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超市“本地標籤”遭質疑:橙子也能算“加拿大製造”?

加拿大超市“本地標籤”遭質疑:橙子也能算“加拿大製造”?
點選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楓投Fengtou.ca
加拿大商業資訊平臺
搭 建 企 業 家 橋 梁
壯 大 在 加 華 人 產 業
推 動 商 業 科 技 創 新
摘要:在與美國的貿易戰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加拿大消費者選擇支援“本地產品”,以此表達對本國經濟的支援。然而,一些超市貨架上的標籤卻引發了廣泛爭議——比如貼著“加拿大製造”標籤的橙汁和鳳梨汁。這樣的現象讓不少消費者感到困惑: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在加拿大種橙子了?

    在與美國的貿易戰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加拿大消費者選擇支援“本地產品”,以此表達對本國經濟的支援。然而,一些超市貨架上的標籤卻引發了廣泛爭議——比如貼著“加拿大製造”標籤的橙汁和鳳梨汁。這樣的現象讓不少消費者感到困惑: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在加拿大種橙子了?

消費者的憤怒:楓葉標誌是否誤導?

    來自安省蒂爾森堡(Tillsonburg)的81歲居民約翰·麥凱(John Mackay)是其中一位不滿的消費者。他告訴CBC,為了支援加拿大本土經濟,他在購物時儘量只購買標有“加拿大產品”的商品。然而,當他在Metro超市看到自有品牌Irrésistible帶果肉橙汁上貼著紅色楓葉標誌時,他感到非常憤怒。
    “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在加拿大種橙子了?”麥凱質問道,“我當時真的很生氣。”他在多次向超市投訴後發現,Metro官網上的商品頁面不僅標註了“produit d’ici”(法語,意為“本地產品”),還寫著“加拿大”字樣,但並未清晰解釋這些標籤的具體含義。
    像麥凱這樣的消費者並不孤單。從東海岸到西海岸,許多人都對超市貨架上的“加拿大標籤”表示質疑,尤其是那些顯然不可能在加拿大生產的商品,比如熱帶水果製品。他們懷疑,這種模糊的標籤定義究竟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還是為了迎合民族情緒、增加銷售額?

調查揭示:三分之一商品被貼“加拿大加工”標籤

    為了弄清這種現象的普遍性,CBC的《Marketplace》節目對Loblaws一家門店(包括透過多倫多Voilà平臺銷售的商品)以及Metro官網上的商品進行了分析。結果令人驚訝:
  • 在Loblaws門店中,約三分之一的商品 被標記為“加拿大加工”(Prepared in Canada)。
  • 在Voilà平臺上,超過五分之一的商品 被打上了“Shop Canada”(加拿大選品)的標籤。
  • 而在Metro官網上,則有數千件商品 被列入“加拿大標籤”目錄。
    這些標籤覆蓋的商品種類繁多,從本地生產的楓糖漿到進口原料製成的鳳梨汁應有盡有。專家們認為,超市正在利用當前的“民族情緒”浪潮進行營銷,而模糊的標籤定義恰恰最有利於零售商,而非消費者。

專家解讀:標籤語言太模糊,消費者只能靠猜

    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市場學教授大衛·索伯曼(David Soberman)指出:“商家有很多機會進行‘略帶誤導性’的營銷。”
    根據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的定義,“Prepared in Canada”(加拿大加工)是一個非常寬鬆的標準,只要求商品在加拿大完成處理、收割、加工或調配即可。例如,一瓶橙汁可能被標註為“加拿大加工”,僅僅因為它是在加拿大灌裝的,或是由加拿大公司加水調配的濃縮汁。
    相比之下,“Product of Canada”(加拿大產品)的標準更高,要求幾乎所有原料、加工和勞動力(98%以上)都來自加拿大。而“Made in Canada”(加拿大製造)則介於兩者之間,允許使用部分進口原料,但必須在加拿大完成“實質性轉化”。
    圭爾夫大學食品經濟學教授邁克爾·馮·馬紹(Michael von Massow)表示:“定義越寬泛,意味著可以打標籤的產品越多,也更容易進入消費者的購物籃。”
    例如,在Loblaws門店中,貼有“加拿大加工”標籤比例最高的品牌包括Schneiders、Liberté和Club House。這些品牌雖然起源於加拿大,但現在分別屬於法國乳製品合作社Sodiaal和美國公司McCormick。這意味著,即使這些產品的主要原料來自國外,它們仍然可以合法地貼上“加拿大加工”的標籤。

超市回應:標籤錯誤將被修正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Metro超市回應稱,“produit d’ici”標籤是“誤加在安省頁面商品上的”,目前正在移除,並將統一改為“Canada”字樣,表示商品是在本國“生產、製造或種植”的。該公司表示,他們會持續審查和更新標識系統。
    Loblaws則強調,所有商品標籤均遵循CFIA指南。店內楓葉符號意味著商品為“加拿大加工”。至於為何網店使用這個標籤,Loblaws並未明確說明,但也指出部分產品在包裝或貨架上還會標有“Made in Canada”或“Product of Canada”。

消費者如何應對?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物時需要明確自己的標準:
  1. “Product of Canada” 
    :如果你希望完全支援加拿大本地商品,選擇這一標籤意味著幾乎所有原料和加工都在加拿大完成。
  2. “Made in Canada” 
    :允許使用部分進口原料,但必須在加拿大完成“實質性轉化”。
  3. “Prepared in Canada” 
    :標準最寬鬆,只要是經過某種形式的處理或加工即可。
    此外,消費者還可以參考CFIA提供的影片和指南,或使用手機App來識別真正的加拿大商品。

監管機構介入:虛假標籤將面臨查處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近期發出警告,提醒食品行業避免使用虛假或誤導性的產地標籤。CFIA表示,自去年11月以來,已收到60起關於食品標籤產地的投訴,並對其中19起展開調查,發現6起不合規案例。
“虛假或誤導性的產地標籤違反加拿大法律,會損害消費者信任,”CFIA在宣告中強調,“我們將嚴肅處理此類問題。”

結語:買本地還是買標籤?

    隨著“買本地”運動在全球範圍內興起,加拿大消費者對“本地產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然而,超市貨架上的標籤亂象表明,消費者需要更加警惕,不能僅憑一個楓葉標誌就斷定商品“完全是加拿大的”。
    你願意為了支援本地經濟付出更多努力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往期推薦:
友情推薦公眾號,歡迎關注:
“新半場”——人生下半場的智慧與樂趣指南。聚焦半生後的新起點,我們分享實用知識與溫暖故事,幫你規劃財務、健康與生活。從“退休後第一筆錢怎麼花”到“如何與老伴相處”,從養生小妙招到自駕遊路線,這裡有你想要的答案。無論你是即將退休,還是已開啟新篇章,“新半場”陪你活好每一天。關注我們,探索屬於你的精彩下半場,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的選擇!每日更新,實用乾貨與情感共鳴兼得。

免責宣告:楓投Fengtou.ca釋出此內容中所含材料僅供參考,無意構成在任何司法轄區進行證券發行。此內容不應解讀為買賣產品或證券的邀約、招攬或推薦。
注:由於微信公眾號出現新的排序機制,您可能閱讀不到我們的推送。如擔心無法收到最新的加拿大楓投深度報道,可回到本號首頁點選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楓投加拿大
fengtouca
楓投—加拿大商業資訊平臺致力於利用網際網路工具共建加拿大華人商業環境,在多元化的結構下,促進企業家交流溝通,分享經驗和心得,並以此提高華人在加拿大的創業投資環境。
     我們期待透過不斷堅持的努力打造加拿大良好的創業土壤以及商業環境。
    We look forward to building Canada's entrepreneurial climate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through our continued efforts.

楓投理念

免費對接:免費對接,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都是相互學習交流成長的過程。
企業家交流:匯聚加拿大扶持的基礎產業以及高科技產業企業家社群,聚焦長期價值。
孵化幫助:全力以專業性輔導初創團隊和專案,進行加速孵化以及商業化運作。

關注我們 ,一起尋求合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