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系統癱瘓致舊金山灣區通勤癱瘓:海灣大橋大塞車,數萬上班族崩潰

電視新聞截圖
5月9日清晨,舊金山灣區捷運系統(BART)突發全面停運,導致通勤高峰期間數萬乘客滯留,區域交通陷入混亂。
當日凌晨4時許,BART控制中心發現列車定位系統完全失靈,所有列車位置無法在監控螢幕顯示。為避免安全事故,BART於清晨6時宣佈全線50個車站暫停服務,所有列車停駛。首席傳訊官艾麗西亞·特羅斯特在記者會上表示:“控制系統是BART的‘大腦’,當它無法確認列車位置時,恢復服務絕無安全可言。”  
技術人員緊急搶修伺服器叢集,特羅斯特坦言:“重啟系統需逐一驗證數百個子模組,過程如同拆解多米諾骨牌。”  
事故恰逢早高峰,大量通勤者被迫轉向公路。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進城方向車流量暴增300%,擁堵路段綿延超過8公里。舊金山交通局資料顯示,全市公交系統單日客流量激增15萬人次,部分線路班次間隔長達40分鐘。  
在金融區工作的軟體工程師馬克·桑切斯稱:“我花了2小時才從東灣到市區,而BART只需25分鐘。”更有多名醫護人員因交通延誤險些錯過輪班,凸顯關鍵崗位通勤風險。  
此次停運並非BART首次遭遇技術危機。2019年,類似系統故障曾導致全線癱瘓6小時;2023年軌道維修事故雖未造成大面積影響,卻暴露裝置老化問題。交通專家指出,BART訊號系統已服役超40年,其核心程式碼仍沿用上世紀80年代技術框架,更新迭代嚴重滯後。  
“現代軌道交通是軟體定義的交通網路,”斯坦福大學交通工程教授戴維·李表示,“當系統程式碼行數超過太空梭時,任何微小漏洞都可能引發連鎖崩潰。”  
面對BART“無限期停擺”,灣區民眾展開花式自救:  
• 舊金山與奧克蘭間輪渡航線單日客流突破2萬人次,創2019年以來新高;
• 共享電動滑板車使用量激增400%,多處還車點因超載臨時關閉;
• 科技公司員工自發組建拼車群,企業班車需求量暴漲7倍。
然而,這些替代方案仍難以填補BART日均40萬人次的運力缺口。這場技術危機正迫使灣區重新思考:在智慧化時代,如何為公共交通築起“數字防波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