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門,成都的退休老錢們的養老部落,用老氣橫秋形容西門,沒有別的意思,就是真實的白描。
如果你在西門要想找點年輕人聚集多的地方,不在鵬瑞利,不在優品道,而在那個形似毛坯爛尾建築的西村大院裡。

對於非西門人來說,不會特意去,去了又覺得挺好的,再去又覺得沒必要。
上週,我和朋友再次相約在西村,突然感覺西村比想象中有趣。

足球場+空中跑道+竹林喝茶,這樣的混搭就彷彿看見梅西在西村練功夫茶。

在西村吃完飯再去空中跑道消消食,一圈走下來,能感受到這裡的人氣似乎在默默回溫。

霸王茶姬星巴克必勝客露絲餐廳全是人,儘管大眾點評差評不少,但買單的人很多。

多轉幾圈發現西村還有電影院、手工作坊、和live演出,轉一個圈多一些驚訝,“這也有?”“這個也可以?”上一個把這些囊到一起搞的,還是東郊記憶。

回到公司我開始瘋狂採訪西門人如何看待西村,有人滿心盼望:“它是西門人的東郊記憶哦,畢竟東郊記憶也經歷了一個要死不活的時期。”
有人則語焉不詳:“火不起來了,就這樣了。”
說法不同,但期待一樣,因為他們都在希望家門口的西村再爭口氣,加把力,把人氣板起來。

西村
成都最早的工業風打卡地
置身西村,有一種扮演npc的感覺,有點像喪屍片裡,主人公會躲藏的地方。

西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建築形態,鋼筋水泥的外層建構,縱橫交錯的水泥跑道,在這裡不會給物件拍照的人可以鬆口氣,手機一舉,輕輕鬆鬆出片。

在空中棧道的人永遠比足球場的人多,無論白天黑夜,你永遠都可以看到空中棧道有攢動的人頭。

說到步道散步,家住西村旁的粉絲@一隻羊直誇這是西村最大的特色,雖然他委婉表示在西村和某任相親物件散過好多次也沒成。
西村的內裡是一片綠綠的運動場地,白天和週末一般是小孩在進行訓練,工作日的晚上是下班的男人在這裡踢球。

足球是西村的傳播符號之一,你可以不知道它的設計師是劉家琨,但你一定聽過李伯清在這裡成立了皇家貝里斯足球俱樂部,
以至於我身邊不瞭解西村的人甚至還以為——“西村是李伯清修的。”

再後來,西村更多出現在朋友圈的定位打卡里,灰色的工業風加空中跑道,用小red書的口氣來說,這就是成都工業風天花板。
沒去西村拍過工業風寫真,別說自己在成都混網際網路紅人,像我這樣的公眾號小明星,也忍不住拍了照發了圈,獲贊40+。

開放的空間+大面積的灰色調,西村為大家免費提供了寫真素材,但一旦在這裡消費,它就露出了隱藏的獠牙。

三個人圍爐煮茶一坐下來就是200+,西門上班族@小剛胖在竹林含淚招待了朋友一頓下午茶,邊吃紅薯邊算老闆賺多少錢,貴得傷心,以後還是免費耍西村不心痛。

而帶孩子去西村某個中醫堂看病抓藥的@小黃豆則表示她被西村的停車費狠狠背刺過。

10元/h的收費,進去一分鐘都要給10元,在裡面停了幾個小時,繳費幾十元,嚇得@小黃豆只敢坐地鐵帶娃兒來繼續拿藥。
“聽說現在好像停車費溫柔了,前兩小時免費,但還是隻敢坐地鐵來西村,因為地下停車場環境很差,烏漆麻黑的,在裡面掉了幾次頭。”

當天閒逛,看到西村有了社群食堂,我內心狂喜,滿目的美味菜餚讓我垂涎欲滴,燒炒燉煮樣樣都有,我內心在不斷褒獎西村在進步。

但結賬的時候挺難受的,輕輕夾了一盤27.5元。

回頭看看身邊和我一起打完飯的白髮爺爺吃得正歡,有退休工資到底還是不一樣。

吃完飯我開始問deepseek如何評價西村大院,那堆建築術語越聽越迷糊,

我知道劉家琨建築師的設計初衷是立意於成都大院情節,但是我看到的西村,就像看到了一口長方形火鍋。

又大又敞,葷菜是兒童機構,素菜是酒吧燒烤,毛肚就是圍爐煮茶,燙了少兒古箏機構再燙一筷子健身房,盒馬超市在鍋的最底層,小酒吧在鍋的邊邊上。


深入西村
就好像走進了一個亂燉的商業基地
走進西村內裡,彷彿走到了延吉的那扇廣告牆面前。

少兒程式設計和MSTAND咖啡並行,常樂按摩緊鄰吉他培訓,KFC擠在樓道里,下面是好利來,左邊是雞毛店。
如果要在西村開始消費,首先發現去消費的路上就會很累。

從負一樓開始逛盒馬,逛完了上到一樓馬上就會看到咖啡茶飲以及零散的服裝店,
一般人基本就停留在底商一層,要是再往上走,還要想清楚到底從哪個電梯入口進去。

在西村吃完飯,我和朋友像無頭蒼蠅般的來到了西村的辦公區。

到了辦公區才深刻感受到西村作為創意園區的腎虛。
在某一層辦公樓,不少公司跑路的跑路,搬遷的搬遷,一個走廊走通也只有一兩家辦公室在亮燈。

其中亮燈的就有皇家貝里斯足球俱樂部,

不亮燈的辦公室以各樣的形態暴露在眼前,

有告貼起顧客通知書,跟大家抱歉說別來此處辦事的金融機構,

也有緊閉大門、空空蕩蕩的舞蹈教室。

90後的西門土著@悄悄透露,她一開始想開烘焙店就選址在西村,因為她很喜歡西村的環境,離家也不遠,想把工作室安在這裡,但是風水師一聽西村這名字就讓她放棄,
“現在我變了一下和西村連結的方式,開不成鋪子就去擺攤,做市集賣小蛋糕反而輕鬆些。”

這就是西村,包容所有人的創業夢,你儘管來折騰,掙不掙錢它不保證。

西門人在西村
日日夜夜都有玩法
西門人和非西門人對西村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住在西村旁的人和不住在西村旁的人,感受又是截然不同的。
網路上外界有不少商業號都在觀察,西村是否走向了落寞?
但西村居民反而很堅定,西村與其他商業體相比是不同的獨特存在,並不認為落寞。

但同時,大家也能感受到,西村目前的商業業態跟當初設計的調性感覺是不太符合的。
住在貝森路的@璇子直言:“現在培訓班太多了,而且很多店不是壓縮門面就是搬走了。”

但@璇子仍然喜歡西村開闊的設計,毛胚工業風,西村的跑道也見證了她的孩子體能的增長,曾經是氣喘吁吁地跑一圈,現在是輕輕鬆鬆跑五圈。

在西門長大的@懶懶告訴我,每個年齡的人都可以在西村找到自己喜歡的一部分。
比如@00吼就喜歡在西村感受落日和晨曦,手機裡有無數張在西村拍下的美麗風景。

她反而覺得西村的半開放空間比商場逛著舒服,這樣的商業體在成都也很少很少。

在附近上班的@謎小桃認為逛西村是她工作日的小確幸,早上去肯德基或者西村食堂買個早飯,下班早能趕上天空跑道看日落,晚飯吃了再去溜達消消食。
“對於屬向日葵的成都人來說,有一片離家近的空地非常重要,我甚至在西村看到過在跑道就地鋪野餐墊或者搬兩把露營椅就能享受日光的鬆弛人類。”

但她有個意見也希望透過我們傳達,那就是希望西村全面實行“寵物友好”,帶著貓偷偷在跑道,偷感有點重,期待光明正大的那一天。
喜歡在跑道上散步的@一隻羊還告訴我,他常常觀察西村的路面集市,發現套圈圈的生意最好,他也準備著下崗了就去西村擺攤,但不知道管理費是多少。

雖然步伐很慢,但西村是在改變,住在西村對門的@RE說他能感受得到,招商比之前好起來了,停車費也趨於正常了,他同時強調——“廁所也洋氣了,但還是臭烘烘的”。

離開西村的時候,我站在最頂層,看著居民穿梭在橋中跑步,孩子在樓中嬉鬧,庭院的竹林下飲茶,各樣的生活錯落有致,一眼盡收。

所以,西村人對西村,一定是偏愛的。
並且,當採訪物件@懶懶被問到“你認為西村的態勢會再火一把嗎?”
他篤定地回答:“肯定的,萬達IFS那種商業體逛的太無聊了,西村才是未來。”


東門自從有了東郊記憶,彷彿有了單挑全世界文化創意園區的勇氣。
東門人從此臉上有了光,尤其是住在杉板橋那一群體的朋友,走哪兒都愛報上自己的地名。
而西門兄弟姐妹們現在說住在西村旁還明顯不夠有自信,一邊看著西門就要被預設為是成都大型養老區,一邊替西村著急。
都說新的商業也都是在老破舊舊裡孵化的,2014年建成的西村已經11歲了,正是想幹嘛就幹嘛的年紀。

歡迎來留言聊聊
你在西村的遊玩體驗?

/本文作者 大遙/
奉獻人生造福社會
『所長私人微信trythings2
西村加油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