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聖誕舞會和新年酒會頻密出現之際,亞洲週刊跨年思想派對另樹一幟,擦出智慧火花,喝一杯思想雞尾酒,圍繞兩岸四地融合,提出對未來的期許與判斷,在多元化討論氛圍中,喝出謹慎樂觀的味道。
這是跨年的腦力激盪。十二月二十八日,《亞洲週刊》跨年思想派對在香港大學舉行,港大中國商業學院是合作伙伴,主題是《二零二五大預測》,在聖誕舞會和新年酒會頻密出現之際,亞洲週刊的思想派對卻另樹一幟,預測未來十二個月的世界趨勢,探討特朗普上臺後的變局,俄烏和中東戰爭延宕,東盟經濟蓬勃發展,中國與亞洲又如何走出獨屬於自己的前進之路?香港和大灣區融合的未來,澳門的創新能力,兩岸四地的融合的未來如何?
出席者包括不同行業精英,與四位講者不斷形成思維碰撞,擦出很多智慧的火花,喝一杯思想的雞尾酒,從各行業的多元化角度,提出了跨年的思考與對未來的期許。
這次思想派對的四位講者包括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院長劉寧榮,臺灣《中國時報》前總編輯、中央社前董事長、亞洲週刊專欄作家陳國祥,「進念 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亞洲週刊專欄作家胡恩威,與澳門科技大學創新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韓子天教授。
思想派對主持人、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在開場致辭表示,今天派對沒有提供雞尾酒,但希望有思想的雞尾酒,也有精神的三明治。他提出了「新亞洲世紀」興起,擁抱和平與繁榮,與歐美的動亂恰恰成為對比,新亞洲世紀也是在中國模式外溢,將中國電動車、網購、移動支付等數字化生活擴大,指出二零二五年是屬於亞洲、世界目光聚焦於亞洲的一年。由於西方處於意識形態內戰,被「覺醒文化」撕裂,被血腥戰亂裹挾,亞洲反而能夠在世界舞臺上脫穎而出。
邱立本指出,新亞洲世紀興起,依靠儒家文化的強大基因作為內推力,刻苦勤勞,拒絕戰亂,擁抱和平與繁榮,而德國思想家韋伯所強調的新教倫理,長期支撐西方的資本主義發展,如今卻是不斷流失,造成歐洲經濟衰退,英國德國還經濟負增長,美國思想內戰,與新亞洲的蓬勃生機,形成鮮明的對照。
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港大中國商業學院院長劉寧榮,長期觀察中美關係與全球發展趨勢,他演講的題目是《特朗普2.0與中美變局》,深入探討特朗普二次上臺後對於中國、對於世界的巨大影響,指出在特朗普上臺後,美國有幾大影響是中方不能低估的。
首先,不能低估特朗普此次「革命」帶來的衝擊。在他看來,特朗普的崛起是美國政壇風向的一次逆轉,右翼勢力抬頭並非只是一時民粹潮流。特朗普針對政府體制的改革少不了矽谷勢力的「投誠」助力,他在第一任期影響力不足與他缺乏「技術」背景不無關係,而他成功匯聚矽谷右派的支援,將會彌補他這方面的不足。
馬斯克引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向美國官僚體制磨刀霍霍,成功率很大,而中國類似的部門體改委相對而言對中國的體制衝擊力度有限。因此,他預估,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影響力將會比第一任期要更大。
其次,不能低估美國向內轉向趨勢。劉寧榮認為特朗普政府治下的美國向內求索、關注自身發展、不注重向外擴張等發展並非口號,主要遵從以下趨勢:門羅主義復活,強調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在西半球影響範圍中強化自己的霸主地位;從國際事務中抽身,不再將大國責任置於本國利益之上。而後,不能低估美國正在復甦的製造業力量。同時,不能低估中美之間在科技領域的持續對抗。劉寧榮認為特朗普政府將會某個程度內延續拜登的科技戰政策,對中國形成包圍。
美國的對華關稅政策也是必然,雖然這會刺激中國對東南亞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但這些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與越南等作為中國產業鏈的延伸,貨品加工後最終仍是送往美國,它們也會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有所顧忌,甚至認為充當中國產業鏈的跳板是一種風險,因此美國市場的影響力不容忽視。總體而言,劉直言世界將進入以中美為領導的大國對抗時代,中美惡鬥將延續至少三十年,悲觀來講或將延續半個世紀。
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朗普2.0時代,劉寧榮認為中國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來進行應對。第一,中國能否成為全球南方世界的領袖,尤其是在經濟合作層面,是在變局下的重要課題。利用好一帶一路計劃進行合作來應對美國製裁是值得考慮的良法。第二,有沒有辦法提高內需,來促進中國經濟復甦發展。現時中國內需僅佔GDP的五成,這個比率在很多發達國家甚至高至七成五,說明中國消費市場亟需改革的事實。但現時年輕人不婚不育,構成挑戰,因此未來工作方向或將集中在教育、養老服務的升級,以刺激和發展內需。第三,在高階的製造業行業,能不能保持與美的持續競爭力。劉談到,要向美國學習,因為美國人永遠處於焦慮狀態。但無論怎樣,中國不用懼怕,只需要做好充分準備來應對這場變化所帶來的衝擊。
劉寧榮演講後,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前院長郭啟興提出有關中美開戰的可能性問題。資深媒體人、企業家謝悅漢也提出,美國軍工業的力量是否希望臺海開戰,希望全球各地的戰火不斷?劉對此給出的答案是臺海不會開戰,自己從小在福建長大,當時為了備戰,日子過得很苦,然而現在福建發展良好,他最近才回去福州老家,也去了廈門,到處都是建設,改善民生,根本不在備戰狀態,戰爭代價很高。中美也都不想為臺灣打仗。他認為戰爭熱點或在南海,特別是在菲律賓。
有一位提問的聽眾是來自暨南大學政治學博士生、首飾行業創業者王靖欣,她指出目前在內面對內需下行、同行內卷嚴重,對外出口難,競爭、阻礙重重,兩大問題如何破解?劉寧榮認為從業者找出自身獨特、唯一的長處非常重要,要深入瞭解消費者,創造新的需求。
邱立本也補充道,其實內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要把危機與壓力轉化為轉機與動力,讓中國更有憂患意識。一位提問者提到中國被指破壞國際秩序。劉響應指,美國上世紀最大的兩個商業競爭對手——歐日——都是美國當初扶持發展物件。教訓是中國要成為全球南方的領袖,在綠能方面推進「馬歇爾計劃」,助非洲拉美髮展並建立巨大市場。


掃碼或點選“閱讀原文”獲取課程資料
如果感覺內容不錯歡迎在文章下方“一鍵三連” 也可以點選左下角⬇頭像關注並且🌟星標這樣新文章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列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