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消費者罷買美貨,網友梳理Costco加貨清單!大量雜貨店轉向本地供應商

號外!
號外!!
號外!!!
超級生活新公眾號來了!
不錯過任何加拿大精彩資訊
立即掃碼關注
近日,有加拿大Costco購物者在reddit的CostcoCanada群組中分享了一份“加拿大製造”產品清單,旨在幫助消費者識別和購買本土商品。
這份清單詳細列出了在Costco銷售的本地產品,包括生鮮食品、烘焙食品、零食等多個類別。
該清單對產品來源進行了分類,並標註了哪些品牌是加拿大公司(紅色),哪些屬於美國或國際公司(黑色),以幫助消費者更透明地瞭解自己購買的商品是否真正支援本土企業。
清單分為兩個主要類別:
1. Product of Canada(加拿大製造,98% 以上原料來自本國)
2. Made in Canada(加拿大加工,可能包含進口原料)
在這份清單中可以看到:
· 肉類和海鮮部分,許多加拿大品牌如 Olymel Pork(奧利梅爾豬肉)、Purepac Pickeral Fillets(加拿大梭鱸魚片)、Hitre Chebooktook Oysters(本地生蠔) 都屬於100% 加拿大製造,其原料和加工過程均在加拿大完成。
· 乳製品方面,如 Natrel Milk 也屬於本土品牌,而 Oikos 希臘酸奶儘管使用加拿大牛奶,但其母公司 Danone(達能)則是法國企業。
· 冷凍食品部分,Spatula Foods 生產的蘑菇燴飯、檸檬香草雞等均為加拿大製造,符合本地供應鏈要求。
· 食品雜貨方面,像 Sprague Cannery Soups(罐頭湯)、Yorkshire Valley Farms(有機雞肉)等也都屬於加拿大企業,但 Hellmann’s 蛋黃醬、Kirkland 紙巾和洗衣液則屬於外資企業。
但也有很多網友指出,列表上有些內容值得斟酌。
比如 Tim Hortons 咖啡也出現在了“Made in Canada”列表中,儘管該品牌深受加拿大人喜愛,但實際上 Tim Hortons 目前的母公司是 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RBI),總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但它的控股股東是 巴西私募基金 3G Capital。
在Reddit論壇的r/CostcoCanada板塊,網友們對這份清單展開了熱烈討論。不少加拿大網友對這份清單表達了複雜的情緒:
有支援本土品牌派的:
“我希望 Costco 提供更多本地產品,而不是讓我們被美國品牌主導。”
“如果有真正的‘加拿大製造’選擇,我一定會買!”
“我一直以為 Kirkland 是加拿大品牌,沒想到只是個美國商標。”
“Natrel 牛奶和 Spatula Foods 的冷凍餐絕對值得支援,口感好,品質優!”
也有現實考量派的:
“我很願意支援加拿大品牌,但現實是價格更貴,而且選擇不多。”
“想要買‘真正加拿大製造’的產品,真的要仔細看包裝。”
“很多標著‘Made in Canada’的產品其實是用進口原料的,不是真的‘本土製造’。”
部分網友指出,儘管願意支援本地品牌,但 Costco 這樣的零售巨頭往往是以成本和供應鏈穩定性為優先,這使得本地企業難以競爭。此外,清單中很多所謂的“加拿大製造”品牌實際上由外國公司控股,這讓消費者更加難以判斷自己的購物選擇是否真的能支援本地經濟。
因此,一些希望能購買到本地產品的消費者提出訴求,希望能直接在購物的時候從商店方獲得資訊。目前加拿大各大雜貨店正在加快尋找本地及國際供應商,以降低對美國進口商品的依賴尤其是在即將到來的關稅不確定性背景下。
Mike Dean Local Grocer(安大略和魁北克的小型連鎖超市)負責人 Gordon Dean 表示,他們正在加倍採購加拿大製造產品,並已開始從其他國家採購替代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我現在賣的青葡萄和紅葡萄,來自奈米比亞。”這表明,加拿大超市正在主動調整供應鏈,引入更多國際選擇。
而且由於加元疲軟,進口美國產品成本上升,對小型超市來說,轉向本地商品反而更具價效比。
Rabba Fine Foods(多倫多地區連鎖超市)則表示,正在積極聯絡安大略省的本地農場,為水果、蔬菜等產品找到合適的替代供應商。儘管加拿大冬季仍嚴重依賴進口農產品,但溫室種植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使得生菜等蔬菜的本地供應能力有所提升。
一些大型連鎖超市也在加速這一程序。加拿大最大連鎖超市 Loblaw 表示,正在積極與現有供應商合作,增加加拿大製造產品的採購量。
同時拓展非美國產品供應鏈,以確保消費者有足夠的替代選擇。
近期,Loblaw 在門店、網站和宣傳單頁上,專門標註加拿大生產的商品,提高其曝光率。
Sobeys & Safeway(Empire Co. Ltd. 旗下超市)也覺察到客戶對商品產地的關注度提高,促使超市加強標識和資訊透明度。“如果美國供應商因關稅上調價格,我們的回應就是:不買。”Empire 公司營運長 Pierre St-Laurent 表示,他們更願意尋找其他供應商。
Metro(魁北克連鎖超市)則表示,將優先採購本地產品,並在超市內部、線上商城和宣傳單頁上增加本地商品的曝光度,幫助消費者更容易找到“加拿大製造”產品。
雖然關稅戰硝煙瀰漫,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加拿大製造產業或許正面臨一個機會,但能否抓住這個機會,讓本地品牌真正成長,最終還取決於消費者的長期支援和企業的供應鏈的及時調整。
資訊來源:
https://www.ctvnews.ca/business/article/grocers-stocking-up-on-canadian-international-suppliers-as-shoppers-avoid-american/
reddit
號外!
號外!!
號外!!!
超級生活新公眾號來了!
不錯過任何加拿大精彩資訊
立即搶先掃碼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