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陸
郵箱
說到高階智慧手機,就不能不提起摺疊屏。
目前高階摺疊屏市場(萬元以上)已經完全被三星和華為所佔據,作為另一高階智慧手機品牌蘋果目前在這一市場上並未推出任何產品。
但根據近期供應鏈訊息和多家海外媒體報道,蘋果首款摺疊屏 iPhone 的輪廓逐漸清晰,其技術突破、供應鏈佈局及釋出時間表均值得關注。
1
大摺疊先行,小摺疊或延後
根據多方訊息,蘋果首款摺疊屏 iPhone 預計於 2026 年秋季或年底釋出,這將是蘋果繼 iPhone X 後的第二款“期貨” iPhone,採用類似三星 Galaxy Z Fold 的大屏摺疊設計,展開後螢幕尺寸達 12 英寸,摺疊後為 6.1 英寸,展開厚度為 4.6 mm,摺疊後為 9.2 mm,並可能在展開後適配 iPad OS 的互動邏輯。

此前傳聞的“翻蓋式小摺疊 iPhone ”(類似 Galaxy Z Flip)雖被部分報道提及可能在 2025 年推出,但近期供應鏈更傾向於大摺疊優先的策略,小摺疊機型或需等待更長時間。

1
供應鏈核心合作伙伴曝光
根據外媒報道,蘋果摺疊屏的供應鏈已初步成型,中韓企業佔據主導地位:
三星將為蘋果提供柔性 OLED 面板,其技術優勢在於解決摺痕和耐用性問題,成本約 90-100 美元。此外,蘋果自研的轉軸技術成本高達 110 美元,目標是實現“無感摺痕”。

中國廠商藍思科技將供應 70% 的 UTG(Ultra-Thin Glass,超薄玻璃)訂單,康寧提供原材料。早在 2006 年,藍思科技就已成為蘋果的供應商,為初代 iPhone 量產玻璃防護屏。

如今,藍思科技不僅為 iPhone 提供玻璃,還為 iPad、Mac、Apple Watch 等多條產品線生產玻璃、金屬、陶瓷、藍寶石等材質。藍思透過中央減薄技術提升玻璃強度,計劃 2025 年擴產以滿足蘋果需求。
另外,韓國企業 Dowoo Insys 作為二級供應商,因為其減薄專利與蘋果方案高度契合。
富士康拿下摺疊 iPhone 獨家代工資格,電池部分採用雙鋼殼設計(鋼殼電池技術最早應用於 iPhone 16 Pro),容量為 5000 mAh,由新能源科技(ATL)開發 3D 疊片電芯技術。
1
技術創新:解決摺痕與耐用性痛點
蘋果在摺疊屏技術上的突破集中於兩大方向:
透過自研轉軸結構和三星的螢幕強化方案,蘋果試圖消除傳統摺疊屏的摺痕問題,而 UTG 玻璃的中央減薄處理進一步提升了抗裂性和輕薄度。摺疊屏支撐件可能採用金屬蝕刻或碳纖維材料,兼顧強度與輕量化。
鏡頭模組引入大立光、舜宇和藍特科技共同研發的超穎透鏡(Meta Lens)超薄技術和玻塑混合鏡片,可以簡單理解為超薄的鏡頭,有效解決現在鏡頭凸起問題,提升拍攝體驗。目前該技術應該只能用於前攝模組,短期內無法作為後攝鏡頭使用,由富士康和 LG 參與開發。
後置主攝和超廣角鏡頭採用大立光主導的玻塑混合技術,舜宇負責部分模造玻璃技術(不知是否會解決鬼影問題……)。
中信證券指出,蘋果入局摺疊屏市場將帶動 UTG 玻璃、支撐件等供應鏈企業爆發,並推動行業技術標準升級。若蘋果成功解決摺痕和耐用性問題,其產品可能成為高階摺疊屏市場的“標杆”產品,與華為、三星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此外,蘋果計劃在 2027 年後推出摺疊 iPad 和 MacBook,構建“摺疊生態”,進一步鞏固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領導地位。

1
摺疊屏的“蘋果時刻”即將到來
儘管蘋果摺疊屏裝置仍需等待 1-2 年,但其供應鏈佈局和技術路線已透露出明確訊號:這是一場關於螢幕技術、材料科學與互動體驗的全面革新。
2026 年,摺疊屏市場或迎來真正的“ iPhone 時刻”,而消費者與產業鏈的期待值,正隨著每一次爆料持續升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