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傅斯特
昨晚,馬雲突然現身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全球總部“湖畔小屋”,這一訊息迅速點燃社交媒體,相關照片、影片在社群裡瘋傳。
話題詞“馬雲現身鼓勵員工堅持創業精神”登上微博熱搜。
馬雲去的“湖畔小屋”是剛剛亮相阿里總部的一座復刻版“創業公寓”,它等比例重現了阿里“十八羅漢”1999年創業時的湖畔花園16幢1單元202室,阿里員工稱它為“湖畔小屋”。

就在同一天早上,阿里CEO吳泳銘在內網上發了一封題為《迴歸初心,重新創業》的全員信,引發了阿里員工紛紛跟帖。
這背後絕非巧合,而是阿里巴巴再一次自我突破和文化喚醒。

據阿里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吳媽(吳泳銘的內部稱呼)的信在5月9日7:00左右就發了出來,這個點估計不少人還在夢鄉。
說實話,這個時間很不“網際網路”,普通人印象中的大廠員工似乎都晚睡晚起,這似乎也預示了這封信的不尋常。
吳泳銘在信中說:
此刻,全球技術浪潮帶來的全新時代正在開啟。阿里巴巴必須放下過去的成績,回到創業初心……AI科技革命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遠複雜的改變,風險與機遇並存。阿里積累的技術、人才和資源,是面向新時代的優勢,但AI跨代際的創新也會瞬間將以往的優勢變為劣勢甚至桎梏。
這封信充滿了憂患意識,若是外部不瞭解情況的人看了,或許會認為阿里正處境艱難。
而事實上,阿里近期一直在打順風仗。
五一前夕,阿里開源了新一代通義千問模型Qwen3,引數量僅為DeepSeek-R1的1/3,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效能卻全面超越R1、OpenAI-o1等全球頂尖模型,登頂全球最強開源模型。

阿里開源大模型Qwen3領跑各大榜單
在更早的2月,吳泳銘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創下中國民企在雲+AI領域最大規模投資紀錄。
毫無疑問,阿里巴巴已經拿到當下最稀缺的AI時代船票,市場也在重估阿里巴巴的價值。
今年以來,阿里股價已經上漲近50%,投資者“用錢投票”,認可了阿里在過去一年多圍繞“使用者為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進行的自我重新整理。
吳泳銘還在信裡說,
接下來集團將以飽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於幾大核心戰役。
這再一次釋放了阿里巴巴“All in AI”的強烈訊號。
阿里巴巴是在PC網際網路時代誕生的企業。十多年前,阿里成功完成了從PC網際網路向移動網際網路的進階。
而現在,從移動網際網路到AI時代的大轉型時刻已經到來。
吳泳銘的重大判斷是,這場轉型“正在進行時”。
雖然阿里在AI領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現在還遠不是樂觀和自滿的時候。
一方面,AI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領軍企業稍有懈怠便有可能掉隊。
另一方面,現在是AI從技術場域,走向市場應用的關鍵視窗期。
從實驗室誕生的技術,最初一定是以概念或引數吸引人們的目光。
從ChatGPT到Qwen、DeepSeek,世人已經看到AI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AI如何真正賦能千行百業?
吳泳銘於此時向阿里全員吹響“重新創業”的號角:
AI技術革命,也讓阿里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有機會產生更大協同效應,具備創造全新使用者體驗和價值的機會。
他提出“迴歸初心,重新創業”,就是希望全公司上下用全新的武器和本領,應對全新的市場格局。
更為重要的是,真正能穿越週期、成為百年老店的企業,通常不是靠短期策略,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和文化喚醒。
“迴歸初心,重新創業”就是阿里自我突破與文化喚醒的解決路徑。
這不是走投無路時的奮力一搏,而是居安思危的主動出擊。
這也是馬雲第一時間到“湖畔小屋”這個極具象徵意義的現場,鼓勵員工“堅持創業精神,持續創新”的真實用意。

吳泳銘發出全員信的5月9日,是阿里日的前一天。
2003年4月,阿里巴巴一位參加廣交會的員工疑似感染“非典”,公司員工不得不全員居家隔離。
在這期間,淘寶網於5月10日上線了。
為了紀念非典時期阿里人的激情和信念,馬雲後來將5月10日定為“阿里日”。

2025年阿里巴巴第二十一屆阿里日現場
對於阿里而言,淘寶是繼B2B業務之後的“二次創業”。
正是因為這一次創業,阿里巴巴才從一家從事外貿和批發的to B服務公司,走向直接面對普通消費者的電商平臺,這是阿里巴巴歷史上的“關鍵一躍”。
創業精神,其實是創始人勇敢地帶領團隊,針對客戶未被解決的問題,與整個行業相對抗的執著。
當年湖畔花園的18個年輕人,都是懷揣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初心去做事的。
26年過去了,面臨AI時代的大轉型期,阿里號召要回歸初心。
“事實不止一次證明,當我們幫別人解決了問題,自己發展也就不會太差。”
吳泳銘在全員信中這樣說道。
縱觀阿里巴巴歷史上的每次成功,都不是僅僅依靠技術本身,更多是透過創業精神幫助解決了社會問題。
B2B業務解決了入世前後的中小商家全球貿易問題;淘寶拉開中國電商時代的大幕;支付寶讓中國移動支付遙遙領先;阿里雲加速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釘釘為企業提供了高效的數字化辦公和管理工具……
阿里巴巴的“創業史”,不是簡單的業務擴張,而是一次次“從0到1”的探索。
這每一次“創業”,都是在解決社會問題,進而實現對中國科技和商業新邊界的拓展。
這種持續幫助社會解決問題的初心,正是阿里巴巴26年一以貫之的精神核心。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最初是在杭州城西湖畔花園馬雲的住宅裡創業的,也就是阿里總部“湖畔小屋”的原型。

1999年阿里創業團隊在湖畔花園
工作之餘難得的閒暇
吳泳銘在全員信中說:
這是阿里創業的起點,它代表阿里巴巴永不止息的創業精神、永遠對創新的追求。選擇現在將它搬進全球總部,不是為了懷舊,而是要提醒我們所有人,今天阿里巴巴依然在創業。阿里的基因裡沒有“守成”,只有“創造”。阿里人,迴歸初心,重新創業。
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從來都是充滿挑戰的。
1999年阿里誕生,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和衝擊還沒有消散。
而到了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就開始破滅。
阿里巴巴堅持了三年,在2002年才實現了第一次盈利。
2003年阿里秘密啟動淘寶專案,又遇到了“非典”的衝擊。
2008年淘寶商城和阿里雲創業初期,又遭遇國際金融危機爆發。
而在AI革命爆發的這幾年,全世界又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馬雲曾在2016年說過,中國最好的企業絕大部分都不是在好形勢下出來的。
上述每一個時刻都非常艱難,但阿里總能透過創業精神,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並實現自身價值的飛躍。
阿里巴巴有句土話:“要在晴天修屋頂”。這體現了阿里積極主動應對變局的文化。
事實已經多次證明,守成的企業很難在劇烈變革中倖存,只有持續創新,才有生命力。
如今,面對AI技術帶來的深遠變革,吳泳銘號召員工們重新創業。
這並非阿里遭遇了無法逾越的困境,而是清晰地看到了更大的機會,也更加敏銳地洞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吳泳銘深知,只有充分啟用全員創業基因,才能抓住機會、再次穿越週期。
所以,“湖畔小屋”承載的不僅是阿里的歷史傳承,更是戰略上的深思熟慮。
而這,對所有的創業者,都有啟發意義。
作為普通人也應該點贊,因為我們享受的許多便利,都來自企業創新創業的成果。
正如阿里巴巴過去在電商、支付、雲計算等領域所做的一樣,未來在AI時代,我們應該期待阿里將帶來更多驚喜。
阿里巴巴此次重提創業精神,或許正是為了給普通人帶來“穩穩的幸福”。
在全球經濟佈滿陰雲的當下,阿里迴歸初心、重新創業的選擇,可以成為更多企業的鏡鑑。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宏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產業轉型……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