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 · 主播 | 楊槍槍

腹有詩書氣自華。
各位親愛的書友大家好,我是楊槍槍,歡迎來到本期精華版解讀。
今天,我們要講的書,是作家李正的《成為雍正》。

黑料滿天飛的帝王
提起雍正,我們可太熟悉了,畢竟近十年的清宮劇裡,雍正算得上最忙的人了。
這不,一會是《甄嬛傳》裡薄情又多疑的“大胖橘”,一會又在《步步驚心》、《宮鎖珠簾》裡大搞權謀,為奪皇位各種不擇手段。
也不知道雍正是怎麼“得罪”了編劇們,經過這麼一番演繹,雍正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成了謀權篡位的陰謀家、殘害兄弟的冷血派,推行文字獄的大暴君……
其實,這也不怪編劇們,畢竟就連清朝自己的史書文獻,都對雍正的事情含糊其辭、模稜兩可,搞得雍正的風評一直不咋好。
就連我們熟知的“康乾盛世”,也自動過濾了他,彷彿他就是個可有可無的“過渡皇帝”一樣。
那麼,雍正的風評為什麼這麼差?
真實的雍正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夾在康乾盛世之間的雍正時代,社會風貌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要講的這本書《成為雍正》,將為我們一一解開謎團。
《成為雍正》這本書的作者李正,是國內一所重點高中的歷史老師,與此同時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活躍在網際網路上的歷史大V,自稱“三觀正直一把尺,紮紮實實講歷史”。
瞧瞧這自我介紹,就能看出李老師是個實力派。
而這本《成為雍正》也的確沒有辜負李老師立下的flag。
這本書寫得非常有意思,既沒有正史的枯燥,也沒有野史的胡鬧。
他在《清實錄》《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等一手史料的基礎上,以人物為主線,從君臣、兄弟、姐妹、父子等多個側面,為我們還原出一個“工作狂+改革家+真性情+真文藝”的立體雍正。
在書中,我們既可以感受到“九子奪嫡”的驚心動魄,也能體會到“國家改革”的苦楚艱辛,更感嘆雍正“繁忙的一天”竟比我等打工人還辛苦……
好,那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李正老師的講述,來重新瞭解雍正、認識雍正。


職場裡的邊緣人
真實的雍正,遠比影視劇裡複雜得多。
當阿哥時,他還不叫雍正,而是胤禛,排行老四。
這老四出生時,康熙剛剛二十四歲,風華正茂。
老四的生母烏雅氏出身普通,當時甚至連封號也沒有,是個後宮裡的小透明。
好在,老四趕上了好時候,那時清朝為了避免外戚崛起,規定了一條特殊的制度——生母不養。
所以老四一出生,就被過繼給了康熙的寵妃——皇貴妃佟佳氏。
佟佳氏一族是康熙朝的望族,清朝前期就出了108位中央官員和577位地方官員,被人戲稱為“佟半朝”。
被過繼給貴妃佟佳氏,應該是老四的一件幸事了。
一是因為養母地位高、受寵愛,而且自己沒有子嗣,二是因為佟佳氏有個弟弟,名叫佟佳·隆科多,這可是康熙晚年的絕對親信,也是老四最終得以成功繼位的最大功臣。
六歲時,老四開始進入上書房,和兄弟們一起學習,他刻苦努力,文化成績非常不錯。
並且他對自己的老師非常崇拜,對老師剛正不阿、嚴以修身的態度充滿崇敬。
因為早早就有了對自我的道德約束和內心準則,所以老四少年時,大機率是個清高且不容易妥協的人。
一個例子就是,當時宮廷內發生了一件荒唐事,老四被二哥踹下臺階,當場昏迷。
這件事很不光彩,讓皇家和老四本人都很掉面子。
而且查閱康熙朝的歷史文獻,發現在康熙的那麼多皇子裡,老二隻揍過老四一個人。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兄弟失和,以至於拳腳相加呢?
據雍正自己回憶,之所以被打,是因為他恪守禮法,不願意參與二哥的胡作非為。
這件少年時代的事情,讓我們對雍正的性格可以窺見一二。
要知道,老二不到兩歲就被立為了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周圍更是集結了一大批的追隨者。
對這位太子哥哥,無權無勢的皇子們絕對是恭恭敬敬的,老四卻敢正面硬“剛”,可以說是“威武不能屈”了。
正因為心中有自己的準則,所以看得出,老四多少是有些不合群的,也難怪他成年後總是以“孤臣”的姿態出現,少年時的他,就很是孤單了。
老四十二歲時,養母佟佳氏就過世了,生母烏雅氏的心思,又都在弟弟老十四身上,對他並不怎麼上心。
父親就更不用說了,兒子們一個個都太優秀了,他又怎麼會對“喜怒無常”的老四多看幾眼呢?
況且我們的四阿哥還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騎射功夫太差,在早期的軍事行動中毫無建樹。


四阿哥的職場突圍
這時候的老四,對皇位可以說是毫無覬覦之心。
他心心念唸的,就是怎麼改善自己的處境,別在晉升中被屢屢“卡脖子”。
畢竟武功上,他沒有大哥的驍勇善戰;謀略上,他沒有三哥的軍事謀略;為人上,他沒有八弟的八面玲瓏;權勢上,他沒有太子的先天優勢。
但是老四知道,職場跑得快,全靠老闆帶。
所以他抱緊康熙的大腿,拼命地討好老爹康熙。
武的不擅長,咱就來文的。
老四努力發揮自己的文學天賦,逮著機會就吟詩一首、為父唱讚歌。
於是“老闆”父親不管到哪,開啟“朋友圈”都能看到兒子的“溢美之詞”。
除此之外,在別的皇子都追求書法自成一家時,老四卻刻意模仿康熙的筆法,這一招還真就得到了康熙的褒獎。
再比如,康熙前腳派人畫了張《耕織圖》,表現自己對農業的重視。
老四後腳就也找人畫了一組,並把原圖裡趕牛老農的臉,換上自己的臉。
他幾乎是赤裸裸地在拍老爹的馬屁,並且告訴老爹,自己同樣重視農業發展,甚至願意身體力行。
除了這些面子工程,老四對康熙佈置的工作任務,完成得也是盡心盡力,連視察水利工程也是親自下場,親力親為。
除了贏得“上司”老爹的好感,老四和兄弟“同事”也努力搞好關係,營造“兄弟友好型”人設。
為此,在建造貝勒府時,他主動申請和老八、老九、老十挨著,加強和“八爺黨”的聯絡。
上下左右都打點好後,30歲的老四,職場處境終於有所改善。
但不同於老大、老八這些人對皇位的覬覦,此時的老四,處境和實力都不足以讓他產生奪嫡之心。
但在老四31歲那年,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了——皇太子被廢。
亂局之下,眾皇子的表現各不相同,有的人一敗塗地,有的人就此隕落,有的人則開始嶄露頭角。
在這場命運大考中,老四拿到了最高分。
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升級打怪的奪嫡之路
那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太子從小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皇位等著就到手”的日子,日子長了,就覺得一切都心安理得,對給予自己這一切的老爸康熙,也沒什麼感恩之心,平日裡也不主動關心關愛,這讓康熙十分惱火。
我們知道,康熙是一個童年時期極為缺愛,對親情十分看中的皇帝。
現在,這個傾注了無數心血的兒子,卻對自己這麼冷漠,康熙很生氣,後果也很嚴重。
再加上反太子黨的添油加醋,康熙不僅處死了太子最信賴的大臣和侍從,還把太子的兄弟們封王加爵。
一番操作之後,太子的精神變得高度緊張,甚至精神恍惚,行動異常,竟然在巡幸塞外時,晚上偷偷到康熙帳篷旁偷窺起來。
以我們今天的視角看,太子可能只是覺得白天做了錯事,心裡惴惴不安,夜裡想去看看康熙的精神狀態,是不是還不高興?
需不需明天做些什麼彌補一下?
可大哥卻跑到康熙那告發,說太子這是想要行刺皇帝,謀求提前上位。
趕巧這天康熙心情很不好,加上第二天一早收到訊息,十八阿哥病逝了,悲憤交加之下,康熙直接廢除了老二的太子之位,並將他圈禁起來,由老大押解回宮,和留守的老四一起看守。
這就是著名的“廢太子風波”。
風波一起,朝堂中暗流湧動。
老大第一個跳了出來,在康熙面前各種詆譭老二。
這時候康熙已經緩過神來,覺得自己之前衝動了。
再看到老大這個急於表現的樣子,心裡也明白了幾分,當即宣佈,“就算太子被廢了,也輪不到你老大來當太子”。
這下好了,老大直接拿了零分,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可老大心有不甘啊,又去找康熙,說“老爸您覺得我不適合當太子的話,那我就推薦老八吧!之前有個相面的說老八有大貴之相。另外,您要是想殺老二又下不去手的話,我來替您出手。”
這話一齣,康熙震怒,緊接著就發現老大玩巫術蠱惑太子。
這還了得!
康熙回過神來,心中開始同情起了老二,同時也對老大和老八充滿厭惡,覺得兩人是一夥的,都想當太子,還合起夥來背刺親兄弟。
在豬隊友老大的襯托下,老八在康熙心中的評分也一落千丈,連爵位和職位也被康熙一併革除,還被抓了起來。
結果“八爺黨”中的老九、老十四公開站出來反抗康熙旨意,氣得康熙要拿刀砍了老十四。
最後還是老五跪在康熙面前,聲淚俱下加以勸誡,才緩和了局勢。
之後,康熙又想要恢復老二的太子之位,可是“君無戲言”,自己說出去的話,再收回來多沒意思,於是康熙瘋狂暗示群臣,再次推選老二為太子。
可大臣們平時沒少挨太子打罵,此刻硬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再加上軍功貴族集團的推波助瀾,兩次推選的結果都是老八,這不僅讓康熙感受到了老八的威脅,也更加劇了康熙對老八的厭惡。
在整個事件中,老四在幹什麼呢?
說實話,老四一開始的處境是不太好的,首先,他此時留守北京,不在第一現場,收到的也都是零散的資訊,無法掌握全貌。
第二,出事後,康熙的第一反應,是讓老八統籌京城中的一切,這讓老四的心情簡直落到了谷底。
不過他很快迎來了翻盤的重要契機,因為他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看管廢太子。
原本這差事是安排給老大的,可鑑於老大的種種言行,康熙已經不信任這個兒子了,特意讓老四一起看管。
此時康熙已經回京,但因為兒子之間的勾心鬥角,老爺子一病不起,還拒絕治療,一副“哀莫大於心死”的樣子。
大臣們束手無策也就罷了,還火上澆油,覺得老皇帝不行了,催著他趕緊立儲。
皇子們則怕惹火上身,誰也不敢貿然說話,生怕再出紕漏。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老四的高水平就顯現出來了。
首先,他打出了父子親情牌,和老三一起挺身而出,表示自己“願冒死擇醫”,給了康熙最需要的親情撫慰。
果然,這招很好使,總算有兒子在皇位之外,想起來關心康熙了。
康熙很受用,開始用藥,身體也逐漸好轉起來。
其次,老四打出了“兄弟友愛牌”,替廢太子申冤。
當時老二請求向康熙申訴自己的冤屈,卻被老大封鎖了訊息,老四看不慣,進宮將二哥的話稟報給了康熙。
彙報中,老四敏銳感覺到了康熙對廢太子的感情,還隨機應變,為廢太子多美言了幾句,成了當時唯一為太子說話的皇子。
這件事非常重要,因為此時康熙正想收回成命,重立太子。
老四的話,既替康熙錯廢太子解了圍,也為康熙重立太子找了臺階。
於是,在“廢太子風波”後,老四胤禛不但收穫了父親康熙的高度讚揚,還在康熙又一次的大封皇子中被直接晉升為親王。
最重要的是,他收穫了太子黨的好感,日後太子倒臺後,太子黨的班底,全都歸於老四麾下。
而此次分封親王,也將年羹堯所屬的漢軍鑲白旗劃到他屬下,奠定了他和年羹堯的主僕關係。
此時的老四算是邁出了逆風翻盤局中的最關鍵一步,但整體的形勢仍然不理想。
上面的老三仍然壓他一頭,下面的老八也仍是黨羽眾多。
所以,老四此時的行動綱領就非常明確——在做好自己的前提條件下,要隱藏自身的野心,穩住老八一夥,並繼續討好父親康熙。
此時的老四,一面剛猛無畏,辦了好幾件漂亮事,一改官場中的鬆散風氣,讓康熙也頗為欣賞。
一面隱藏野心,有意和“八爺黨”走得很近,放低對方的警惕。
最重要的是,他始終與康熙站在一條戰線上,不僅盡力侍奉父親,對康熙交代的事情也是事事盡心。
晚年的康熙,與老四父慈子孝,關係非常融洽,還經常去老四家吃飯。
老四很聰明,不作妖、不冒頭,只是努力做好自己,謀而後動,他靜靜看著太子黨和八爺黨因為結黨營私、威脅皇權紛紛倒臺。
等到太子二次被廢、老八政治生涯被宣判死刑,年羹堯也牽制住了在外的“大將軍王”老十四時,老四也完成了全盤謀劃。
最終,康熙病重,臨死前當著7位皇子和隆科多的面,用口諭將大位傳給老四。


天崩帝王開局
康熙去世後,留給雍正的並非太平盛世,而是一個爛攤子。
且不說國庫空虛、各地起義、邊疆動亂這些硬傷,就說官場風氣,也是腐敗散漫。
此時的清王朝,隨時都可能“爆雷”。
從現在的眼光看,雍正繼位,簡直是清朝歷史的神來之筆,讓清王朝續命成功,又多了一百多年的時運。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列舉一下雍正上位後的一系列功績。
首先,抓貪治腐,追繳贓官,補齊國庫虧空。
凡是拒不還錢的,統統抄家充公。
這一時期查抄的,就有曹雪芹的家,也由此催生出一部中國古代偉大的長篇小說《紅樓夢》,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但透過這種全方位、無死角的追債方式,國庫的虧空很快得到遏制。
其次,取消士紳家族的各種特權,推行“火耗歸公”,將碎銀用火燒鑄過程中的損耗統一管理,避免各級官員自定損耗數額,隨意盤剝百姓。
這等於是端了各級官員的小金庫,也等於將“盤剝百姓”的灰色地帶直接拿到了明面上說,所以此舉一齣,雍正立刻招致罵聲一片。
但事實上,透過此舉,不但老百姓實際上繳納的“火耗銀”變少了,官員的工作也大幅度增加了,因此雍正大手一揮,給官員們漲了20到50倍的工資。
再者,一手推行“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只按田畝徵收地稅;一手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讓士紳家族也要服差役,消除了平民百姓的不滿情緒。
政策一齣,人多地少的窮人歡呼雀躍,但地多人少的地主卻憤憤不平,恨不得把雍正的皮給扒了。
雍正的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算是把特權階級的蛋糕全動了。
一個火耗歸公,得罪了所有的官僚階級,一個攤丁入畝,得罪了所有的地主階級,一個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得罪了所有計程車紳階級。
要說唯一得到實惠的,恐怕就是貧苦百姓了。
雍正廢除“賤籍”,改變了許多底層人民的屈辱狀態,取消徭役,消滅了奴隸制度,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減輕了窮人的稅收壓力。
可唯一得到實惠的貧苦大眾,手不能寫,口不能言,甚至對真相不明所以。
雍正當權後,迅速處置了政敵老八和老九,這些人的羽翼在從京城發配到廣西等地時,編排了各種針對雍正的謠言,而且走一路散一路,成了流動的謠言傳播機。
等到雍正發現時,謠言已經傳遍了大半個中國,老百姓被雍正政敵們編排的“十大罪狀”矇蔽了眼睛,將他視為暴君。
所以,無論是特權階級還是平民階級,根本無人為雍正發聲,引得堂堂皇帝親自下場,寫了一篇《大義覺迷錄》為自己辯解。
某種程度上,今天關於雍正的種種偏見和黑料,也是當時官場情緒和民間情緒的沿襲。
在清朝的歷史上,雍正即位只有十三年,並不算長,但他可以稱得上是“清朝制度的總設計師”。
在位期間,他不出遊、不打獵、不好色、不驕奢,每天唯一的愛好就是批閱奏摺,治理國家,就連去世,也大機率是因為過勞而死。
後世常常歌頌“康乾盛世”,但所謂的“盛世”,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盛世”的背後,不過是有人在拼命撐著。
雍正也用一生來告訴我們,評價一個帝王,不能只看表面的光環或罵名,而是要走近他的生活,去感受他的喜怒哀樂,去理解他的艱難抉擇。
好了,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
從明天開始,我們將開啟《成為雍正》為期一週的深度共讀。
我是楊槍槍,下週我們不見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