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蘋果宣佈放棄造車後,每年的保留專案就成了"摺疊iPhone",年年都有傳聞出現,就是真機長啥樣始終連個影兒都沒見著,堪稱現代版《 狼來了 》。
眼瞅著摺疊屏手機熱度越來越高,三星、華為、小米都有產品在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了,慢工出細活的蘋果也坐不住了,終於被曝要定檔了。

近日,著名的顯示器分析師羅斯·楊(Ross Young)暗示,蘋果的首款可摺疊裝置可能會採用書本式的外形,預計2026年推出。
也就是說首款摺疊iPhone已經脫離了“PPT”的概念階段,正式進入研發了,要釋出成了遲早的事。

其實客觀來看,蘋果想要打造一款摺疊屏產品並不難,至於為啥拖這麼久,根據之前供應鏈多次爆料,蘋果對於摺痕問題非常在意,因此不斷想辦法研發更先進的鉸鏈以及更耐用的柔性屏。
說白了,就是對摺痕有點“強迫症”,而從最新曝光的蘋果摺疊屏鉸鏈設計專利來看,“0摺痕”的方式還真讓他們給找出來了。

那麼憋了這麼多年,蘋果的摺疊屏究竟會長啥樣?

首先,咱們先來聊聊這個剛曝光的新專利,不得不說蘋果腦洞還挺大的。
根據專利描述顯示,為了提升耐用性,蘋果改進了之前的鉸鏈設計,採用更復雜的傳動裝置作為鉸鏈,也就是巧妙地使用指狀物和月牙槽設計。

從圖片看,這是一種由相互連線的指狀物和摩擦離合器組成的鉸鏈結構,其分佈了四個很小的齒輪,並且分佈了6個靜態部件,形成月牙形槽。
這樣一來能讓每個環節實現相對旋轉,並將旋轉軸移至環節外部,這種設計大大增強了靈活性。

同時鏈節上設有新月形槽,用於容納銷釘,當裝置摺疊時,銷釘沿著新月形槽滑動,確保相鄰鏈節圍繞位於鉸鏈外部且在柔性顯示面板內的旋轉軸相對旋轉。

千萬不要小看鉸鏈裡的那些小齒輪,它們相互配合後,就組成了一個小巧卻非常能幹的離合器。這個離合器的職責就是提供恰到好處的摩擦力,讓鉸鏈能夠穩穩地把裝置固定在你想要它保持的角度。
簡而言之,就是用這些精巧的小齒輪來搞定鉸鏈的摺疊動作。當摺疊屏iPhone變換形態時,這些齒輪能減輕鉸鏈對螢幕的壓力,這樣不僅能減少螢幕上的摺痕,還能讓摺疊屏用得更久。

為了讓摺痕徹底消失,蘋果還上了一層“雙保險”,從另一份專利來看,蘋果還設想在裝置摺疊部分的玻璃內側進行切割,再填充聚合物材料,從而保持螢幕表面光滑,徹底消除摺疊屏手機中常見的“摺痕”。
可以簡單理解成,往螢幕裡填充了一層記憶海綿一樣的 “ 自愈 ” 材料,可以一定程度的修復摺痕。

在最終的呈現形態上,產品可能採用“書本式”設計,像開啟一本高階筆記本那樣優雅——至於什麼中間摺痕?不存在的。
毫不誇張地說,這幾項專利,讓蘋果摺疊屏iPhone實現了技術重大突破。

眾所周知,摺疊屏一直沒被大面積普及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目前市面上眾多產品因為鉸鏈帶來的摺痕,會嚴重影響螢幕的平整。
特別是使用時間過長,螢幕摺疊次數多了以後,這些摺痕會逐漸對螢幕的耐用性造成影響,最終縮短螢幕的使用壽命。

而蘋果之所以遲遲沒有釋出摺疊屏iPhone,就是在攻克摺痕問題,畢竟果粉的忠誠度這麼高,其中有一個簡單的原因,就是蘋果產品使用壽命足夠長。
對於摺疊屏這樣的產品,有“完美主義傾向”的蘋果當然也不想“自砸招牌”。

如今這項摺疊屏iPhone鉸鏈專利曝光後,也讓大家放了個心。
雖說蘋果對完美產品的追求是可敬的,然而只怕供應鏈無法達到其要求,因此眾多“果粉”只能苦苦等待了…

蘋果的“摺疊”玩法大家已經瞭解的差不多了,那麼問題來了,首款可摺疊產品還真不一定就是iPhone。據瞭解,上述的鉸鏈專利除了可以用在iPhone上,還能用在iPad、Mac,甚至Apple Watch上。
早前有傳言說蘋果可能會先推出摺疊屏iPad來試水。畢竟,比起摺疊手機,摺疊iPad的技術難度稍微低一點,而且實用性更高,像個大屏的“摺疊書”,畫圖、看劇、辦公全能搞定,順便還能秀一波科技實力。

而Wccftech報道也證實了這一點,稱蘋果原計劃在2025年帶來可摺疊iPad,不過很可能出現了延期,將推遲到2026年,因此推測,蘋果可能還是對可摺疊螢幕的技術仍然不太滿意,正等待鉸鏈機制的完善。
對此有網友也表示了支援,認為平板做成摺疊才是最優解。

話說這個選擇更符合目前的市場選擇,如果先做可摺疊iPhone的話,目前預計首款產品大機率會是個類似於Galaxy
Z Fold/Flip系列的小摺疊產品。
Z Fold/Flip系列的小摺疊產品。
畢竟小摺疊品類更為火爆,也更適合拿來試水。早前外媒也曾曝光過所謂摺疊iPhone的3D渲染圖,內外兩塊螢幕,確實是一款橫向內折的小摺疊產品。

然而客觀地說,目前的小摺疊屏手機依舊存在不少使用上的痛點。
首先,散熱問題無疑是小摺疊屏手機的頭號難題。由於其緊湊的物理結構,小摺疊屏手機在散熱方面的表現通常不如大尺寸的摺疊屏手機或者傳統的直板手機。即便搭載了高階旗艦處理器,實際能夠發揮出的效能可能也只有大約70%,有較為明顯的效能浪費。

最後還有個價格問題也很頭疼,如果是大螢幕手機,其實還是很好定價的,只要比iPhone16 Pro Max再貴幾千塊錢就行了。
但如果是小摺疊屏手機,價格反而有點尷尬。如果定價1萬以上,那對iPhone 16 Pro系列就不太公平,而太便宜也不太現實,更何況友商華為,已經將小摺疊屏手機的價格做到5000多,價效比更高,卷價格也不是條明路。

無論是定價還是品控,只要稍微不留神,可能就要翻車了,所以說iPhone摺疊屏手機,真的是很難搞。

從大家的態度來看,對蘋果摺疊屏產品普遍還是挺期待的,假如蘋果真的出了摺疊屏,而且能夠像現在爆料的這樣解決摺痕、提高壽命,並且擁有更好的副屏軟體適配的話,或許真的會像當年 iPhone X一樣轟動科技圈。
別的不說,蘋果至少應該是能把研發 Vision Pro 虧的錢都給賺回來…

還有網友建議走高階化市場,去做大摺疊產品。


還有網友認為,摺疊屏手機始終無法撼動直板手機的地位,最終也只會成為小眾產品。


當然了,還有網友推測,蘋果最終或許就不會推出摺疊屏產品,畢竟Vision Pro就沒大賣…

不管怎樣,摺疊手機的競賽已經開始,它們為長久以來鮮有新意的手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場競爭不僅僅是技術和創新的對決,更是對未來智慧手機的一次大膽探索,不知道蘋果還能像當初一樣再次驚豔世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