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河南70後在香港拿下133億IPO

De-SPAC的資本豪賭。
來源 | 融中財經
作者 | 呂敬之
當風口上的AI與新能源吸走資本目光時,一位河南70後正在紅海中翻出藍浪。
3月10日,找鋼產業互聯集團ZG-Group(以下簡稱找鋼集團)以每股10港元的發行價登陸港交所主機板,股票程式碼為6676.HK,簡稱找鋼集團-W。
上市首日,報11.38港元/股,初入資本市場,表現穩健。
在上市儀式上,找鋼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東表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發展產業網際網路平臺。
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必將成為令人矚目的新賽道,作為這一領域的典型企業代表之一,找鋼集團必將繼續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奮勇向前,為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大價值!”
這一成功上市的背後,是一段充滿波折與挑戰的創業歷程,以及對創新上市方式的勇敢嘗試。
找鋼集團創始人王東曾是河南教育學院的大學教師,後決定投身鋼鐵行業。
2012年,他帶領11人的團隊在上海居民樓裡創立了找鋼集團,以“撮合+自營”模式切入萬億鋼鐵市場。
透過前端撮合交易打破資訊壁壘,後端整合物流、倉儲等服務,找鋼集團迅速崛起。
上線首日即達成167噸鋼材成交,吸引眾多頂級風投,2018年估值達79.3億元。
然而,找鋼集團的上市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2018年首次衝刺港股IPO時,因自營業務佔比過高,王東認為自營雖然賺錢,但伴隨著高庫存,模式並不健康。
於是砍掉過億的利潤,終止赴港上市,開啟了找鋼集團的轉型,自2019年起逐漸轉型為鋼鐵電商平臺。
2023年,找鋼集團選擇以De-SPAC方式上市。
De-SPAC是一種透過特殊目的併購公司(SPAC)與目標公司合併實現上市的創新方式,具有獨特優勢。
其定價由發起人與目標公司股東協商,目標公司定價話語權更大,同時引入獨立第三方投資者(PIPE),降低估值風險。
發起人主導上市過程,節省目標公司精力,且相比傳統IPO,時間更短、流程更簡單。
據悉,找鋼集團透過De-SPAC模式登陸港股,是中國境內第一家透過這一模式在港上市的企業。
此前,找鋼集團透過PIPE投資人已經募集資金約5.326億港元。
PIPE投資者包括徐州臻心、東英資管、東方資產管理、托克香港、寧海真為、許昌產業投資、Spring
Prosper Pte. Ltd.及鄭州誠信等。
找鋼集團的上市歷程,是無數創業者在困境中求變、創新的縮影。
其成功也證明了De-SPAC作為創新上市路徑的潛力與價值,為更多企業提供借鑑。
01

從教師到百億鋼貿帝國掌舵人

一位70後創業者帶著他的“鋼鐵電商帝國”殺出重圍。
3月10日,找鋼集團登陸港交所,創始人王東的名字在投行圈掀起波瀾——
這位曾經的大學教師,用十餘年時間將傳統鋼貿生意裝進數字化引擎,不僅讓首鋼、IDG、經緯、真格等頂級風投機構豪擲數十億押注
更憑一個“撮合+自營”模式撕開了萬億鋼鐵市場的缺口。  
時間倒回2008年。
還在河南教育學院捧著“鐵飯碗”的王東,想要跳進鋼鐵行業這片紅海。
彼時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價格倒掛,經銷商層層加價的傳統模式讓產業鏈苦不堪言。
在鋼鐵行業擔任高管的幾年間,他親歷了行業“上午報價下午作廢”的混亂,也嗅到了產業網際網路的商機。
2012年,他帶著11人的初始團隊在上海居民樓裡敲下第一行程式碼,找鋼集團橫空出世。  
最早,王東曾對找鋼集團有過形象介紹。
他稱,淘寶是撮合買賣雙方在淘寶平臺交易,餓了麼是撮合餐廳與食客交易,滴滴是撮合計程車和打車人交易;
而找鋼集團是撮合上游鋼企、鋼貿商與下游製造、建築等行業企業的線上交易平臺。
這個“鋼鐵版淘寶”的顛覆性在於:
前端用撮合交易打破資訊壁壘,讓鋼廠、經銷商、終端使用者即時透明交易;
後端整合物流、倉儲、加工服務,把原本需要跑斷腿的採購流程搬到線上。
上線首日167噸鋼材成交,第二年GMV突破60億,找鋼集團像一匹黑馬衝進資本視野。
創立之初,找鋼集團就吸引了兩大明星資本:險峰長青和真格基金。
2011年,險峰長青創始人陳科屹投資找鋼專案時,和三位找鋼創始人僅僅談了一次,就決定要投資。
因為他看到了鋼鐵市場和網際網路對傳統供應鏈之間的巨大空間,這意味著巨大的機會和財富。
紅杉中國、IDG資本等明星機構隨後入場。
在2018年,找鋼集團完成最後一輪融資時,估值已飆升至79.3億元,成為產業網際網路賽道當之無愧的“獨角獸”。
截至2024年9月30日,找鋼集團平臺交易噸量超4130萬噸,同比增長21.1%;
GMV達1529億元,同比增長11.61%;
對應的,2024年前三季度,找鋼集團營收入達11.41億元,同比增長41.68%;
毛利3.21億元,同比增長21.68%。
02

由重轉輕的運轉模式

找鋼集團也並非高枕無憂,企業仍在持續虧損。
2021年-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產生淨虧損2.74億元、3.66億元、4.69億元及0.54億元,累計虧損超11億元,主要由於經營開支高於所產生的毛利。
與此同時,在負債方面,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末,找鋼集團的短期借款為6.03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4.36億元,無法覆蓋短期負債。
但眼下值得期待的資料是,2024年前三季度經調整EBITDA利潤為708.6萬元,同比增長109.83%。
公司稱,已進入盈利拐點。
翻開找鋼集團的招股書,45項專利和288項軟體著作權印證著王東的硬核邏輯——
產業網際網路不是燒錢遊戲,得用數字化重構生產關係和利潤分配。
如今,這個從鋼鐵貿易裡生長出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已把觸角伸向化工、煤炭等大宗領域。
或許正應了那句話“敢在傳統行業裡做重模式的人,要麼是瘋子,要麼是下一個傳奇。”
找鋼集團並不是第一次衝刺IPO。
2018年找鋼集團首次衝刺港股IPO的時候,曾經引發市場對其模式的深度質疑。
因為當年自營業務佔比高達86%,王東認為,自營雖然能夠產生利潤,但也面臨鋼鐵價格的波動,規模增長越大,庫存累計越多。
2019年,公司主動終止上市程序,開啟了平臺化轉型。 
2019年起,找鋼集團逐漸減少中國自營業務規模,計劃從重資產運營模式向輕資產運營模式轉型。
在2023年5月19日的找鋼集團區域合作伙伴大會上宣佈,公司已經完成“平臺化”轉型,徹底放棄自營業務,成為一個純粹的鋼鐵電商平臺。
這一決策為2023年借道SPAC上市埋下伏筆:
輕資產模式既符合港股新規對科技公司的定位,又規避了美股對中概股的監管高壓,最終以De-SPAC創新路徑破局。
某種意義上,平臺化轉型成為找鋼集團的“成人禮”——
戰略收縮後的聚焦,恰恰驗證了產業網際網路的終局不是取代誰,而是重新定義價值分配。
03

De-SPAC

“資本快車道”的狂飆

經歷幾次波折,今天找鋼集團成功以De-SPAC模式於港交所掛牌上市。
當找鋼集團帶著百億港元估值殺回港交所時,資本市場突然意識到——
這場“上市突圍戰”的幕後主角不只是投行,還有一張名為De-SPAC的底牌。
深究De-SPAC的生存邏輯,本質是傳統IPO制度下的創新方案。
De-SPAC上市方式是一種透過特殊目的併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簡稱SPAC)與目標公司合併,從而讓目標公司實現上市的過程。
以下是關於De-SPAC上市方式的具體內容:
De-SPAC上市方式的關鍵流程節點包括:
首先,SPAC發起人需找到合適的目標公司,作為併購物件。
接著,發起人與目標公司股東進行併購談判,同時引入獨立第三方投資者(PIPE),為交易提供資金支援。
之後,SPAC公告併購交易條款,證券交易所按新上市規定對交易進行審批。
隨後,SPAC投資者對併購交易和贖回權進行表決。
若表決透過,SPAC與目標公司合併,變為普通上市公司。
De-SPAC上市方式具有多方面的優勢。
其一,與傳統IPO相比,De-SPAC定價由發起人與目標公司股東協商確定,目標公司在定價過程中有更大話語權,同時PIPE投資者提供客觀定價參考,降低估值風險。
其二,SPAC發起人主導整個上市過程,目標公司可節省精力專注業務發展。
其三,相比傳統IPO,De-SPAC上市時間更短,流程相對簡單,適合急於上市的企業。
然而,De-SPAC上市方式也存在一些挑戰。
一方面,SPAC上市可能導致原股東股權被大幅稀釋,進而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另一方面,由於交易模式限制,目標公司最終成交價可能低於IPO價格。
此外,在SPAC運作的前半場,目標公司僅能被動接受SPAC上市的融資及部分PIPE投資者的預先承諾投資。
關於De-SPAC上市的一些常見問題也包括目標公司股東是否需要承擔發起人股份產生的攤薄效應,這取決於合併過程中目標公司股東對SPAC股份的每股認購價。
此外,De-SPAC上市門檻相對較低,沒有歷史業績、資產和經營年限的要求。
2023年,Aquila協議與找鋼產業互聯集團進行業務合併,後者運營著全球最大的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臺。
合併後,找鋼產業互聯集團作為繼承公司於聯交所上市。
該公司及目標公司已與8名PIPE投資者訂立投資協議。
該等PIPE投資者為徐州臻心、東英資管、東方資產管理、托克香港、寧海真為、許昌產業投資、Spring Prosper Pte. Ltd.及鄭州誠信。
根據協議,該公司向PIPE投資者發行PIPE投資股份,價格為每股PIPE投資股份10元,所得款項總額5.326億元。
將用於透過數字化增強繼承集團的服務組合;拓寬繼承集團的買家群體並增加買家黏性;強繼承集團的技術實力;探索跨行業擴張;及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這恰恰暴露了De-SPAC的核心:
上市不僅是終點,更是繫結戰略資源的起點。
資料顯示,美股SPAC合併案中,34%的企業會引入SPAC發起人的產業資源,而在傳統IPO中,投行承銷商往往在上市後即刻撤退。
找鋼集團的成功上市是一場成功的創新,是運營模式和上市模式的商業與資本化的雙重創新。
在接下來的競爭中,找鋼集團如何持續創新,更加值得期待。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