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的摸魚方式出現了

本文來自豆瓣小組“帶薪產出共進會”
由豆瓣使用者@意淺 授權釋出
原文標題:帶薪財務管理—管理自己的財務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上班後很難第一時間進入工作狀態?我懂,這段時間可以用來記賬!
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看完每日更新的公眾號,就開啟我的線上文件記錄前一天的消費,做一下財務管理。
整個財務管理表格如下,分為總覽消費明細分期明細這三個我關注的部分。
我的財務管理總表
總明細包含每個月初的對賬、支出規劃、收入和分期待還(如果有的話)這幾個部分。
總明細sheet
對賬是記錄自己月初各個賬戶的現金,算自己當前有多少錢;收入主要來自工資和一部分副業,工資很明確,每個月大差不差,副業不確定性就比較強,我只記自己能確定的部分。
支出規劃就是那些必定會花費的部分,很好理解,對我來說就是這幾個大類:房租水電、生活消費——所有吃喝玩樂的消費、教育支出——買書或者線上課的部分、醫療保健——給自己每月一次大保健的預算、交通話費——交通卡+話費。這些分類幾乎每個月都差不多,根據自己之前的消費能做出比較貼近實際的預算劃分。
“分期待還”出現在我買了一些大件的時候。避免現金流太緊張,或者有免息分期的活動,我會選擇分期。比如之前買了新的手機,辦了免息12期,但是分期的錢可不意味著不用還,一定要在每月的待還中登記這筆,扣除這部分支出,避免下意識忽略了這個支出從而花超瞭然後糊里糊塗就跌進入不敷出的財務危機!
這麼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判斷自己每個月能否合理消費,攢下一點錢來。
消費明細1.0
消費明細1.0版就是純粹登記時間、支出/收入金額、分類和大致內容,很簡潔。還有個資料透視表來統計每個分類下已經花了多少錢,佔據預算的百分比。
有個很簡單的判斷方式,如果跟日期的百分比相差不大,那我這個月剩下的時間就不用改變,如果已經超過了,就證明我要控制消費了。
這個判斷我每週做一次,比如昨天:本月有31天,昨天21號的時候,本月已過68%了,而我的生活消費實際支出已佔預算87%——因為假期花得有點多了,那就意味著我必須要在剩下的日子裡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才能不超預算。大概就是這樣的簡單邏輯。

消費明細2.0

消費日記是受一個豆瓣uu啟發做出來的2.0版本,結合了我不愛寫日記又每日記賬的習慣,將日記這部分直接移植了過來,評價我買到手的東西,同時也給當天的生活留下一些記錄,目前做得很開心。
我曾經因為踩過分期陷阱的坑,以及借錢創業失敗,一度財務危機,因此對自己的財務狀態盯得格外緊,不想再次陷入窘境。同時因為還沒有被打工馴服,內心還在嚮往著自由,所以就算收入有限,開源節流也在同步進行。雖然目標看起來有點遙遠,但我還是想要多攢下一點錢儘量早為自己“贖身”不再繼續當牛做馬,早日窮fire。
希望給大家啟發!
 豆友評論 
@momo
思路太好了,一點不懂財務管理的人表示佩服
@nono看完立刻開啟電腦開始抄作業,連領導路過都誇我上班第一件事就這麼專注(其實在偷偷記賬🤫)
@k
日期百分比vs預算百分比這個判斷法絕了!數學小白也能看懂!立刻想到可以加個條件格式,超支自動標紅預警就更完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