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飛總聊IT,瞭解IT行業的方方面面。
最近阿里集團打算收購一家叫做兩氫一氧的公司。

這引起了知情人士的關注。
因為這家企業是釘釘創始人陳航的創業企業。
收購這家企業以後,陳航將重新出任阿里集團釘釘CEO。
為了把一個人招回來,不得不買下一家企業,這代價可謂慘重。
這個事情要從頭說起,也只能說,阿里雲當年的為所欲為的錯誤,今天阿里集團要付出慘重代價了。
陳航在阿里集團內部做了不少專案,比如一淘,來往,但是都不成功。
2015年,陳航帶領團隊一手打造的釘釘,上線以後就殺瘋了,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在toB領域最成功的產品了。
那個釘一下的功能,我想無數打工牛馬記憶猶新,畢竟,打工人最懂得老闆喜歡什麼,打工人討厭什麼。
釘釘怎麼讓打工人討厭,就怎麼讓老闆喜歡。陳航可謂是一舉成名。
但是產品做得太好了,也容易樹大招風。這不釘釘就樹大招風了。
2019年,上一任的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主導了一次公司內部的重組,釘釘併入阿里雲智慧事業群。
而釘釘創始人陳航,則直接從釘釘那邊挪走,調到阿里巴巴集團,彙報給張建峰。
2020年,阿里正式宣佈雲釘一體戰略,成立大釘釘事業部,張建峰做了新部門的一把手,原釘釘CEO陳航則直接邊緣化徹底離開釘釘,作為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的助理。
這個助理到底是什麼目的,有什麼意思,我想懂的都懂,關於公司政治鬥爭裡面的那些事情,就不用展開了。
阿里巴巴做雲釘一體,就是想借助釘釘,賣更多的阿里雲服務。但是這個和陳航設想下的釘釘的未來是不一致的。
釘釘並非沒有競爭壓力,企業微信和飛書都是釘釘有力的競爭者。
按理來說,對釘釘這個產品最好的做法是儘可能擴大釘釘自己的規模,而不是用釘釘作為引流產品,賣更多亂七八糟的阿里雲服務給已經買了釘釘的企業。
陳航作為釘釘的親爹的想法,和集團最高層對釘釘在集團內的作用意見相左的時候,胳膊肯定擰不過大腿,然後,陳航就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邊緣化了。
2021年陳航帶領一批釘釘核心骨幹出走,創業成立了兩氫一氧公司,創業方向是跨境出海,耳機,寵物用品等。
話說回來,雲釘一體戰略本來就是扯淡,買釘釘的人和買虛擬機器的人買雲產品的人在一家企業裡是不是同一批人都不好說。
既不肯給釘釘多投錢,又想借著釘釘兜售更多雲產品的幻想總是會破滅的。
2023年8月釘釘又從阿里雲裡面獨立出來了。然後張勇也只能灰溜溜的走了。
然後,接下來,阿里巴巴,就花大價錢,收購了創業公司,把釘釘的前創始人兼CEO,高價從外面請回來了。
從2019年讓釘釘的創始人靠邊站,到2025年把釘釘的創始人請回來,這麼多年的時間下來,釘釘的競爭對手,該長大的也長大了,釘釘的早期優勢,該揮霍的也揮霍了。
雲釘一體的戰略,讓阿里巴巴浪費了釘釘多少的先發優勢,恐怕, 僅僅靠高價收購一個創業公司,請回來一個釘釘創始人,就能彌補的話,那真的是個夢想了。
我們都覺得,最高層的人應該是非常聰明的。但是有時候,他們也明顯會做一些外行人看起來很傻的事情。
那麼,到底誰需要為阿里雲釘釘一體戰略錯誤買單負責呢?
3月最後一天,用下面的優惠券,飛總知識星球30一年,和大家交個朋友。3天可退款。有興趣的一定不要錯過這個一年最低價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