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極度乾旱到暴雨成災,今年夏天氣候會更極端嗎?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 | 邢海洋

521日至24日,全國遭遇大範圍降雨過程。在甘肅,初春以來滴雨未落的黃土地終於在人工降雨的輔助下下起了雨,很多家庭乾涸的水窖又集滿了水。久旱的陝西迎來了甘霖,酷熱的河南終於被澆滅了火頭,農人們得以收割了小麥,種上玉米。
可在南方,這輪降雨卻演變為災情,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暴雨,如湖北仙桃測定最大降雨量達290毫米,廣西桂林龍勝暴雨引發山洪,貴州省畢節大方縣多起山體滑坡,安徽阜陽多站點測出超100毫米的降水,城市多處道路積水超1米。大城市中武漢因暴雨多地嚴重積水,樓宇間突然看海
5月22日上午,貴州大方縣果瓦鄉慶陽村發生山體滑坡。(圖源:貴州消防)
武漢大學更淪為看海的大本營。那裡的暴雨強度極大,24 小時降水量接近 200 毫米,屬於 “98 年一遇” 級別。珞珈門附近積水深達1米,街道變河道,汽車泡在水中,積水淹沒了共享單車座椅,市民過馬路如過河。不僅珞珈門,整個武漢大學周邊瞬間變成 水城,八一路、武大段變成 護校河。校內的學生宿舍也被雨水倒灌,操場由於地勢較低也積滿了水,跑道上的橡膠都被泡開鼓起大包。
武漢大學被淹(圖源:齊魯晚報新聞報道影片截圖)
從極度乾旱到暴雨成災,旱澇急轉在一夜間完成,不能不說氣候變化的詭異。暴雨伴著大風,多地出現了10級以上陣風,暴雨之後又是大範圍降溫,市民們剛開啟空調,又得找出被子。暴雨前河南高溫創新歷史之最,河南林州市以 43.2重新整理全省5月最高氣溫紀錄,鄭州國家站氣溫飆升至 41,成為今年首個突破 40的省會城市。河南大地水庫乾涸、地表乾裂,多地地表氣溫超過70℃。好在極端高溫出現在小麥收穫時節,並未影響到作物生長。
自去年秋全國降水就如同按下了“暫停鍵”,如廣西多地自1月到4月初多地滴雨未下,滿山遍野的桉樹都枯黃落葉了。又如陝西 2024 年冬季起就遭遇持續性乾旱,降水量創 1961 年以來同期最低紀錄,穿越關中盆地的渭河幾近斷流。全省 13 座大型水庫蓄水量跌破警戒線,陝北、關中多地出現手掌寬的農田裂縫。正值小麥灌漿期,關中平原超百萬畝作物面臨絕收風險。從寶雞到咸陽再到西安渭南已經有多地採取限水措施,隴縣已經停止工業供水,咸陽市區啟動三級供水應急措施,三原限量供水,西安啟動 錯峰供水

2025年4月3日,廣西桂林,天氣乾旱,很久沒下雨,水田已開裂。(圖源 視覺中國)

截至5月中旬,今年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近兩成。從區域上看,華東和華南地區今年上半年降雨明顯偏少,北方及西南部分地區降水可能接近常年或偏多,這意味著南方的旱情尤為嚴重。南方降水偏少可從長江和珠江這兩條主要河流的水文狀況看出端倪,如3月,長江下洩徑流量 418.7 億立方米,較2024年同期下降 24.5%,較近十年同期平均值偏低 23.5%202411月至20254月下旬,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 140 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成。西江、北江流域降雨銳減,珠江干支流來水減少,今年5月初廣州珠江大橋附近出現了靜水區,加劇了水體富營養化,水面上出現了多年罕有的死魚大量漂浮現象。而去年同期,印象裡廣東一場雨從初春下到初夏,幾乎沒有停止過。
5月22日武漢大學校門口路段(圖源:九派武漢新聞報道截圖)
從乾旱到暴雨,5月天氣的驟然轉換,蘊含的是物極必反的道理。2024年夏天持續一年之久的厄爾尼諾現象消退,全球氣候進入了過渡期,從厄爾尼諾向拉尼娜現象過渡。厄爾尼諾發生年,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升高、哈得來環流,即空氣在熱帶上升在副熱帶高壓帶下降的大氣環流加強,導致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增強;但厄爾尼諾現象中東太平洋海溫升高,西太平洋海溫卻是降低的,於是副高更偏南。副高雖是下沉氣流其內部天氣晴熱萬里無雲,副高周邊卻是空氣上升成雲成雨的區域。因而厄爾尼諾年中國南方地區降水偏多,北方地區降水偏少。而拉尼娜事件發生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偏強,中國雨帶位置也會相應偏北。此時,華北、東北地區降水可能增多,而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降水相對減少。
去年厄爾尼諾現象消退,大尺度的天氣進入轉換期,而轉換通常意味著大氣環流更為紊亂。前有南方缺乏降水,但氣溫卻是急劇上升的,副高也在向北移動。5月正值春夏之交,華中地區處在冷暖空氣頻繁交匯地帶;同時,此前少降雨,空氣中積聚了更多的能量,暖溼氣流異常強盛,提供了充足燃料
圖源:武漢氣象
構成中國夏季風的氣流,除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溼氣流,還有跨過了赤道的、來自印度洋的季風。當暖溼氣流從南海、孟加拉灣方向源源不斷輸送,高溼、高溫條件下,對流極易觸發,形成暴雨、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這正是湖北多地出現局地特大暴雨的水汽支撐。與此同時,在河南、陝西和甘肅等北方乾旱區域的上空,冷空氣與暖溼氣流也進入了對峙狀態,相互作用形成氣旋,暖溼氣體上升凝結成雨,局地的旱情於是緩解。
5月下旬也是華南氣候獨有的龍舟水爆發的時日。南海夏季風一般於5月中旬爆發,季風爆發後推進到華南產生季風對流降水。同時冷空氣南下,冷暖空氣在華南交匯造成鋒面降水。季風降水和鋒面降水的共同影響下,5月下旬至6月中旬,華南往往會出現大而集中的降水,即“龍舟水”。
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汛期,盤踞於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季風在它的西側流動。到了夏天我國雨帶的北跳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密切相關。龍舟水之後,隨著副高北跳,冷暖氣團交鋒的鋒面北移,江南的梅雨季節來臨。再之後,華北進入雨季。
全國範圍的雨季將至,華南少雨已成事實。按厄爾尼諾向拉尼娜轉換的規律,今年氣候偏中性,南澇北旱或南旱北澇的極端天氣出現的機率並不大,雖區域性會出現降水和氣候異常但整體上會是風調雨順的天氣。但願如此。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小風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