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本申請越來越激烈的時代,鬆弛感滿滿的張軒溢顯得非常“反套路”。是怎樣的成長經歷,讓他能夠進入芝大、哈佛?父母和他自己又是怎樣看待成長中的得失,遠離焦慮的?
文 | 週歲 編丨Luna
他叫張軒溢,小小年紀命運多舛。
出生非常艱難,父親為此傾盡家財,母親經歷九死一生,醫生們全力以赴保下他平安降世;
嬰兒期又遭遇發育嚴重遲緩,被診斷為輕度腦癱,10歲時罹患血液重疾,曾休學1年並接受4年治療後幸運痊癒;
中學5年就讀於曾名不經傳的深圳國際預科書院,18歲被美國芝加哥大學錄取,位列當年美國U.S.News 本科錄取深圳地區第一名;
4年後榮獲芝加哥大學“榮譽畢業生”稱號,獲得人類學與心理學雙學位;
同年,被哈佛大學錄取,攻讀人類發展與教育專業碩士學位,2024年5月畢業,致力於成為生命教育工作者。

01


圖源:豆瓣

02





03


或許是從小的經歷,讓他對身邊需要關照的群體更加敏感。在中學時,他和幾位同學一起,參與了學校組織的一個關愛自閉症兒童的公益活動。
每週六作為“家長喘息日”,由他們代替家長,陪伴這些自閉症孩子一起玩遊戲、畫畫,或是出去爬爬山,接觸大自然。
“因為我們知道平時這些家長身上的擔子和壓力是非常重的。哪怕只是一個上午的時間,家長們也可以休息一下,放鬆一下,暫時卸下自己作為自閉症孩子父母的重擔。”
和自閉症孩子的相處並不容易,很多時候,幾個月下來,孩子也鮮有反應。但有一次對軒溢觸動很大,因為去美國夏校而暫停了一個月活動,當他再次回到教室,有個一直由他負責帶的孩子看見他在教室門口出現,突然從裡面跑過來站到他面前,扭捏地用手攥著自己的衣角。
雖然臉上依然沒有什麼大的表情,但軒溢知道這個孩子是認識他的。那一刻,他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他相信他們不是問題孩子,他們是正常的孩子。

“我們樓下有個幼兒園,軒溢從小就經常看到,有小朋友放學為了多買個棒棒糖或者小玩具,跟來接他的媽媽有分歧,有矛盾,甚至媽媽急了還會吼孩子打孩子。
軒溢很小看到這些就很難受,會問‘為什麼兩個最相愛的人要這種不相愛的方式來相處?’”他很小就希望能搭建一座親子關係的橋樑,讓更多父母理解孩子,讓孩子理解父母。
04



K12 成長與教育社群
追蹤前沿資訊 洞察成長規律
挖掘充滿溫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今日推薦
三聯旗下《少年新知》
高階、好玩、有趣
青少年必備啟蒙雜誌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