石頭搭建的班子,非常堅固,怎麼折騰都不會出問題。
不過,用木頭或石頭搭建成本肯定比用草高。
成本很高,所以很多人不想在管理上花時間,這太麻煩了,對吧?我們為什麼不找個大機會呢?誰去關心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兒?
但是那些大公司都是因為,這樣跌了跟頭,開始覺得草臺班子雖然便宜,但是太容易出問題了,於是不斷去加個木頭,加個護欄,最後這個臺子越來越穩,但也越來越花錢,公司也越來越複雜。
到了那個程度的時候,他就開始意識到組織能力很重要,管理很重要,把基本功打好了。
這時候他們才需要真正的諮詢公司。
因為諮詢公司其實幹不了什麼太多事兒,他只能給你一些方向性的建議,策略性的選擇。比如這事兒,你選 A還是選B?
我跟你說,選 A有什麼好處?什麼壞處?選 B有什麼好處和壞處,拿回去還得自己選。
那他知道了噢,我至少多了個選項,然後自己選完再幹。
我舉個例子,我做恆基地產的顧問,他的每個業務都是有 CEO 的,中國 170 個城市的燃氣業務都是他的,恆基廣場也是他的,我跟他聊完事兒之後,他大概明白了,就跟那個 CEO 聊聊,組織任務一分,“啪”就下去了。
所以它是有組織架構的,它是有這個班子的。
但是我跟創業公司在聊的時候,我特別大的痛苦就是,他什麼都沒有,這個時候他對諮詢公司的需求就是:
喲,你覺得你挺牛B的嘛?要不你來幫我幹?幹好了我給你分錢?
但這不是諮詢公司該乾的,是創業者自己該乾的。
大的諮詢公司,有一定的影響力的諮詢公司,基本上只服務大客戶。你脫離草臺班子之後,你才會明白,外面很多人給你的都是一個點撥。
但是這個階段你必須自己走過,其實大部分人,千軍萬馬最後是走不過去的。
所以,你說網紅,有天我跟吳曉波老師就坐在這對談,他說有一次他約了杭州那些超過 2000 萬粉絲的網紅見一面,之後過了一年左右,再約一次超過杭州2000萬的網紅,發現幾乎全換了。
很多人就是,沒有戰略選擇,沒有組織定位,沒有複雜管理。
這個過程特別不性感,特別複雜,特別花精力,但是你要想走向一個專業的團隊,這是必經之路,是一點一點來的,他不是一天晚上我跟你講完之後,啪,豁然開朗,然後明天你就徹底變了,不可能的。
劉潤說到這裡,我腦瓜子嗡的一下,草臺班子,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
我們現在,還是我帶著一個審閱兩個編輯,吭哧吭哧寫,吭哧坑次拍影片,稍微有點什麼事兒就斷更了,每天還有一群人罵我是鴿鴿俠。
劉潤看似是個做商業諮詢的,但公眾號這事兒,人家可比咱專業,想得明白多了,我這麼多年都破解不了的咕咕難題,早就有正規軍的解法了。
我說,那你知道很多人不喜歡你嗎?
劉潤說,知道,都猜到你想問了。
年度演講完了之後,一定會有人誇你,也一定有人會批評你。
這個世界上批評你的人,他可能並不真的那麼瞭解你。有的人會說這個劉潤這麼一個草根做成這個樣子?也沒正經上過幾天班。
我可以懟他,我在微軟幹了 14 年,你跟我說沒有正經上過班,對吧?
他說我沒有正經上過學,我在南京大學,也是一個還不錯的大學,那唯一碾壓它的可能就是清北了,對吧?
他說我沒有好好讀過書,沒有正經上過班。
他批評的人其實不是你,既然不是你,你生什麼氣呢?
他在批評一個他想象中的人,又不是你,但你總想辯兩句,有什麼好辯的,對吧?
反過來一想,那誇你的人就懂你嗎?
誇你的也不懂你,誇成那個樣子我就有點慌了。
他顯然不知道,我這今年做成這個樣子也是很難的,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啊。
他覺得你做的這也對那也對,我其實也不覺得我做的對。
批評你的人其實根本就不瞭解你,誇你的也不併不瞭解你,但是當別人誇你的時候,你卻心裡覺得,他懂你。
他不懂你,對吧?他根本就不懂你。
像我的同事從來不誇我,哈哈哈,因為他看到你很多的缺點,身邊的人總是祛魅的。
所以,批評你的人跟表揚你的人都不是真的瞭解你的人,誰最瞭解你自己呢?
只有你自己最瞭解你自己。
你知道你做出了什麼努力,你知道你守了什麼原則,然後對這些東西負責任。
那就不要對這個評價負責任,也不要揹負其它人的問題,這叫課題分離。
有句話叫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聽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我被劉潤騙了。
劉潤老了嗎?
確實,但那是生理性的衰老,比如反應速度,瞬間記憶力,視力等等。
但另一方面,他對工具,同事,朋友,媒體,輿論,這一整套系統的理解和利用能力,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看似劉潤是在參加一場大考。
但劉潤,不是在做別人佈置的題,是自己設計了一場秀,再設計了一整套支援系統,圍繞著這一場秀在運作。
你關注他也好,誇他也好,貶低他也好,都是他這場秀的一部分。
實際上,在我們討論這一切的時候,他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更可怕的是,他還在進化,一個48歲的人了,去年採了Tim,主動請蛐蛐了人家的我們過去,挨個請教怎麼玩網際網路。
就是,人家早就到另一個Level了,但他還在向我們這種草臺班子學習
突然有一種,全班第一還總縮在被窩裡偷偷做題的那種,讓人咬牙切齒的絕望感。。。可惡啊。。。。。。
PS:要聽我+斯斯VS劉潤全程三小時十分鐘精彩實況播客的,請掃碼收聽👇🏻
PSS:要回顧我和劉潤上次的激情對線,請看👉🏻:劉潤突然找我,給我嚇一哆嗦

作者:梓泉

助手:菁菁
審閱:小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