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太香,iPhone水貨復興

作者 | 馬舒葉
編輯 | 王靖
來源 | 字母榜(ID:wujicaijing)
從美國東部開車兩小時到加拿大,00後的謝恩往返於邊境線,忙著給中國國內的“果粉”代購“非閹割版”的iPhone 16。
9月15日,謝恩在某二手平臺釋出帶貨貼,不到3天就已經有90多個使用者詢問,顧客線上下單美版或加版iPhone 16,她負責驅車帶回,“下單的顧客多,單人收費600元,單次下單的人少,就收800元。”
令謝恩意外的是,不少使用者指名要美版的iPhone 16,並不是因為美版價格低於國行,而是美版最早搭載蘋果的AI功能。
而在美國留學,本想著“自己也要開車買美版iPhone,找人攤個油錢”的謝恩,現在幾乎每天都後臺資訊99+,而大多數的顧客都座標國內,“相比在國內黃牛手裡加1000元搶首發,寧願加錢等一等,拿到非閹割版的iPhone 16。”
“上一次這麼多人求購美版iPhone,還是iPhone 4呢。”謝恩笑道。
2010年6月,iPhone 4釋出,中國大陸並未成為首發市場,國行版要等到當年9月才開始銷售。為了成為朋友圈裡第一批用上蘋果的人,不少果粉尋求購買海外水貨,甚至傳出了“賣腎買iPhone 4”的謠言。第一臺水貨美版iPhone 4在中關村的成交價也達到了令人咋舌的18000元。
隨後幾年,新款iPhone基本實現了全球同步發售。再加,國內電商海外購愈發便利,海外版本iPhone保修較為麻煩等因素,水貨iPhone市場逐漸萎縮。
如今,iPhone 16似乎重啟了往日的海外購狂潮。
蘋果為iPhone 16系列打造的一整套AI能力,成了本月初的釋出會的重頭戲。美版iPhone下個月就會支援Apple Intelligence;但在國內,支援中文的Apple Intelligence要2025年才上線。
果粉張瑩表示,她願意花費2000~3000元的溢價,希望下個月購入美版iPhone 16 Pro Max。
相比之下,國行版iPhone 16並沒有成為“黃牛”爆炒的目標。
9月20日,北京下起大雨。從早上8點開始,排隊提貨iPhone 16的人群便將三里屯的蘋果零售店圍得嚴嚴實實。兜售新款手機的“黃牛”也出現在店門口,但為新款iPhone設定的溢價並不算離譜。
“今天iPhone 16 Pro Max加價1000元出,華為三摺疊(指華為Mate XT非凡大師版三摺疊屏手機)加價2萬。”擠在隊伍中的黃牛告訴字母榜(ID: wujicaijing),國行版的iPhone 16叫不上價,華為三摺疊則有價無市。
圖注:三里屯蘋果旗艦店等首發的果粉
圖源:字母榜拍攝
“都知道今年的iPhone 16系列大機率會破發,現在就是在押爆款罷了。”
“黃牛”張奇直言,經歷了去年iPhone15囤貨“甩都甩不出去”的窘境後,他之所以還囤貨iPhone 16,就是押注iPhone 16系列會被炒起來。“畢竟iPhone 16從外觀上來說,變薄了,尺寸也變大了。”
目前,拼多多、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均針對新款iPhone提供補貼。以iPhone 16 Pro 256G為例,蘋果官網8999元,拼多多、京東均補貼400元。在張奇看來,這“相當於剛開售就破發。”
果粉媛媛早就打算將手裡的iPhone12換成新款的16,不僅是因為手機早已到了該換的時候,也是因為被iPhone 16的攝像長焦功能種草。
不過,相比起外觀的調整,最讓媛媛心動的新功能,還是iPhone 16的相機控制按鍵,“一鍵就能啟動攝像頭拍照,同時AI識別,上課拍PPT、外出都很方便。”
但由於新款iPhone的AI功能2025年才能進入國內,媛媛並不打算從官網或電商平臺搶首發,“等到雙十一,還能再降500-1000元。”
圖注:黃牛價目表
圖源:字母榜截圖
越來越理智的果粉,似乎讓新款iPhone越來越難炒起來了。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蘋果 iPhone 16系列的備貨資料指引已更新至 8800萬臺,與 iPhone15系列大致持平。但首周3700萬臺的銷量,似乎低於蘋果的預期。
分析師郭明錤指出,iPhone 16 Pro系列出貨時間顯著低於15 Pro系列,除預購前備貨量增加外,從首週末銷量同比減少12.7%來看,關鍵還是在於需求低於預期。
作為資深黃牛,早在9月19日,張奇就給顧客提供低於官網價的iPhone 16,“壓價100-200元,9月20日順豐到付。”同時,9月19日張奇就能給顧客送貨上門,“iPhone 16 Pro 256G加價1000,最高的16 Pro 1T加價2000元。”
不過,隨著蘋果的功能革新越來越少,近兩年,“1T版本的iPhone百臺也就能賣出頂多十臺”,對於今年iPhone 16,張奇並不看好。
而在9月20日首發,當字母榜來到北京三里屯蘋果售賣點,圍在一旁的黃牛老杜表示,早上8點下著大雨,隊伍就已經裡三層外三層排到了店鋪外面。除了黃牛之外,多是散客來取搶到的首發iPhone 16。蘋果零售店僅允許已經搶到首發的顧客進入。
在停步圍觀的幾分鐘內,字母榜已經被不少於4位黃牛輪番詢問,是否出售或購買iPhone 16。
每當有拿著蘋果白色手提袋從門店走出的顧客,總有黃牛圍上前去當場加價,“iPhone 16 Pro普遍加300-500,沙漠金庫存太多了,頂多加價200元,iPhone 16 Pro 1T能加價600。”老杜表示,轉來的iPhone 16也會在現場以不低於800-1000元的溢價,加價賣給沒搶到首發的散客。
和表現不溫不火的iPhone 16相比,同一天正式發售的華為三摺疊的熱度高得多,儼然成為了新的“電子茅臺”。
“囤蘋果穩定回本,但紅利越來越少;囤華為一單就能大賺。”張奇笑稱,如今能否囤入華為三摺疊,已經是黃牛圈檢驗彼此身家的新標準。
官網售價最高21999元的華為三摺疊,不僅在華為線下門店沒有樣機展示,在線上也是“一機難求”。正式開售前,這款手機在華為商城預約人數超過600萬。9月20日早上10點開售後,各個版本均“秒沒”,目前華為商城內已顯示暫時缺貨。
“前2天,華為三摺疊最高炒到18萬元一臺,”因此,有門路買到使用者碼,並能囤的起三摺疊的黃牛並不算多,張奇避開風口,也就訂了兩臺,“9月19日1TB紅色款售價51000元,加價近3萬。”
“10:00準時卡點進,還沒來得及付款,頁面就崩了”,被三摺疊吸引的消費者鄭秋告訴字母榜,作為蘋果使用者,他對三摺疊螢幕也十分好奇,想給父母買兩臺當做國慶禮物,但等他10:08再次刷入,頁面一直重複顯示“訪問人數較多”“正在努力載入”,隨後就提示沒有了庫存。
同時,“華為三摺疊深度測評”衝上微博熱搜,某科技博主10分鐘的長測評影片,不過2小時播放量就衝破了10萬次。在小紅書平臺,#華為三摺疊屏手機怎麼搶購#的關鍵詞下,相關筆記已高達31萬篇。
10點開售後,這款手機的溢價下調——1TB紅色款48000元,黑色款42000元,張奇還是賣出了2單,淨賺了近4萬元。
“搶到一臺華為三摺疊,這個月可以躺平了。”9月10日,預約到華為三摺疊的某大三學生告訴字母榜,隨即就有黃牛加價2萬元收走。
在社交平臺上,搶華為三摺疊更是被戲稱為“空手套1萬的機會”,“可以不用,但必須得搶”的新財富密碼。
圖注:成為電子茅臺的華為三摺疊
圖源:字母榜截圖
分析師郭明錤則指出,最新供應鏈調查顯示,華為三摺疊的市場需求和熱度較高,2024年出貨量預測已翻倍上調,從50萬部上調至100萬部。
儘管相比起蘋果iPhone動輒千萬的出貨量,華為三摺疊更像是“物以稀為貴”,但憑藉噱頭十足的三摺疊,華為不僅迅速出圈,也為新旗艦Mate 70系列攢足了人氣。
當消費者紛紛收縮開支,不再頻繁更換最新款手機後,“求新”似乎成為了手機廠商們的唯一齣路。
華為選擇在iPhone 16開售的同一天售賣三摺疊款新機,成為了9月國內手機市場的最大亮點。而蘋果將iPhone 16系列與AI進行深度繫結,AI成為了iPhone創新使用者體驗的殺手鐧。
但是不同地區AI供應商的差異,也引發了果粉對“貨不對版”的擔憂。
在今年6月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宣佈與OpenAI合作,計劃將其GPT-4o整合到iOS 18、iPadOS 18和macOS Sequoia中。但由於各國監管要求,OpenAI無法成為蘋果的全球AI合作商。
在國內,6月20日有媒體報道,蘋果已與百度、阿里巴巴、百川智慧等中國AI大模型公司會談,以尋求本地合作。
“想入手iPhone 16,就是衝著蘋果和OpenAI合作,畢竟OpenAI的GPT-4o是全球最好的AI大模型。”果粉媛媛告訴字母榜,作為大學生,她幾乎每天都要使用到AI大模型翻譯、分析、整理論文,相比起國內的大模型,OpenAI的資料庫更為全面,在分析海外文獻時輸出結果也更加準確。
媛媛擔憂,如果購買國行版,是不是能有釋出會裡GPT-4o一般的AI功能體驗,“如果買國行,最後貨不對版,又怎麼售後呢?”
“不像硬體,蘋果可以透過建廠來把控零件標準,不同供應商的AI能力,蘋果則難以用統一的標準來判定。”某大模型從業者告訴字母榜,儘管AI成為iPhone 16最大噱頭,但不同地區的AI功能難以避免因供應商的不同產生差異,而這一問題短期內是不可解的。
更關鍵的是,AI並非是蘋果獨有的武器。
根據公開資料,2024年第二季度AI手機市場全球排名中,三星佔據36%的市場份額,小米位居第二,佔比22%。谷歌、vivo、OPPO、華為等公司也紛紛宣佈推出AI手機。
最早推出AI手機的三星,Galaxy 系列不僅能一鍵生圖,還可以內建通話即時翻譯,實現跨語言溝通等等。上季度,三星蟬聯了全球銷量冠軍,份額達到了20%。Counterpoint認為,三星這一切成績的取得,主要歸功於三星在AI技術上的創新應用,特別是三星Galaxy S24系列的暢銷。
相較之下,蘋果在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正面臨挑戰。儘管蘋果在今年5月破例實施了大幅降價優惠,但仍然難挽頹勢。
對於國內的使用者而言,蘋果Apple Intelligence次第落地的規劃,讓果粉很難在短時間內體驗到AI技術的加成。而雙11在即,蘋果是否會採取更激進的降價策略,AI有能否成為蘋果的救命藥,答案仍然是未知的。
(文中老杜、媛媛、張奇、謝恩為化名)
中產必須要調整預期了。樓市救市、地緣關係、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決策。
加入智谷趨勢年度會員,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胡潤TOP10的智谷趨勢 三十多位研究員 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中文網際網路正在消失,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代價。
現已漲價至299,前50人減免100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