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卓陣營把摺疊屏玩出花樣的第六年,蘋果終於要入場了。
近日有網友曝光了蘋果摺疊屏iPhone的“大全套”資訊,從外觀到供應商名單一應俱全,甚至連內部的銷量目標都給扒出來了。
看來首款摺疊iPhone是真脫離了“PPT”的概念階段,最早明年就能和大家見面。
有趣的是,早期傳聞蘋果會先試水三星Z Flip式的“小摺疊”,但根據爆料顯示,庫克選擇直接梭哈了大摺疊方案。
新機展開後尺寸將接近iPad mini大小,絕對是一款“巨屏”手機。
或許官方算過賬:與其和安卓廠商卷價效比,不如直接瞄準“買摺疊屏不眨眼”的高階使用者。
畢竟最便宜的iPhone 15 Pro Max都賣到萬把塊了,摺疊屏賣兩萬似乎也合理…
只不過一上來就玩這麼大,使用者真能接受這種“板磚”手機嗎?

老規矩,咱們先來盤外觀,這款摺疊屏iPhone預計將採用橫向左右大摺疊的設計。
尺寸上,新機展開後內屏尺寸達12英寸,相當於兩臺6.1英寸手機排列,屬實大得有點誇張了。

機身摺疊厚度約為9.2毫米,展開後單側僅4.6毫米,甚至比當前最薄的iPad Pro(5.1毫米)更薄。
這就有點強得離譜了,要知道三星曆經六年迭代的Z Fold系列,展開厚度都得有5.6毫米。

至於摺疊屏iPhone的螢幕供應商,目前曝光是由三星獨家供應,並搭配藍思科技研發的超薄玻璃(UTG),據說能抗10萬次摺疊——按每天開合50次算,夠用五年半。
藍思科技早在2006年就為初代iPhone量產玻璃防護屏,所以質量應該是穩了。

就是這成本太感人了,光螢幕被曝光就要100美元,大約720元人民幣,這會大家可以提前猜一下手機最終會賣多少了。
至於新機螢幕支撐架的材料還沒定,鈦合金、不鏽鋼、碳纖維目前都在考慮範圍內,不過廣東領益智造公司已經送樣了,希望能順利拿下。

接下來就是蘋果這款新機的最特別之處了——自研鉸鏈方案。
從早前曝光的專利來看,鉸鏈採用側面切割,內建填充物,從而減少對於柔性面板的擠壓,讓摺疊螢幕的摺痕得到徹底改善。

預計由安費諾或臺灣新日興供應,單套成本110美元(約790元),比某些國產手機整機利潤還高。

話說回來,蘋果想要打造一款摺疊屏產品並不難,能拖這麼久,就在於供應鏈一直曝光摺痕問題。

都用上這麼貴的零件了,相信蘋果在摺痕方面會給我們一個驚喜吧。

接下來咱們再看點硬核的配置,在影像能力上,摺疊iPhone的前置攝像頭將採用超穎透鏡(Meta Lens)超薄技術。
由大立光、舜宇與藍特科技聯合研發,後置主攝與超廣角鏡頭則採用玻塑混合鏡頭,兼顧光學效能與輕薄需求。

此外新iPhone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升級,那就是自主研發5G調變解調器。
別小看這個模組,當整合在A系列晶片後,不僅大大提升手機散熱效果,還能解決一直以來被吐槽多的訊號問題。

在續航方面,摺疊屏iPhone將採用兩片不鏽鋼殼電池,總容量約5000毫安時,還採用 3D 疊片技術,由 ATL獨家開發。
不過考慮到12英寸螢幕的耗電量,這個配置可能只夠“勉強夠用”,建議土豪們還是隨身備個充電寶。

最後生產方面,預計這款摺疊iPhone由富士康獨家代工,2027年立訊精密也會加入生產。
首批出貨量預計800萬至1000萬臺,2027年計劃增至2000萬臺,看來蘋果對這款新機還是相當有自信。

從整體來看,蘋果摺疊屏的供應商堪比“群英薈萃”,從三星供屏、富士康代工、立訊再到ATL等等,還是頗具誠意的。
也難怪分析師預測起售價直奔1.5萬-2萬元,這價格買到的不僅是手機,更是蘋果對供應鏈的頂級掌控力。
就是不知道後期維修使用者能不能hold住…

從長遠角度來看,摺疊屏iPhone依舊有很強的潛力。
當前摺疊屏市場正經歷“七年之癢”,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出貨量首現下滑,許多人開始厭倦“厚重貴”的摺疊機。
而此時蘋果入場,或許並不是“趕晚班”,而是正好來盤活市場,根據Counterpoint等機構預測,蘋果可能憑一己之力讓2026年摺疊屏市場增長30%。

蘋果不僅被市場被寄予厚望,在訊息曝光後網友對其也是期待滿滿。

還有網友非常贊同蘋果走高階化市場,去做大摺疊產品的策略。


如果摺疊屏iPhone真能掀起水花,別的不說,蘋果應該至少能把研發Vision Pro虧的錢都給賺回來。
至於能不能逆轉折疊屏手機市場的疲軟態勢,只能等釋出後續的反饋了。
早前庫克曾強調“iPhone創新遠未結束”,希望在2026年秋季,咱們又能聽到那句熟悉的“One More Thing”~

比亞迪徹底掀桌!智駕捲成白菜價,高階智駕首次進入7萬元車型

小米2025最神秘新品!這次要顛覆眼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