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過萬,啃不起“零食愛馬仕”

來源丨公司研究院

因為價格貴被吐槽上熱搜,快成了“零食界愛馬仕”的標配。
近日,“滷製品三巨頭大幅關店網友吐槽吃不起”衝上熱搜榜首,閱讀量超8000萬,討論量1.1萬,“明明是街邊小店非要賣出酒店擺盤的價格”、“每次都說拿一點點就夠了,一稱40塊”、“它明明可以搶,卻還給了我一些鴨脖”,話題詞下網友訴說起那些年被價格刺客支配的往事。
反映在滷味三巨頭的財報裡,營收和利潤雙跌。
根據近期釋出的財報,周黑鴨營收24.5億元,同比下滑10.7%;淨利潤9820萬元,同比下滑15%;煌上煌營收17.39億元,同比下滑9.44%;歸屬淨利潤4033萬元,同比下滑42.86%;絕味食品,營收62.57億元,同比下滑13.84%;淨利潤2.27億元,同比下滑34.04%。
“月薪過萬,啃不起鴨脖”,已經成了打工人的自我調侃。近年幾乎每一次財報一發,“鴨脖賣不動了”“年輕人不愛吃鴨脖了”的討論聲就會出現,“滷味三巨頭”到底怎麼了?
01
三巨頭,一年或縮水超3600家
滷味三巨頭到底有多貴?
根據絕味鴨脖小程式,定位北京,270克鴨脖30元、240克黑鴨翅中25元、150克鴨腸30元、120克鴨舌50元。根據周黑鴨小程式,300克鴨脖36元、230克鴨翅29元、80克鴨腸25元、140克鴨舌59元。
乍一看金額還能接受,不過把重量換算為一斤,普通人的感受能更直接,綜合兩家的價格:鴨脖、鴨翅大約60元/斤;鴨腸大約130元/斤;鴨舌大約200元/斤,鴨舌、鴨腸等品類單價遠超日常食材價格。
根據中銀國際的研究資料,2012年周黑鴨的鴨脖銷售單價為每斤45元,到2023年其鎖鮮裝鴨脖的售價攀升至每斤60元左右。絕味食品曾在一年內兩次進行提價。2022年初,絕味食品宣佈部分產品提價5%;同年7月,絕味食品再次提價,涉及鴨掌、魷魚、鳳爪等產品,提價平均幅度7%-10%。
這也很難直接怪滷味巨頭們,畢竟價格和上游原材料價格關係緊密。光大證券研報顯示,絕味、周黑鴨、煌上煌等滷味企業的成本構成中,原材料普遍佔比70%-80%,極易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影響。
但在滷製品作為“零食”的定位下,這個價格的確讓打工人難以消化,也難怪網友調侃稱連鎖品牌滷味店為“滷味金鋪”。
消費者的“掀桌”早就開始了。2024年上半年,三家企業營收繼續下滑,門店淨關閉超1700家。
關店的資料或還在加快。這一次發財報,絕味食品沒有公佈具體的門店數量,根據上次財報,截至2024年6月底,絕味食品內地的門店總數為14969家,相比於2023年底的15950家,半年時間減少了981家。而根據窄門餐眼,目前絕味鴨脖門店12129家,如果資料準確,意味著從2024年6月底到2025年4月中旬,不到一年又縮水了2840家。
而據華創證券研報預計,2024年絕味食品淨閉店數目或在2000家左右。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周黑鴨擁有門店總數為3031家,同比淨減少了785家。煌上煌擁有門店3660家,較2023年年底淨減少了837家。
這樣算下來,一年來滷味三巨頭的門店約縮水超3600家。
這樣的態勢或還將延續。今年第一季度,絕味食品業績延續下滑的態勢,營收同比下跌了11.47%至15.01億元,淨利潤同比下跌了27.29%至1.20億元。
02
模式依賴與轉型困局
價格貴只是表象,本質還是三巨頭的舊有模式失效了。
滷味被譽為“追劇神器”是在2010年前後。滷製品以即食性、口味刺激性和價格親民的特點,迅速成為都市人群解饞、佐餐甚至是夜宵的首選。當時,傳統滷味大多以街邊攤或者是區域性作坊的形式存在,但隨著周黑鴨、絕味食品、煌上煌等品牌開啟連鎖化門店運營,行業逐漸從分散走向了集中。
2012年到2017年,煌上煌、周黑鴨、絕味食品相繼完成上市,“滷味三巨頭”誕生。
這類滷味企業依賴“跑馬圈地”快速拓店,然而10多年過去了,這一模式已經失效。
線上消費習慣的普及,削弱了線下門店的流量優勢,同時,三巨頭在電商、外賣等新渠道的佈局,也未能有效彌補線下頹勢。反而現在是吃下過度擴張的苦果,導致單店收入下滑,市場飽和與競爭加劇,滷味門店總數也不得不下滑。
在線上轉型的過程中,三巨頭都不算順利,目前在總營收的佔比都還不算高。2024年絕味食品線上營收僅只有5113.25萬元;周黑鴨2024年的線上渠道營收為3.34億元;煌上煌2024年線上銷售約3.69億元,算是三家中線上化相對較好的。
在產品方面,吸引消費者上,滷味產品長期以鴨脖、鴨翅為代表,缺乏創新,口味、品類也趨同,難以滿足年輕消費者對多樣化、健康化、便捷化產品的需求。
這期間,儘管周黑鴨推出了乾煸辣子雞、麻辣雞絲等新品,煌上煌開發“獨椒戲”豬蹄小吃品牌,但都還未成氣候,其整體產品仍以經典產品為主。
相比之下,反而是新興品牌,在透過差異化單品快速搶佔市場。熱滷品牌盛香亭、網紅滷味零食品牌王小滷、去骨雞爪品牌火號、熱滷輕餐品牌熱滷食光,都在近年嶄露頭角,相繼完成融資。
在吸引年輕消費者上,三巨頭有跨界努力過,反而是越努力越心酸。
周黑鴨與泰國IMCOCO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推出天然椰子水品牌“丫丫椰”,作為周黑鴨專屬飲料;絕味食品於2024年9月在長沙4家門店試水奶茶業務;煌上煌則嘗試跨界糖果賽道,計劃透過控股展翠食品切入糖果、巧克力等品類,但因條件沒談攏最終交易終止。
這些嘗試都缺乏核心競爭力,目前還未掀起大水花。
當年輕人開始用“價效比”“健康值”“社交屬性”重新定義消費時,三巨頭的固化形象和舊有模式反而成了包袱。如果不快速跟上市場變化,當時代車輪要碾過時,即便是零食,命運也是一樣。
參考資料:
《滷味三巨頭蕩起“雙降”,集團關店止損》整點消費
《“滷味三巨頭”賣太貴衝上熱搜!去年上半年三家合計關店超1700家》時代財經
《2024,滷味老闆們坐不住了》斑馬消費
《滷味三巨頭為什麼失寵?定價貴、平替多或成主因》福州新聞網
《滷味“三巨頭”正在被資本和消費者“拋棄”》觀察者網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