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可以掃的△

△我是可以掃的△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更多北美
精彩資訊盡在加拿大樂活網 (lahoo.ca)

[加國報告 Canada News編輯]
202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已進入關鍵階段,在競選過半之際,面對美國加徵的高額關稅和中國的報復性反制措施,加拿大政壇風雲激盪。
近日,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暫停”競選活動,迴歸渥太華處理政務,但面對多方壓力,他的表態顯得謹慎而有限,引發了關於其作為領導人應對國際經濟危機能力的廣泛質疑。
而對於加拿大當前在貿易戰中,面臨來自中美兩方的“雙面夾擊”左右為難的局面,加拿大西部的省長們則呼籲總理卡尼應該積極尋求與中國談判。




△我是可以掃的△
卡尼迴歸政務,面對特朗普關稅壓力
本週五,加拿大總理卡尼出席內閣委員會會議後,短暫出現在公眾面前。他強調了特朗普政府新一輪關稅措施帶來的嚴峻挑戰,尤其提到美中貿易戰的升級、“金融環境明顯收緊”、全球經濟初現放緩跡象以及“加拿大經濟,尤其是勞動力市場受到的負面衝擊”。
“我們已經指示官員確保下屆政府,無論加拿大人選擇誰執政,都將為與美國展開談判做好最充分準備,”卡尼表示,並透露與美國總統達成一致,談判將於5月初開始。
然而,卡尼隨後迅速離開現場,未回答任何記者提問,與他一同出席會議的內閣部長們也保持沉默。這種“保持距離”的態度引發了外界對其政治透明度與危機溝通能力的質疑。
中加關係緊張,西部省長呼籲與中國展開對話
當前,加拿大在貿易戰中面臨來自中美兩方的“雙面夾擊”。中國對加拿大的油菜籽、豌豆、海鮮和豬肉等出口產品加徵100%反制性關稅,以回應加拿大支援美國對中國電動車、鋼鐵和鋁材“傾銷”行為的指控及相關加稅舉措。
對此,阿爾伯塔省省長丹妮爾·史密斯(Danielle Smith)和薩斯喀徹溫省省長斯科特·莫伊(Scott Moe)在兩天內連續發聲,呼籲卡尼政府採取更積極的外交手段,以修復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你需要更加大膽地主動與中國接觸,即使在選舉期間,也應該開啟外交對話。”薩省省長莫伊直言不諱地說。他指出,省級政府正在積極與中加大使聯絡,並推動次國家層面的交流,“但最終,還是聯邦政府必須站出來,提供接觸和解決方案。”


△點選這裡△
阿省省長史密斯則明確表示,她不認為對美或對中徵收報復性關稅是有效的解決方式。“在一場貿易戰中,沒有贏家,”她表示,並公開支援保守黨領袖皮埃爾·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加大對卡尼的政治施壓。


“看守政府”與競選身份交織,引發政治爭議
卡尼作為現任總理與自由黨領袖的雙重身份,也引發了保守黨陣營的質疑。
保守黨候選人鍾邁可(Michael Chong)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批評:“這已經太過分了。看守政府慣例(caretaker convention)何在?樞密院事務辦公室又在哪裡?獨立公務員為何沒有給予中立建議?”
【編者注】
“Caretaker government”是一個政治術語,特別常見於議會制民主國家(比如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
它指的是,在大選期間,現任政府雖然仍然執政,但不再推動重大政策、不作長遠承諾,以“臨時管理員”的姿態維持國家運作,等待選舉結果出爐、下一屆政府正式組成。
這時候,政府就變成了一個“看守”性質的政府,“看門人”、“臨時值班”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在加拿大,每次聯邦選舉開始時,現任政府雖然技術上仍掌權,但會自我約束,不簽署長期協議、不進行敏感外交行為,這就是在履行caretaker convention(看守慣例)。
而這次馬克·卡尼在競選中“暫停競選、迴歸總理身份”時就引發爭議:他到底有沒有逾越“看守政府”的界限?
不過,加爾頓大學諾曼·帕特森國際事務學院憲政專家菲利普·拉加賽(Philippe Lagassé)則認為,卡尼在遵守“剋制原則”的前提下,依然擁有完整的總理許可權。
“問題不在於‘看守政府是否允許’,而應是‘看守政府是否會不鼓勵’,只要卡尼保持克制,他就有權做任何總理通常會做的事情。”
保守黨發力抨擊卡尼,強調自身經濟治理歷史
保守黨領袖皮埃爾·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則趁機質疑卡尼作為“危機管控者”的能力。他指出:“自由黨和卡尼的選戰策略,就是讓你忘記他們的執政記錄和物價、犯罪等問題,只記住他承諾能應對特朗普。”

波利耶夫指出,自卡尼執政以來,加拿大面對的美方關稅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增無減。“看看現實,其他國家都爭取到了特朗普關稅的暫停期,加拿大卻還在承受更高的貿易壓力。”
他還回憶起保守黨執政時期,強調斯蒂芬·哈珀與吉姆·弗萊厄提在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引領加拿大度過難關”,而卡尼當時不過是加拿大央行行長。
加拿大尚未獲得緩衝期,報復性關稅難解民困
目前,美國對加拿大實施了所謂“邊境關稅”:包括對非《美加墨協議》(CUSMA)產品徵收25%的關稅,石油、天然氣和鉀肥除外(這三類產品徵稅率為10%);同時,對鋼鐵、鋁材及汽車產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
作為回應,加拿大也對約945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徵收對等反制關稅,預計可從加方進口商與消費者支付的關稅中獲得約2400萬美元的財政收入。
相比之下,美國白宮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已有超過75個國家”主動聯絡特朗普政府尋求談判,“他們聽從特朗普總統‘不要報復’的警告,因此獲得了90天的暫停期和大幅降低的‘對等關稅率’。”
然而,加拿大並未被納入這份“優待名單”中,談判仍在籌備階段,出口商與消費者所承受的壓力已日漸加劇。
選戰背後的“實戰外交”
隨著大選進入最後兩週的衝刺階段,如何處理與美國的經貿摩擦、是否對華展開實質性對話,將成為考驗候選人外交智慧與經濟治理能力的重要關口。

對於卡尼而言,既要承擔執政責任,又要面對選戰挑戰,他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加拿大在這場三方貿易戰中的走向。
在全球經濟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加拿大是否能做到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一切還未有定數……
參考連結:
https://www.thestar.com/politics/federal/mark-carney-faces-calls-to-negotiate-with-china-as-donald-trumps-tariffs-hit-canada/article_60908551-c59e-4eed-9adf-83cb22363ded.html

△我是可以掃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注: 如想第一時間看到加國報告最新資訊,請點選本號首頁右上角,新增“星標”
。

編輯:多倫多生活
責任編輯:馬家輝
出品:加國報告
微信ID:Canadanews
當天匯率
1 加元=5.15人民幣
1 美元=7.31人民幣
全加拿大華人都在關注加國報告,就差你了

歡迎關注加國報告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