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錫古稱梁溪,是江南文明、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同時也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視窗、國際級創新型智慧製造的發展先鋒,是一座傳承與創新並進、充滿活力與創新力的現代化經濟發達城市。本次城市更新設計大賽以“青城之約”為主題,以青年城市青年建、青年享、青年愛為實施路徑,旨在透過聚青春視角下大江南“老城廂”的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之間良性互動的關係,探索青年創新創造活力與城市創新創造活力相互激盪、青年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的城市發展創新模式。什麼樣的設計策略可以繼承文化,並且突破固有的模式限定?
本篇主要破題分析競賽“二泉廣場”基地。為了確保輔導質量,此期僅招收4名學員,由經驗豐富的建築師團隊領銜,以衝擊獎項、贏取豐厚獎金為目標。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歡迎大家掃描文末二維碼,參與Loop為您精心準備的衝刺課程!


競賽主題| 文化江南下的城市更新,能有什麼突破?
本次大賽以“青城之約”為主題,以“青年建、青年享、青年愛”為核心理念,聚焦青春視角下大江南“老城廂”的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之間良性互動的關係。
此次城市更新設計大賽,是一場關於青春、文化、創新和傳承的盛會,它以青年之力,為城市注入新的生命力。邀請青年設計師、藝術家和跨學科從業者,共同為城市煥新注入青春活力。在這片歷史文化與現代化交融的土地上,讓設計不僅成為城市的風景,更將點亮新一代青年的夢想和生活,讓古老的街巷煥發出新的青春活力,讓歷史的迴響與青春的喧譁在這裡和諧共鳴。

LOOP說 【透過對競賽核心的內容需求分析,傳統的城市更新策略已經很難帶動人們對於新城市形象的期待,什麼樣的城市更新策略才能真正帶動城市的“人氣”,本次競賽的突破點。】

地塊 01二泉廣場
競賽設計場地分析 |“保守”更新的城市廣場,無法再打動青年人?

崇安寺是無錫城市原點和城市文化標識,承載了數代無錫民眾的深刻記憶。而位於崇安寺街區核心位置的二泉廣場則是以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為名的一個民眾休閒廣場,是所有無錫市民從小到大都走過逛過的廣場。其核心位置塑立著一尊陶醉在音樂之中的阿炳的坐姿雕像,已成為二泉廣場的靈魂。廣場周邊還毗鄰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炳故居,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無錫縣圖書館舊址,以及玉皇殿、崇安閣等眾多歷史文化建築,是無錫文脈昌盛的標誌。
LOOP說 【根據任務書來看,對於二泉廣場的設計改造,早就已經開始了不止一輪。現階段的廣場形象看地出來,是在“原點”“保留”等幾個關鍵詞的加持下的一種妥協結果。作為城市文化形象的出發點,“不破壞”不意味著保守,真正具有空間探索特質的廣場設計,將會贏得更多的互動關注。】
競賽破題思路 | 多維度成長的文化地標
策略一: 空間重構與立體化設計
透過立體化設計打破傳統廣場的平面佈局,創造空間層次和高度變化,提升公共空間的可探索性。引入垂直元素,如懸挑平臺、坡道與立體步道,構建流動的空間路徑,打破空間的單一感。不同層次的視野與體驗可以增強人們的空間沉浸感,形成“視線引導”與“空間轉折”的設計策略。例如,中央藝術裝置透過體量和構造,成為視覺焦點並引導遊客向不同高度、角度探索。立體化設計透過最佳化空間流動性,使廣場成為一個多維互動的公共場域。
策略二:人文空間敘事與互動裝置
設計文化敘事性裝置,利用空間塑造情感和歷史記憶。透過空間符號和材料的選擇,如鏡面、不鏽鋼與音響裝置等,結合阿炳的音樂與無錫地方文化,構建“觸感互動”與“視聽體驗”的空間語言。透過“景觀元素”與“動態雕塑”的結合,創作不僅是視覺的展示,更是觸發情感共鳴的裝置。例如,反射裝置或聲音裝置可透過觀眾的移動或互動,改變其表現形式,創造一個“互動型文化場域”,將歷史與現代相結合,深化公眾的文化參與感。
案例01 |西安“生命之樹”——“具象化空間情緒”
由Heatherwick Studio設計的全新商務區在西安盛大啟幕,吸引了眾多設計人的目光。此專案向這座中國古都的匠人精神以及陶瓷技藝致敬。作為整個專案中最核心的建築——“生命之樹”由英國建築“鬼才設計”大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親自操刀,代表著CCBD探索人文建築、提振西安國際形象的嘗試。也正是這棵螺旋上升的城市之樹,聚集了場地的文化精神核心。




案例02 |“影子戲法”——社群公共互動
該專案透過將交通中的三角形區域轉化為公共空間,讓“Shadow Play” 裝置一方面改善了行人的生活,同時也改善了羅斯福街鳳凰城商業區(Roosevelt Row. Clusteres)的街景。這一系列的遮陽結構成為城市公共遮陽傘,緩解沙漠的陽光。Shadow Play 上面的遮陽棚是由相同的幾何模組聚合而成。
每個模組都是用鋼板製作的,以創建出一個薄但結構剛性的單元體。透過單個模組聚集後形成叢集,形成一個帶有稜角的開放式樹冠結構。層層疊加起來的鋼單元結構可以過濾強烈的陽光,並在地面產生陰影,在這些陰影區域就會產生區域性的微氣候。樹冠的幾何形狀可以最大化的形成陰影,同時還能導致微風和空氣運動。



案例03 |“雲門”——公共視覺互動
Anish Kapoor設計的“雲門”,即人們所熟知的“大豌豆”,通常被認為是千禧公園的藝術中心,在一年四季裡持續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它的外殼可以對映芝加哥的城市輪廓,但映像會因其橢圓外形而扭曲。每當遊客們走過塑像時,他們的映像都會被扭曲,如哈哈鏡一樣。塑像的底部是一個反射重疊映像的凹狀空間“omphalos”。這個空間的頂尖離地9米高,其拱門能讓遊客走進塑像。當他們走到塑像外圍時,他們又能看到整個藝術品。
雲門的設計讓遊客感受到的不僅是空間上的雕塑體量,更是不同視角下的城市“視角”,透過不同角度的鏡面反射,來完成這場與城市的互動。




競賽要求與獎項設定
賽程排期:
2025年2月20日24:00(北京時間)
– 作品提交截止時間 –
預期成果(A0展板):
參考成果深度



工作營優勢
1 競賽與作品集
以實際專案競賽為課題,兼顧參賽與作品集製作。在衝擊大獎的同時,完成高質量作品集,為未來保研、出國留學或求職國內大型設計院、明星事務所增添競爭力。
2 全流程輔導
提供競賽全流程輔導,涵蓋報名、概念設計、模型製作、圖紙呈現、排版佈局到最終投遞,確保參賽者在每個環節都獲得專業支援。
3 高效產出
採用Studio授課模式,小組合作設計,共同分擔出圖工作量,確保在5周內高效完成高質量專案產出。
4 人脈網路
競賽設計過程中可以接受資深建築師的指導與建議。同時,還可以與同行、專業人士和潛在僱主建立聯絡,拓展人脈。
5 行業洞察
瞭解建築領域的最新趨勢、設計理念與技術進步,獲取前沿資訊與洞察,為自身設計理念注入新的靈感。

Loop往期獲獎戰績
Loop作為一個年輕的競賽團隊,在近些年的競賽中展現著獨特的設計理解,在諸多競賽中取得了成績。
團隊在不到十天的時間內,完成出了初賽方案的設計,並在本次成都第二屆社群美空間競賽中榮獲第一名,拿到了優勝實施落地的資格。
團隊對基地內一座半廢棄的吊腳茶樓進行了改造,打破封閉格局,增強空間通透性。立面採用通透玻璃或格柵設計,引入多功能活動區,融合鄰里活動與遊客產業,展現社群建築的新模式。透過巧妙融入古樹意象,體現古樹重生的意境,展現吊腳茶樓由內而外的新生,形成向上生長並衝出框架的“樹木”意象。
在2023年3月,團隊完成了斯洛維尼亞《Outsider》期刊主辦的“模組化木質住宅:可持續木質建築的未來”競賽。團隊打造了“Living Formula”預製模組化住房系統,由客廳、臥室、娛樂室和陽臺4種基本模組組成,可組合成多樣化的住房型別。
透過模組化設計與木材的可持續性,團隊創造出靈活多樣的未來社群。中庭設計與景觀模組相融合,確保自然光線、通風與隱私,同時滿足居民對舒適、經濟與環保的需求。模組化設計提供了更多選擇自由,併為未來的擴充套件和改造提供可能性。
在第三屆程度社群美空間設計競賽中,Loop團隊在15號點位獲得了二等獎。本次專案旨在透過“屋頂矩陣花園”為孩子們提供自然寧靜的空間,讓他們探索植物與自然。團隊將屋頂劃分為3米見方的網格矩陣,透過模組化設計形成活動區、休閒區、科普區和展示區,靈活滿足不同主題的屋頂活動,為居民創造豐富多樣的社群體驗。
在設計過程中,團隊充分考慮了功能需求、使用環境及周圍模組的配合關係,確保每個模組都能完美融入整體結構中。屋頂種植和景觀設計由團隊與農科院緊密合作,精選符合模組環境的植物型別,以確保植物的美觀與實用。模組化設計不僅滿足當前需求,還提供週期性重組的靈活性,為居民創造更豐富多樣的空間體驗。
在第三屆程度社群美空間設計競賽中,Loop團隊在11號點位獲得了三等獎。
專案旨在依託寶勝村的優質專案和區位優勢,打造集創業辦公、文化藝術與村民活動於一體的客家鄉村綜合體。透過開放式連廊,團隊將建築與田園風光相結合,打造活動、休閒、科普和展示等區域。專案設計既注重功能需求,又確保空間通透性,創造了富有活力與創意的社群環境。
往期作品展示






1 | 課程時間
學員在報名後,即可預約開啟衝刺課程,本次競賽為10-12課時;
2 | 課程價格
報名價格,根據現階段同學方案的完成情況評估得出!
3 | 優惠政策
轉發文章至朋友圈點贊,1贊2元,200元封頂
對本次競賽躍躍欲試的小夥伴們
歡迎掃碼新增客服諮詢
一起開啟神奇的競賽之旅!

—END—

Loop設計圈成立於加拿大,主創團隊來自全球知名設計事務所。我們秉承創新的設計理念,專注探索設計領域的發展,同時也為在設計道路上成長和探索的同學和從業者提供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