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本文字數:2520,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陳楊園
“迴歸初心,重新創業。”5月9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在內網發文《迴歸初心 重新創業》,表示隨著AI科技革命的到來,阿里必須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像創業公司一樣思考,從中創造機遇,否則面臨的只會是風險。
這是吳泳銘為即將到來的第21個510“阿里日”作出的最新發聲,“重新創業”成為這一屆阿里管理層反覆強調的詞彙。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2005年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立為阿里人的“阿里日”,他用這個節日來紀念阿里人戰勝了“非典”挑戰,也將這一天作為傳導“阿里精神”和企業價值觀的重要節點。
臨近“阿里日”,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阿里巴巴已於近日全面打通淘天、阿里雲、大文娛、菜鳥、釘釘、飛豬、國際等各業務的“內網”許可權,同時,阿里各部門間的跨部門轉崗也將重新開放。
這讓今年的“阿里日”與過往有了不同的味道。在過去幾年許多業務面臨挑戰、面臨被超越的危機下,阿里巴巴找到“重新創業”的具體路徑了嗎?

事實上,“重新創業”一詞近兩年高頻地出現在阿里巴巴管理層的口中。
過去幾年,阿里電商業務的市場份額在拼多多、抖音等平臺的崛起中不斷被蠶食,本地生活、大文娛等業務長期處於虧損之中,最大現金流來源式微的同時,新的增長動力難以找到。如何找到新的增長空間,是阿里多次變革中不變的挑戰。
2023年9月,吳泳銘正式接棒張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CEO,上任後釋出的第一封全員信中他便提到,“只要我們以創業心態,不沉溺過去,不墨守陳規,阿里將在AI時代繼續獲得巨大發展。”他將“使用者為先、AI驅動”確立為阿里巴巴的戰略重心,提出堅決實行管理團隊年輕化,重點投向技術驅動、AI驅動、全球化。
2023年12月,為了推動阿里巴巴集團的核心電商業務相關板塊高效的戰略協同和高強度資源投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宣佈由吳泳銘兼任淘天CEO,蔡崇信在這項任命中也提到“開啟重新創業的歷程”。
核心電商業務的增速放緩、市場份額丟失讓這一時期的阿里感受到了最大壓力,馬雲在拼多多美股市值逼近阿里時內網祝賀拼多多過去幾年的決策成功,蔡崇信反思過去年幾年阿里落後的原因:“忘了真正的客戶是誰”。他們將AI對電商的驅動、電商使用者體驗改善視作推動阿里改革的一大方向。
2024年5月,蔡崇信、吳泳銘在致股東信中再度提起“接下來的10年裡,阿里將再次視自己為一家初創企業”時,這項“重新創業”開始落到阿里各業務的劃分上:電商和雲計算被確立為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明確餓了麼、菜鳥等阿里其他業務部門的戰略價值在於透過發揮協同效應,令電商更有價值。
阿里巴巴在這期間完成了戰略聚焦,此後,阿里不斷收縮投資版圖、虧損出售銀泰百貨等非核心資產,加大對電商和雲計算業務的投入。不過,直至2024年底,阿里仍面臨著淘天經調整EBITA下降、三季度營收不及市場預期的危機。2024年11月,阿里成立電商事業群,任命蔣凡負責,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閒魚等電商業務,進一步調整了電商業務的打法,使出“整合集團內所有電商資源”的組合拳。
如今,再提起“重新創業”的吳泳銘,與兩年前不同的是,在完成戰略聚焦和優先順序重組的情況下,“接下來集團將以飽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於幾大核心戰役”。“使用者為先、AI驅動”的戰略讓阿里巴巴在2025年開年迎來了AI帶動價值重估的高潮,如今,阿里開始感受到AI跨代際的創新可能帶來的戰局迅速變化產生的挑戰。阿里要為“重新創業”押注更多的籌碼,一個更加協同的阿里巴巴再度被放入管理層的未來版圖。

“AI科技革命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遠複雜的改變,風險與機遇並存。”吳泳銘表示,“重新創業”的路上,要丟掉路徑依賴,打破組織慣性,超越內部視角。
在全員信中,吳泳銘並未具體說明阿里未來的幾個關鍵戰役,他強調的是,這幾個關鍵戰役將由多個業務方參與,發揮各自優勢和長項。阿里會選擇長期和全域性的價值而非短期區域性價值,以全域性價值最優來制定集團各業務的協同策略。
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阿里過去在張勇時代確定的“1+6+N”戰略正在被打破。過去,張勇透過“1+6+N”變革強調各業務獨立面對市場、“成熟一個、上市一個”,試圖從各業務的獨立經營和上市激勵中激發組織活力。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盒馬、菜鳥等撤回上市,阿里各業務的估值實現能夠迸發出的組織激勵已相對有限。
觀察過去一年的阿里,“1+6+N”在阿里內部仍然存在,但“使用者為先、AI驅動”的戰略優先順序更高,讓不同業務有了戰略分野。大文娛、盒馬、本地生活等業務仍保持著相對獨立經營,對於“電商、阿里雲”之外的非核心業務,阿里不再強調集團“輸血”,各業務紛紛轉向減虧、儘快實現資產價值。而在被認為與電商、阿里雲存在協同價值的業務中,菜鳥部分團隊調整至阿里國際、淘天,夸克承擔起通義TOC的重任、弱化自研大模型全面接入通義千問,餓了麼與淘天一同打起了即時零售戰役,集團的“大手”在核心業務版圖的佈局中開始頻頻出現。
無論是電商還是雲計算業務,過去兩年,阿里管理層都在強調它們可能在AI時代迎來的巨大變革,為這場“重新創業”找到了最大公約數。
2025年2月,吳泳銘宣佈,將在未來三年內投入超3800億用於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投資規模超過去十年總和。這是阿里巴巴集團歷史上雲建設週期最大、最集中的週期,本質上,吳泳銘押注的是AI未來需求的增長以及對各業務翻天覆地的變化能夠成為現實。
如今,無論是阿里創業時期的湖畔小屋被1:1復刻進阿里園區,還是吳泳銘為阿里日“重新創業”的呼籲,全面打通“內網”許可權、重新開放跨部門轉崗的調整,都是阿里要進一步將AI時代競爭緊迫性融進組織肌理的努力。吳泳銘在內網發言中表示,AI技術革命,會讓阿里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有機會產生更大協同效應,具備創造全新使用者體驗和價值的機會。如何運用AI技術重塑組織運作方式和提升效率也尤為重要。阿里會在工具支援、組織保障、考核機制上全力保障,讓改變不僅落於口頭。
在這個AI時代下的“阿里日”,26歲的阿里巴巴看向了那些“歷史上顛覆性的創新”,奔向“重新創業”。阿里能否抓住AI技術變革的核心路徑、實現組織資源協同和戰略正確仍需要時間證明,但如吳泳銘所說,這會是一場艱難的蛻變。
微信編輯 | 小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