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頭條Vancouverheadline 編輯]

銀行真的會關門嗎?
就在近期,加拿大聯邦政府突然公佈一份重磅檔案:建議將存款保險上限從現行的10萬加元,調高至15萬加元!目標非常明確——為可能出現的銀行倒閉“提前做準備”!

圖自:financialpost
訊息一齣,輿論譁然。是系統性風險要來了?是銀行撐不住了?大銀行還能不能信?
政府到底提出了什麼建議?
渥太華政府在本週二釋出了一份重要的諮詢檔案,邀請公眾和金融行業利益相關者就一系列存款保險改革提案提供意見和反饋。這份諮詢是圍繞加拿大存款保險公司(CDIC)制度展開的,該機構自1967年成立以來,一直承擔著保障存款人資金的責任。
目前,加拿大居民在每家CDIC成員機構內,每種型別的賬戶(如個人支票賬戶、聯名賬戶或註冊退休儲蓄賬戶 RRSP)最多可獲得10萬加元的保險保障。這意味著,如果某家銀行意外倒閉,儲戶在該銀行某類賬戶中的前10萬加元將由CDIC全額賠付。

圖自:financialpost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資產都受保護。比如,共同基金、股票、債券以及加密貨幣類的投資產品,並不在CDIC的保障範圍之內。
聯邦政府此次提議的核心,是將上述保障上限提升至15萬加元,並探討是否應為企業、學校、醫院等非個人客戶提供更高額度的存款保險。
為什麼現在要調整保險限額?
財政部在檔案中列出多項理由,解釋為何當前是調整時機。
首先,現有10萬加元的保障額度自2005年以來從未調整,未能反映近20年中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
其次,加拿大人的儲蓄模式和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居民賬戶內的存款金額超過10萬加元,也就是說,很多儲戶的部分資金並未被現有保險覆蓋。資料顯示,從2005年至2024年,加拿大未受保的合格存款增長了驚人的594%,而受儲存款僅增長了183%。這一比例的變化使得目前只有36%的合格存款受到全面保護,遠低於2005年的58%。

政府指出,提高保險額度,不僅能增強公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還能在危機時刻預防恐慌性擠兌,避免銀行倒閉潮。參考2023年美國爆發的銀行危機,矽谷銀行等三家金融機構在短時間內相繼關閉,正是由於儲戶突然大規模擠兌。
雖然加拿大的金融體系在當時並未遭受直接衝擊,但財政部強調,這一事件是一個“警示訊號”:即使是大型銀行,也可能在情緒恐慌和流言傳播中陷入流動性危機。因此,強化存款保障顯得尤為關鍵。
換句話說,有錢人、賣房者、養老族的存款大量暴露在風險中,而政府終於意識到——一旦真有銀行倒閉,這些人幾乎是“裸奔”。
具體提出了哪些改革建議?
這份諮詢檔案共提出五項改革方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
-
將個人賬戶的保險限額從10萬加元提高至15萬加元;
-
探討為企業、市政機構、大學、學校和醫院等非零售客戶,設立更高的保險限額,建議額度為每類賬戶50萬加元;
-
針對“短期臨時性高額餘額”(如遺產、房屋出售款、保險賠付或離婚賠償等)給予高達100萬加元的特殊保險保障;
-
要求銀行為客戶提供定製化資訊,清楚標明哪些存款是受保的,提升透明度;
-
加強資訊披露制度,回應社交媒體在金融危機中的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銀行只需向客戶披露CDIC的一般資訊,但並不需要針對每位客戶的具體存款情況說明哪些金額是受保的。此次改革建議將改變這一點,幫助儲戶更清晰地瞭解自己的保障狀況。

存款保險提高真的能防止銀行擠兌嗎?
這點在專家中存在分歧。檔案指出,更高的保險額度可以降低儲戶在金融機構面臨危機時的緊張情緒,從而減少擠兌事件。
但前加拿大金融監管副主管(Office of the Superintend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CD Howe智庫研究員Mark Zelmer明確表示“加拿大銀行記錄良好,但風險來得很快。不能因為幾十年沒倒,就不做準備。一旦出事,就來不及了。”
他指出,加拿大銀行體系太依賴少數幾家大銀行,一旦出問題,公眾信心就可能瞬間崩塌,進而引發系統性擠兌。
他舉例稱:“2023年矽谷銀行事件就說明了,即使存款是受保的,儲戶依然會在傳言四起時蜂擁取款。”
不過,來自西方大學的Cristian Bravo Roman教授則持相對積極的觀點。他指出,雖然單一銀行的擠兌可能難以完全避免,但更高的保險覆蓋率確實可以阻止恐慌在整個銀行系統中蔓延,防止“系統性擠兌”。
“如果一兩家小型銀行出問題,但儲戶對整個體系有信心,他們就不會跑去六大銀行取款。”他解釋說。
Roman還指出,提高存款保障額度,有助於提升中小型銀行的吸引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當前金融市場資源過度集中於少數大銀行,小型金融機構要想贏得儲戶信任面臨巨大挑戰。若存款保障制度更具覆蓋性,或能為儲戶提供更多選擇。
但Zelmer同時提醒,擴大保障範圍會增加CDIC成員銀行的保險成本。這部分負擔最終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

保費與成本:誰來承擔後果?
儘管政府尚未具體說明擴大保險範圍對CDIC保費的影響,但普遍預期,銀行需支付的費用將隨之增加。這可能帶來兩種後果:一是銀行將成本轉嫁給客戶,增加賬戶費用或降低利率;二是小型金融機構因無法承受額外保費而競爭力下降。
Roman指出,提案中並未詳細說明保費計算機制或豁免條款,“這可能是未來討論中繞不開的話題”。

加拿大銀行真的可能倒閉嗎?
從1967年CDIC成立至今,加拿大總共只發生過43起小型機構倒閉事件,最後一次是1996年,沒有一位儲戶因銀行倒閉而損失存款。
這在全球範圍內幾乎是“奇蹟”。
在公眾眼中,加拿大的銀行體系一向穩健。但近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也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加拿大的大型銀行一直遵循比全球同行更嚴格的資本金要求,在近30年中從未有過因倒閉而導致CDIC進行賠付的案例。
但2023年美國銀行業危機爆發後,加拿大不少金融專家發出警告:目前10萬加元的存款保險額度太低,與美國25萬美元的上限相比,缺乏吸引力和安全感。
蒙特利爾高等商學院副教授Amir Bania當年就指出,要跟上通脹步伐,2023年的保險額度至少應上調42%。儘管聯邦政府在2023年賦予財政部長臨時權力,可隨時提高限額,但這一權力並未啟用,限額至今仍保持不變。
Zelmer指出,加拿大銀行體系再強,也無法完全抵禦全球金融風險傳染。而CDIC的制度也“接近30年沒被真正測試過”,是時候強化了。
文源:financialpost

歡迎關注加國報告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注:為了及時收到我們的推送,請至本號首頁點選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菜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臺:溫哥華頭條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
請點“贊”和“在看”,賞小編一朵小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