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想送給奶奶和外婆。
你記憶裡的她們是什麼樣子的?我們長大了,她們也老了。
我們找到了幾位來自不同城市、做著不同職業、處在不同年齡段的朋友,他們用一些照片、一本傳記、一部繪本、一封信和一款遊戲,記錄自己對奶奶和外婆的愛。
🍚
「在我的腦海裡,外婆是為我們煮飯的樣子」
攝影/口述:潘雪 37歲 昆明 家庭紀實攝影師

去年清明節前,家人們因為祭奠的契機聚在一起,商量著把外公外婆的老房子賣掉,因為兩位老人都不在了。姨媽們在房間裡整理東西。
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小時候的記憶都是和老人在一起的,不管去哪裡玩,基本上都是外公外婆帶我去的。這個老房子也是我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我捨不得老房子被賣掉,但作為小輩,也不太好說什麼,就在心裡想:如果他們真的要賣,我就趁這次機會花幾個小時在這個房子裡拍照。

中午,家裡人出去吃飯了,我帶著一歲多的兒子留下來。老房子灰塵太多了,我一邊哄睡孩子,一邊拍照,一邊回憶。去年外婆離開時,我因為孩子生病沒能趕去送她。這一次,我希望能留下些照片。
後來,我把拍好的照片做成了小影片發到家庭群裡。大家雖然沒說什麼,但直到現在,都沒有人再主動提出要賣這個老房子。

在我的腦海裡,外婆是為我們煮飯的樣子。
外婆喜歡用柴火做飯,她覺得只有這樣做出來的食物才好吃。於是我記憶裡的外公,總是在樓下砍柴。老房子裡外婆使用的爐臺也一直保留著。

外婆的飲食習慣也影響了我們後面幾代人。她注重健康,做飯喜歡少油少鹽,最喜歡做的就是蒸菜,比如雲南的汽鍋雞。如今我給孩子做飯,也會習慣少油少鹽。
我記憶很深的另一個畫面是自己在灶上洗碗。外公外婆做好飯,我們負責洗碗。我10歲左右就開始幫他們洗碗了,這對我的影響也很大。直到現在,我去別人家做客,如果對方做了飯,我都會把碗洗乾淨。
外婆的脾氣不太好,但凡外公把飯做鹹了或做油了,她就開始罵。但外婆也是一個很愛自己的人,她不會像有的父母那樣,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孩子,而是會優先照顧自己。長大後我發覺,她這樣的觀念是很正確的,因為只有對自己好,別人才能好。

老式的門鈴

八十年代的櫃子,
櫃子裡的碗還保留著外婆搬出前的樣子。

小時候用塗改液在外婆家門上畫的畫,
如今再也不記得為何我會畫這樣一個等公交車的場景。
外公外婆是很辛勞的一輩。年輕時,他們為養活家人辛勞;晚年時,又為下一代或是孫輩操勞。2008年,外公去世,外婆去世時94歲。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因為需要人照顧,被接到子女家住了。
外婆在家時,家裡的擺設沒有人敢碰,一旦碰了她找不到,就會發火。所以即使外婆不住在那裡了,子女們也不會去收那些東西。

外婆一輩子穿千層底的布鞋,她會自己納。
老了之後她眼睛看不清了,就沒有再做了,
但是她做針線活的盒子一直放那裡。

外婆家浴室裡的窗花。
小時候我每次在外婆家洗澡都會透過窗花看見窗外微弱的光射進來,我也經常看著它發呆胡思亂想。此刻再次看到它時我彷彿回到小時候看著窗花發呆的日子。
外婆有7個女兒。如今,她們會偶爾回到老房子打掃。每年清明節,大家都會回去,因為外公外婆的墓就在老房子不遠處的山上。
今年清明節,我會繼續帶上我的相機,拍我的姨媽們,她們也都60多歲了。這是一個連續的故事。
她們回去也是在祭奠她們的父母,也有屬於她們的回憶。

拍了這些照片,我更加珍惜當下。我也會拿給孩子看這組照片,告訴他們什麼叫思念。我女兒如今7歲,有一天她看我狀態不好,就看著我說:“媽媽,你是不是想你的外公外婆了?”
外婆離世時我沒有到場,對我來說一直是個遺憾。我也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去彌補,只有透過拍照把思念留了下來。我覺得外婆會原諒我沒有去送她最後一程。
🐈⬛
「我畫了一隻名叫雪球的黑貓陪奶奶」
繪本&口述:季穎 24歲 南京 插畫系研究生在讀
我以奶奶為原型創作了一個繪本。

繪本《氣球》
我離開家之後,覺得她好孤單,但她又不跟我說。在繪本里,我畫了一隻名叫雪球的黑貓陪奶奶。

“呼——呼——”,
冬天的清晨格外清冷,
可奶奶還沒等天亮就出發去集市了,
雪球也要跟著奶奶一起去。

臨近春節的集市總是會比平時更熱鬧些,
大夥兒都來這兒買年貨,這裡應有盡有。
住在鄉下的奶奶只有逢年過節才會來集市,
但小時候奶奶經常帶我來集市玩兒,
集市裡有蔬菜攤、水果攤、修鞋鋪、理髮的,
運氣好的話還會碰上舞龍表演。
奶奶還沒到集市就聽見攤販們此起彼伏的吆喝聲,
雪球哪見過這麼熱鬧的場面,撒腿就往集市裡跑。
“雪球,慢點兒!”

奶奶買的東西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都是我愛吃的。

奶奶回家的路上彷彿空氣都是甜的,
她知道,我快回家了。

爸爸從白天開到黑夜,
我終於要見到奶奶了。

💓
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住,直到現在也是。
我們家是獨生子女家庭。爸爸是爺爺奶奶唯一的孩子,我也是爸媽唯一的孩子。在我上小學之前,我們全家人都在老家的同一棟房子裡生活。
爺爺奶奶不善於表達,但我在他們的行動中能感受到他們的孤單。每當我要回家,他們就會提前一週幫我把床單曬好,提前好幾天把我想吃的菜買回來。我很喜歡吃的糖藕,奶奶就會自己琢磨著做給我吃。
奶奶在做飯方面很有天賦,我想吃什麼,她就能做什麼,根本不用看菜譜。爺爺奶奶很恩愛,每次奶奶做飯時,爺爺都會在旁邊看著。

奶奶和爺爺在菜地忙碌
他們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早上早起去買菜,9點多回家後就刷刷手機、看看電視,然後開始做飯。吃完飯後午休,下午繼續看電視,晚飯後出去散散步,回來後繼續看電視,每天如此。
奶奶因為暈車,幾乎無法出門。我剛上大學時,爸媽想帶爺爺奶奶來我的學校看看,但奶奶因為暈車沒有來。我能感受到,她其實是很想來。
奶奶從不當面誇我。我把繪本拿給奶奶看,她只和我說:“畫得太胖了。”但她會私下裡把繪本拿給街坊鄰居看,說:“這是我孫女給我畫的。”
📺
「我把照顧奶奶的日子做成了遊戲,
遊戲的玩家不只有我自己」
遊戲製作 & 口述:週一忱 31歲 武漢 藝術創作者
2024年初,奶奶在家不小心摔倒後行動不便。當時爸爸和小叔也接連生病住院,照顧奶奶的任務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搬到了奶奶家和她一起住。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我每天在家陪奶奶吃飯、聊天、幫她洗澡,日復一日。2024年10月的重陽節那天,奶奶安詳地離開了我們。
在和奶奶相處的那段日子裡,她會抱怨:“你怎麼每天都盯著電腦?” 也是在那段時間裡,我在Game Boy上創作了一款遊戲——《奶奶》,來記錄我和奶奶相處的這段時光。

我沒有任何照顧老人的經驗,只能邊看邊學。我把奶奶當成自己,開始琢磨怎樣走路才不會摔跤,怎樣坐著會更安全,但最重要的是照顧她的情緒和心態。
奶奶時常會找我聊天,我就做她的傾聽者。她會講自己年輕時的事情,也會時常問爸爸和叔叔的情況。

每當天氣好時,我會推著奶奶去小區裡散步。奶奶從年輕時起就住在這個單位家屬院裡,過去她也是這樣,在院子裡和同事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天。

在照顧奶奶的日子裡,我也有過想要逃離的時刻:我要消化自己內心對奶奶身體狀態不穩定的焦慮和恐懼,同時還要和固執的奶奶為日常小事爭執。
但我知道自己是不能離開。

在我未公開發布的第一版遊戲中,我和奶奶在遊戲中迴圈地做著同樣的事情:吃飯、散步、洗澡、聊天、睡覺,一天結束之後開啟第二天,它是沒有結局的。
奶奶在家,我就要去照顧她,遊戲的玩家只有我自己。

當時我也不知道該如何給這個遊戲設計一個結局。奶奶去世前不久,我做了一個夢:我和奶奶在一個圓桌上吃飯,突然奶奶被一隻很大的鳥接走了。
奶奶走了之後,我覺得這就是遊戲的結局。



奶奶離開後,那些曾經待過最久的地方,比如客廳、臥室,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回去了。這也是奶奶走後,我再次回到小區裡曾經一起散步的那條路時的心情。

奶奶走後,我也會不停地回溯和她相處的細節,覺得自己當時可以更細心、更有耐心一點。即使周圍的人都在跟我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很懷念照顧奶奶的那段時間。老天好像給了我這次機會,讓我學會更加積極、樂觀、堅韌地面對以後的生活。

我把《奶奶》釋出在遊戲網站之後,收到了很多人的反饋。他們特地給我發郵件說從我的作品中得到了療愈。很多人經歷了親人的離世後,找不到方式去排解這種情緒,導致他們一直活在過去。
藉著這個遊戲,我也想對大家說:對愛人和親人的思念是有必要的,但他們也會希望我們朝前看、往前走。
不要一直停留在過去,偶爾回頭就好,當下最重要。

💌
「我想去愛,去生活,去受傷,
同時,我也想外婆了」
文字:卡西恩 25歲 北京 歌手
最近,我創作了一首名叫《25歲,我想……》的歌。我想去愛,去生活,去受傷,同時,我也想外婆了。
今年年初,我的外婆離開了。當時,我為外婆寫了一封信。
幾個月過去了,如今我時不時還會想外婆。在我記憶裡,外婆無條件的寵溺也曾讓我感到「幸福存在得理所當然」。

上下滑動閱讀
2025年2月4日 下午12:18
親愛的阿嬤(外婆):
你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的縫隙中偷偷溜走了。
凌晨兩點三十五,我和媽咪一同踩著遲疑的腳步緩緩地走近了你的病床。驚恐和悲傷在我身體裡蔓延,我木訥地盯著你的軀殼好久好久。你的嘴巴微微張開,像是長嘆了一口七十八年以來你受過的所有委屈和無奈的妥協。
我望著你享受著安詳的自由,明明該為你開心,可眼眶愈加模糊,淚水從眼角不爭氣地順著臉頰流下。
我留在南昌等早晨把檔案辦完再去廣昌,媽媽和大姨大舅負責陪你的軀殼回廣昌。安排妥當後,我提出先逃避事故現場。麻木支撐著我走出病房、進入電梯、走出電梯、再走出醫院。
潮溼的空氣是孤獨的味道,觸感就像無數根分離焦慮針刺進我的身體。上車,關門,發動引擎,放著Matt Maltese的Anytime, Anyplace, Anyhow,輕踩油門,轉動方向盤,哭聲從我耳邊傳來,淚水失禁,絕望的痛苦使勁錘得我快喘不過氣。
躺在空寥寥的床上,睡意成了我的敵人,我被恐懼和絕望支配著。
早晨九點半,我半清醒地醒來。戴著耳機獨自坐在餐廳裡往胃裡塞食物,坐在角落的我掃視了餐廳一圈,每一處的其樂融融竟成了折磨。
早飯後,我獨自在南昌為你辦出院手續和死亡證明。我給車加油時,看到油機旁的工作人員叫三妹,我知道那是你在告訴我不要害怕,你就在身邊。
初二,“阿嬤一一快走!!!”我不捨地望著被推進火化室的軀殼大喊。一個鐘後,你的肉體被灰白色一塊塊零散的骨頭狀塵埃代替了。
初四,我去海邊給我的新歌拍封面。我們放了一個巨大的大蒜裝置在沙灘上。它承載著我對你的思念和愛。我知道,每一次浪花拍打在我腳尖都是你對我的愛的回應。每當我抬頭仰望黑夜時,小不點大的星光承載著你溢滿的愛。
初五,出殯儀式開始了,我們圍著你走了幾圈,左右兩側的鞭炮聲中夾雜著哀傷的哭聲。接著我們變成了一條蛇,繞著苦竹村轉了一圈,一路上我的眼裡都是山、枯萎的稻田、還有一些老石磚砌的房子,鼻子裡都是鞭炮短暫的生命結束後的腐爛味道,耳朵裡都是你存在的頻率。原來是你在陪我散步。
而後我們去了未來你肉體殘存的定所,聽媽媽說公墓不允許自定義具體位置,只能按順序被安排。幸運的是定所的位置還是很好,望向龍脈。開墓時我看見一個完整的蒲公英在空中游動,落到了舅舅們朝天的鞋底上,而後梓建看到我頭髮上也有一小簇蒲公英,他邊摘邊問:“怎麼會飛到你頭上呢?”我默默地欣慰,知道那是你在借蒲公英的觸感輕柔地安撫我。下午我們組織了拍合照的活動,百無聊賴的我本想找個地方孤獨地度過這漫長的下午,但我總想為這張大合照做些什麼。我輕輕地問是否有人想化妝,大家都嚷嚷著想要變美。以往一直以自己為中心的我竟然提出了給大家化妝。我跑到後備箱拿出了大約有5斤重的化妝包。我把所有的化妝品都擺放整齊在床架上,這一瞬間我在發射幸福光波。能幫自己愛的人們變美成為了今日的意義。我每次洗手都會經過在一旁的你,肯定滿心喜悅。
原來幫助人變美是這麼有成就感的事。每次給不一樣的人化妝都有不同的話題聊,不同的能量場碰撞。我再一次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好看模樣,獨一無二。
下午天氣多雲,陰冷潮溼的天氣是我們真實的情緒寫照,灰暗的冷空氣變成厚厚的霧壓抑地擁擠著,我們所有人站在金黃色乾枯的稻田上吶喊:“四妹我愛你。”
你脫離了時間,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我希望你可以像每一次我把電話都留給你掛時主動做選擇,走出屬於自己最燦爛最閃耀的花路,享受屬於你五彩斑斕的光。穿上那些之前你捨不得穿的豔麗衣裳,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盡情地享受打扮的樂趣,享受屬於你的旖旎。
阿嬤的愛是和我同床共枕了將近十年,是在我深夜被牙疼折磨時的陪伴,是每一次陪她去買菜時她都會給我買好吃的,是每一次和我影片不捨得結束通話…..
阿嬤的愛是信任,是柑橘的苦,是冬天的熱水袋,是潮溼的被子。
阿嬤,謝謝你讓我看到家族凝聚力。每個人都這麼獨特和勇敢,都在努力地為各自的人生創造意義。
儘管每個人愛的方式都不同,愛一直都在。今日立春,我的春天也如期而至,發芽的心情愈加劇烈,因為你。
📕
「6萬字的傳記,不足以概括奶奶的一生」
圖片&口述:馬喜妹 32歲 北京 廣告從業者
2012年,奶奶曾和我說,希望我幫她把自己的故事記錄下來。當時我離家在外上大學,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回家時也沒顧得上這件事,但我時不時還會想起它。
時間一晃到了2020年,我已經工作了,開始記錄奶奶的故事。然而疫情來了,我又好幾年沒回家。
2024年初,二姑突然問我:“聽奶奶說你在給她做傳記?”
我說:“對,我才記錄了兩三篇,一直拖延著也沒做出來。”
二姑提議說:“召集全家人一起來做吧。”
於是我們全家共有13人參與,各自分工,大家用了去年一整年的時間完成了這本傳記——《徐秀珍傳》。

小姑是做傳記的專案組織人,因為她在工作上有很強的領導力。她組織大家每兩週開一次會,更新每個人負責內容的進度。到後來還有懲罰規則,如果交不上來稿,就罰錢。
我負責的內容,是講述奶奶小時候在四川生活的章節。我把奶奶的採訪拍攝下來,做成一部採訪紀錄片。同時也負責傳記的排版。
起初,我讓在家的姑姑幫我掃描奶奶的老照片,但她掃出來的照片達不到使用標準。於是,我放假回家的任務就是去採訪、拍影片、掃描照片。



為了採訪奶奶,我去年回家的次數變多了。過去我和奶奶聊天時,大多是和她分享我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會聊很久。如今,我聽她講自己過去的故事,很快一個小時就過去了。我也養成了每週和她通一次影片電話的習慣。
在做傳記期間,我發現自己不僅對奶奶的過去不了解,由於離家在外,對奶奶現在的生活也不熟悉。我是看到二姑對奶奶好友陳奶奶的採訪才知道,奶奶現在還是喜歡買二十幾塊、不是純棉的衣服,穿在身上硬邦邦的,這讓我有些難過。所以,我回家時還給奶奶買了幾件衣服,她很高興,但她還是囑咐我說,她衣服多,以後不要買了。
我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她照顧我就像照顧自己的兒女一樣,付出了很多時間。以前奶奶對我挺嚴厲的,如今我回想起來,那些曾經讓我覺得想抱怨的部分都已逐漸淡化。我覺得奶奶特別偉大,她把一切都奉獻給了家庭。
傳記做好之後,奶奶說要請我們吃飯,還給我們每個人發了紅包,評了一個獎。
這本6萬多字的《徐秀珍傳》也只是第一版,還有很多內容沒有寫進去。未來我們還會在這個版本的基礎上繼續新增內容。透過做這本傳記,我覺得自己更瞭解奶奶了,奶奶這一生有這麼多精彩的故事。
🥬
「外婆丟下了她心愛的菜園子和貓狗」
攝影/文字:遠離紫外線 27歲 杭州 保險從業者

2024年9月17日,中秋節。
外婆丟下了她心愛的菜園子和貓狗,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外婆走後,照顧外公的責任落到了大舅和小舅身上。以前外婆在時,家裡的很多事都不用他們操心。外公也快90歲了,外婆剛走的時候,我們都擔心他會想不開,那段時間都要有人看著他。
拍下這些照片,可能是給自己做個留念。雖然我在朋友圈發過,但家裡人也沒什麼反饋。關於外婆的記憶,可能到我們這一輩就基本結束了,未來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故事了。
我曾經試著拍下外婆做過的事和去過的地方,但基本上都是在家附近。她本身也沒去過太多地方,大多時間就是在家裡或是地裡。只是近兩年,我們才帶她出去玩過幾次。
其實很多年前我就想過給家人拍照,但一直沒時間和勇氣去做。即使我有時間,可能別人也不太願意。現在我覺得還是應該多拍一些影像留存。
📷


“之前一直聽說大舅和大舅媽喜歡和外婆爭吵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誰知道前兩天吵完,外婆心裡被一口氣堵著,中秋前一天晚上,偷偷趁外公不注意就出去尋短見。等發現的時候,人已經沒氣了。
外婆的身體真的非常好。在我的印象裡,她從來沒有生過大病,也沒住過院。即使今年已經八十六歲了,手腳也一直非常麻利。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不是因為這件事,她真的最少能再活十年,甚至更久。能提前結束她生命的,只有她自己。
她真的吃了太多的苦,從來沒有清閒過。只要她還能走,估計她也閒不下來。雞、鴨、貓、狗、鴿子,她都養著。她對家裡的牽掛,按道理應該非常多,但她仍然選擇用小孩子的方式去鬥氣,選擇用這種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讓對方知道錯了。
唉,外婆,你都八十多歲了,怎麼還像個小孩子一樣呢?”


“我們待了差不多半小時,出了外婆的房間。明天的話就要去火葬場了。
外婆養的狗蹲在房間門口,看樣子是一隻幾個月大的黃狗。它對外婆的離世應該沒有感知,就像幾歲的小孩子一樣。它一如既往地很活躍,看到人就搖搖尾巴,好像生活如往常,只是房間和家裡突然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
至於那隻黃白的橘貓,由於中間我上山(清理墳墓前面的灌木叢)之前一直沒看到它。後面回來到飯點才注意到它,差點忘了還有隻貓,但我感覺它有察覺到一些異常。這隻橘貓來家裡起碼有兩三年了,相對狗來說,它的表現是更多愁善感的。它一直在喵喵喵地叫,也可能是沒人給它準備飯了。
或許再過幾天,它們倆會有所察覺,以前那個給它們餵飯的老太婆怎麼沒了,或許也不會。”



“外婆勞碌了一輩子,菜園子也是她最常去的地方。
我站在旁邊想,她當時是抱著什麼決心,讓她拋棄她經營得這麼好的菜園子,僅僅只為爭一口氣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從我小時候起,外婆就在地裡種菜,直到她去世前。從小到大,那個園子幾乎沒有變過,而外婆也似乎沒有什麼變化。
看到外婆的菜地。菜地裡有三種菜:絲瓜、豆角和番薯。絲瓜搭了一個棚,已經大大小小掛滿了非常多成熟的絲瓜。紅薯葉也長得非常茂盛,應該會有個非常不錯的收成。還有一塊地種著外婆剛種不久的包菜苗,看起來有些蔫了。
今天天氣很熱,正常的話,外婆應該會給他們澆水的。“
❤️
奶奶和外婆,永遠愛你。
🫂
受訪者:遠離紫外線,馬喜妹,卡西恩
週一忱,季穎,潘雪
採訪/編輯:yidan 運營:小石 監製:Alga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