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靠哪吒“改命”的城市是它 2025-04-20 07:56 每日經濟新聞 來源丨城市進化論(ID:urban_evolution) 作者丨肖純 圖源丨攝圖網 《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的票房傳奇還在續寫,萬萬沒想到,“最大贏家”竟是一家一度瀕臨倒閉的影院。 憑藉“亞洲第一巨幕”,位於貴陽的越界影城一舉成為新晉人氣“頂流”,單日票房連續多天在全國影院中“斷層”領先。 圖源:燈塔專業版截圖 影院爆火引來外地遊客爭相奔赴,也順勢帶動貴陽文旅產業,周邊住宿、消費增長達40%以上。而在此之前,這家高階影城一直因位置偏僻、宣傳不足而經營慘淡。 有網友不禁感慨,“一部電影重啟荒廢的電影院,還帶來了旅遊業,真是聞所未聞。” 3月1日,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胡忠雄主持召開《哪吒2》文化傳播與算力渲染座談會,強調要推動文化創新,促進文旅融合,不斷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 一部電影、一塊銀幕、一座影院,攪動一座城市的文旅春水。貴陽爆火背後,不僅是電影與技術的勝利,更折射出文化消費、城市轉型與產業聯動的深層邏輯。 一塊屏,啟用一座城 連日來,央視《新聞週刊》《新聞直播間》等欄目接連報道貴陽越界影城的火爆。 這家位於貴陽市雲巖區的影院,最近半個月不僅成為本地市民的網紅打卡地,還吸引不少外地觀眾坐高鐵和飛機前來,只為在全亞洲最寬的IMAX-GT銀幕上看《哪吒2》。 圖源:貴陽釋出(瞿宏倫 攝) 自2月17日以來,越界影城已連續多日登頂全國影院票房榜,其擁有IMAX-GT銀幕的9號廳更是“開票秒空”,不少網友稱“搶電影票堪比明星演唱會放票時的緊迫感。”如果想買9號廳最佳觀影位,需要等半個月。 越界影城9號廳高18.17米、寬32.16米,高度相當於6層樓,寬度比NBA籃球場還寬4米。IMAX-GT解析度高達4K,是普通IMAX的兩倍,而且1.9:1的畫幅比普通IMAX多40%。 這些都成為《哪吒2》視覺奇觀的“放大器”,很多細節撲面而來:煉丹爐上深淺不一的花紋、土撥鼠抖動的毛髮、敖丙衣服上的暗紋等都清晰可見,甚至很多大場面的打鬥,有裸眼3D的效果。 而在此之前,越界影城與眼下“紅得發紫”的狀況截然不同。 2021年7月,“貴州越界影城”公眾號曾釋出訊息,因為連續暴雨加上持續高溫,導致“影城電路維修,暫停營業”。緊接著同年8月,越界影城因“長期拖欠租賃費用”,再度傳出停業訊息。 沒想到,隨著《哪吒2》爆火,越界影城迅速“逆風翻盤”。根據燈塔專業版資料,越界影城2025年前2個月票房就已超過2024年全年。 據當地媒體報道,來越界影城看《哪吒2》的省外影迷達到40%以上。有記者實地探訪,影城內人頭攢動,很多是推著行李箱前來。其中一位觀眾專程從福建趕來,為此坐了8小時高鐵。 “因為一塊屏,奔赴一座城。”越界影城相關人員表示,這是展示貴陽形象的一個好機會。 影城走紅後,工作人員專門清洗了外牆,清洗完後大家驚訝的發現——影城外牆不是灰色的,而是透明玻璃,被網友調侃為“‘小灰球’換新皮膚迎客”。 影城樓下的市集也重新恢復生機,貴州辣滷、炸洋芋、糯米飯等各類小吃攤位滿滿當當,有的攤主每天可以賣出一兩千份滷味。影城附近的酒店入住率達80%以上,影城門口甚至還圍滿了房產中介,誰都不想錯過這波“潑天富貴”。 流量來了“得先接得住” 擁有IMAX-GT銀幕的影院,全國一共有6座。也就是說,越界影城並不是全國“唯一”,貴陽此番出圈,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2月26日,在2025年“爽爽貴陽·繁花似錦”賞花季新聞釋出會上,貴陽相關負責人回應了“面對《哪吒2》熱映帶來的‘潑天富貴’,貴陽文旅能不能接住”的網路熱議話題。 圖源:影片截圖 早在釋出會之前,多方已經動起來。正如城市管理者說的:“貴陽一直用實際行動展示決心。” 針對外地遊客較多,影城專門設立了免費的行李寄存處;把特色餐飲、文創市集等直接搬到影城裡,主打一站式體驗;與周邊酒店、餐飲聯動,憑電影票能享受折扣,延長消費鏈條。 重慶理工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教授、中國旅遊研究院專家庫專家牟紅表示,貴陽越界影城乃至貴陽這座城市的走紅和成功不是偶然,“是這個城市已經聚集了新的商業業態和非標商業(相對於標準化商業模式,強調個性與差異,不固定模式),具備了成功的基礎”。 牟紅舉例說,除了最近爆火的IMAX影院,“我之前就一直在關注貴陽的阿雲朵倉和青雲市集,一個是玩、一個是吃,都很有地方特色,創造了一種社群大家庭的氛圍,可以吸引更多遊客”。總體說來,“貴陽這座城市已經具備了‘爆發’的可能。” 這次貴陽也是積極反應,全城出動:除了組織志願者在現場引導,貴陽公交還特意安排10臺應急保障車輛組成“擺渡專線”,根據晚場電影散場時間,將運營時間延長至凌晨1點35分,確保每位觀眾都能搭上車。貴陽公交還與交警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制定交通疏導預案。 貴陽市雲巖區文旅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現在我們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礎服務,就像當時的淄博和哈爾濱一樣,‘潑天的富貴’來了,得先接得住,再謀劃怎麼做。這次很多人是奔著這塊銀幕來的,但來到這個地方,也希望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透過熱情服務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也許到了夏天需要避暑的時候,他們可能又會回來。” 除了配套服務升級,貴陽還借勢推廣民族文化。 2月25日,越界影城門口,當十位侗族姑娘唱起《哪吒2》中的“侗族大歌”時,觀眾們紛紛用手機拍下這一瞬間,並上傳到社交媒體——這是電影原版標配的BGM,出現在寶蓮盛開、敖閏出場的時候。 網紅城市的突破口 貴陽的新打法,也為網紅城市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和突破口。 圖源:劉豔美 攝 近年來,影旅融合帶火的網紅城市頻出:《狂飆》讓廣東江門名聲大噪,《我的阿勒泰》掀起新疆旅遊熱潮,《去有風的地方》帶動取景地大理搜尋量增長50倍,《繁華》讓上海黃河路摩肩接踵…… 中國旅遊研究院釋出的資料顯示,24.5%的遊客會因觀看某部影視作品或綜藝節目,而對從未關注過的目的地或景點動心。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錚指出,影視劇中的“地方煙火氣”正在成為文旅傳播核心內容,要在影像中重建“地方感”,讓詩和遠方在影旅的深度融合下實現“互文”與“轉譯”。 但另一方面,因影視劇出圈的網紅城市畢竟是少數“幸運兒”。影視IP具有“時效性”,再經典的作品,IP效果也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衰減,“影視+旅遊”帶來的流量效應很容易曇花一現。 對此,華僑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殷傑指出,“跟著電影打卡熱門景點,不是簡單地拍照留念,遊客們更熱衷於互動式與體驗式旅遊。” 所以,網紅城市不應侷限在與影視相關的旅遊業發展,而應把整個影視產業的各個環節與旅遊消費的各個環節再做更加緊密的融合,尤其是在產品設計、專案設計方面,強化遊客體驗設計。藉助影視劇中的情節和名場面,開發體驗產品,增強互動性體驗。 要把影視的短暫拉動效應,變成旅遊經典目的地的“長尾效應”,需要更好、更新的產品服務來滿足使用者消費旅遊習慣的變化。 視角拉回到貴陽,當一塊銀幕能帶動遊客跨省遷徙,當一部電影能啟用整座城市的文旅基因,貴陽已不滿足於影城這個單一“流量入口”,還希冀將電影熱度轉化為城市形象重塑與產業升級的機會: 眼下,貴陽街頭已經湧現“哪吒塗鴉牆”“敖丙主題裝置”,太平路、人民大道等景點與影片元素深度融合,推動“二次元文旅”興起…… 圖源:貴陽廣播電視臺“知知貴陽” 不是電影誕生地,但以一座電影院成功出圈;不是電影取景地,透過二次創作打造城市文化新IP。貴陽的努力,生動闡釋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在成都天府寬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斌看來,貴陽這次出圈,源於“體驗感”。這讓我們意識到,都市文旅或許能闖出一條特色之路。 “過去,我們的景區和生活是剝離的,是透過外部的自然環境等來實現文旅的‘宜人’價值。但現在,‘宜人’這個詞和這件事情已經跟都市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