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焦慮的時候,周君開了三個導航放在中控臺上。他傳來照片,解釋每個導航起什麼不同的作用。他把其他人都“趕”到另一輛車上,只他一人,開著車,穿越黑夜,疾馳向前。他的目標很明確,要在最短的時間裡駕駛著這輛純電動車,完成10000公里高速路跑。
在劉宏剛眼裡,此刻,專注於挑戰的周君倒是很像多年前參加比賽的自己與同行。他們有一個小群,叫“不可能完成也要完成的任務”。
前半句是他作為前賽車手的經驗和直覺,後半句則是當下他的身份給出的回答。
文 | 楊茜
運營 | 泡芙
1
德國紐博格林北圈,以177處的彎道組成難度高著稱的賽道,是所有賽車手嚮往的賽車聖地。2013年,一個汽車品牌在國內透過比賽篩選,組織了一批國內賽車手,去紐博格林北圈做培訓,以及比賽。比賽還未及開始,就發生了意外。一個摩托車手在開放賽道上發生了嚴重事故,危及生命。一切現場活動都被叫停,比賽也隨之取消。
劉宏剛當時就在其中。此時他已在國內參加了不少比賽,嶄露頭角。
儘管未能圓上在這裡開車的夢,但這趟行程,這個意外事故,讓劉宏剛有了改變的想法。他沒有因為沒比賽而覺得可惜,反而被國外賽車行業中完整嚴謹的培訓吸引。這一次行程和摩托車手衝出賽道的畫面,讓他找到了想要發展的道路——透過嚴謹科學的培訓管理,讓更多人能獲得安全快速的駕駛方式。當然,是指在賽車領域。
回國後,劉宏剛投身賽車的教練和培訓領域,直到有朋友告訴他,可以帶他體驗電車的“速度與激情”。
“當時 ES8 還沒上市,這款車它的加速是 4.4 秒能從 10到100km/h。哎呦,我說這車加速好快,那時候所有的油車,我們開的油車包括改裝的賽車很多很多,但是新能源車從來沒有體會過,這款車對我的吸引力確實是很高,想體驗一下。”
劉宏剛因為對電車的好奇心,成為了蔚來道路服務的初始五人團隊之一。
2
彼時的劉宏剛不會想到,時隔八年,他會再次回到“賽場”,在耐力賽中和“時間”一較高下。並且,是以領航員的身份。
劉宏剛是在試車途中,接到了要做挑戰的訊息。
“高速換電千站計劃完成之際,我們也替大家做了一次高速出行極限測試:蔚來道路服務團隊駕駛一輛樂道L60,從上海出發,全程換電換人不換車,挑戰純電車型高速公路10000公里最短用時,終點就是第1000座高速換電站。”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微博裡稱。
純電、高速10000公里、最短用時。幾個關鍵詞一齣,劉宏剛的賽車DNA就動了。和劉宏剛一起接到任務的,還有從2018年就到蔚來服務做安全管理的周君,以及日常負責全國道路服務事務的另外三個同事。
對蔚來來講,這次挑戰不僅是對蔚來高速換電網路佈局的檢驗,也是對樂道L60綜合產品力的極限大考,還是對蔚來道服團隊服務保障能力的全面考驗。
而對劉宏剛來講,作為曾經的賽車手,他很明白這個挑戰,其實和耐力賽一樣,考驗車,考驗人,考驗團隊。換句話說,這也是對他八年工作成果的證明機會。從只是開著車給使用者一鍵加電,到負責更多的服務業務,甚至於試車,劉宏剛幾乎已經完全告別了“速度與激情”,把所有熱情給了對車有需求的普通使用者。
另一種意義的“迴歸賽場”讓劉宏剛還是頗有些興奮、期待。周君和其他幾位同事就不同了。周君性格沉穩,常年負責車輛安全,他本能的判斷,這其中有很大的安全保障需求,跟跑一萬公里,對保障團隊來說,這是一個“極限挑戰”。
100小時內完成。最後團隊定下這樣的目標。
“其實剛開始,大家沒有那麼大壓力,我也沒覺得。籌備的問題一定很多,但並沒有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只是當作對自己工作的考驗。”周君坦言。
他們都沒想到,進入挑戰之後,一直到結束,周君反而比劉宏剛更焦慮,壓力也更大,甚至自己親自開了十分之一的路程。
3
最困難的一步是定路書。多年賽車經驗,劉宏剛深知路書某種程度上決定比賽是否能順利跑完,領航員的表現和賽車手一樣重要,在拉力賽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路書是最能提高效率的。作為我們職業的賽車手,比賽中都需要領航員,領航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報路書,一個更準確的路書是讓你能按標準時間達成目標,或者是你能不能奪冠最緊要的要素。”
這次最大的難題,在於實際上沒有賽道。常見的路書,是在規定賽道上做功課,速度快慢,精力分配,都有講究。在這個挑戰是沒有規定路線的,要求只是跑完一萬公里。劉宏剛從來沒有對自己公司的換電站數量有什麼顧慮擔心,不存在補能上的焦慮。他和另一個同屬指揮部的同事一起,爭分奪秒,主要從可行性、可看性、使用者可受益性等幾個角度,設計出了一條路線。這條路線既能滿足一萬公里的要求,也最大程度上涵蓋了更多的地域,同時不至於因為暑期堵車而影響結果,而且還是普通使用者最常跑的幾條高速。
根據這版路書,劉宏剛下發給不同區域的人,開始排練測算時間。實際上,他們有且只有一天來完成測試和路書調整。
“每個地方按照模擬導航演示了一下,最快最快也要超出 7 個小時。”劉宏剛此時倍感壓力。按照這個路線跑,沒有任何完成的可能。

▲ 周君為挑戰做了一份詳細的路書PPT,以及展示的公式。圖 / 訪談者供圖
他馬不停蹄和同事重新設計路書,連夜研究高速路線。到第二天,他們調轉思路,發現實際上只要調整順序,又能節省出幾個小時。時值暑假,帶孩子和家人往南方趕的車流比較大,容易堵車,如果反過來,先從上海往北,再往南畫圈,會更快。
這一版路書做出來以後,連排練測試都來不及,就已經要出發了。
“每個模擬的路段,包括每一個進站的時間全部都得倒推,全部都要重新核算。這個做路書當時是真的是特別痛苦。”劉宏剛回憶。
按照最近的電影《長安的荔枝》來說,路書就是李善德畫在蘇涼船上的地圖和格子薄。

▲ 路書就是李善德畫在蘇涼船上的地圖和格子薄。圖 / 《長安的荔枝》
實際上,完整的過程,也確實和李善德最後調動朝廷人馬異曲同工。當然,李善德為了荔枝不惜一切代價是被迫如此的仕途壓力,劉宏剛是出於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他還要考慮每一段來接力的夥伴幾點上車,比如儘量不要放在半夜,儘量不在特別偏的服務區設定交接點,儘量不耽誤對方的工作和生活。
路書只是第一步,是紙上談兵,人員的調配也是重中之重。在電影中,李善德召集所有部門專員到廳中集合,一一派發任務,從驛站到保障,每個環節都要統一標準時間標準動作。類似的,在路書做好後,劉宏剛和周君,以及三個核心組員,召集所有區域負責人開會,下發路書,溝通每一站接力同事的上下車地點與時間。這個過程裡的細節,遠比想象中複雜。
“區域負責人也不是說什麼就執行什麼,他們會提很多問題。比如,服務區離市區比較遠,開過來送專員要一段距離,還要再把下車的同事帶回市區。我記得最遠的是有200公里。提前多久送來呢?誰的車送來?在哪裡等?萬一時間沒掐準怎麼辦?……”
劉宏剛需要在路書上詳細得寫上每個問題的答案。每個問題的背後,實際上都是一場溝通和調配。他不僅要解決,還要保證安全性。其中最棘手的是如何接送在服務區上下車的接力專員。他和同事朱勁昱把每個交接點的地點、時間都規劃到足夠細,甚至算上了堵車時間。
路程的問題解決完了,選人也很重要。
4
周君做了很多年安全保障。他篩選參與挑戰的專員的標準很嚴格,“第一,要沒有任何違規違章記錄。第二,在這裡工作超過一定時間。第三,平時有夜間工作的排班,熟悉當地區域的夜路。”尤其是第三點。夜間不能降低速度,更要保證安全。最終,他和劉宏剛在全國不同區域選出了44個人。
除了挑戰車之外,周君反覆斟酌保障車的選擇。蔚來服務日常用的保障車有兩種,重型車燒柴油,車裡裝置齊全,一旦發生任何問題,都能快速判斷並解決問題。唯一的問題是車體重,大機率跟不上挑戰車。另一種是輕型保障車,用的是二代ES6,可以換電,車也輕,在高速跑得起來,但帶不了太多裝置。周君最後決定,保障車跟得上挑戰車最重要,車內配兩套輪胎輪轂,加一個千斤頂。
“真發生爆胎,我們會用千斤頂和工具直接換胎,非常快,就像你在F1電影裡看到的那麼快。”劉宏剛解釋。
劉宏剛和周君在籌備的最後階段,決定兩人必須全程不下車。周君性格沉穩,他認為自己必須站一線,才能保證有任何意外發生,都能妥善解決。
至少要在車上生活4天。此時兩人都無法想象是什麼感覺,會面臨什麼問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劉宏剛性格敞亮。
一切準備就緒。只等發令槍響。

▲ 一切準備就緒。圖 / 訪談者供圖
5
“我們倆整整四天,都沒有上過大號。為了不上廁所,甚至不吃太多東西。”
劉宏剛說起來哭笑不得。第一段路是周君親自開,劉宏剛做領航員。剛開始倆人還默契配合,狀態鬆弛。變化果然是在入夜之後。
盡管挑選出來的專員都習慣了開夜車,依然會有犯困的可能。尤其是目前的路書中,有幾天的交接,是在凌晨2點 ,劉宏剛不敢睡。
“我們不停地吃零食。又不敢吃太飽腹的,怕要上廁所。尤其是到了後半夜,大家都會瞌睡,我們就看沒有特別的山路,我就給自己定個鬧鐘,設定十分鐘,過一會兒鬧鐘把我鬧醒了,我就再跟車手聊一會。只能一直高頻透過鬧鐘刺激自己不要睡覺。”
整整四天,無論駕駛位上是誰,劉宏剛都保持清醒,頂多在平穩路段小憩十分鐘。白天由於強烈的光照,大流量路況,又睡不著。

▲ 凌晨,蔚來道服專員在高速服務區交接班。圖 / 訪談者供圖
周君在保障車上更不敢睡。保障車的情況比挑戰車還要複雜。保障車必須緊緊跟隨挑戰車,既不能離得太遠掉隊,也不能超車,否則出現問題再掉頭就太麻煩了。周君回憶,整個過程裡其實換了四輛車,因為堵車和日常道服用車需求的問題,只能不斷動態協調保障車。
劉宏剛算了一下,四天下來,倆人所有睡眠加起來都不足10小時。

▲ 車裡堆滿了各地道服車手和同事送來的紅牛、提神飲品。圖 / 訪談者供圖
因此,車上最多的是紅牛和功能性飲料。都是不同區域的車手來接力時帶來的。到了終點後,周君對著後座堆成山的紅牛拍照,他和劉宏剛說,“這是我們挑戰極限的證明。”
除了紅牛之外,劉宏剛和周君的日常吃喝,就靠各地的車手帶來。每到一個交接點,來的車手就會帶上當地的特色食物,肉夾饃、麵條、花椒雞、荔枝……穿越大半個中國的過程裡,劉宏剛和周君順便品嚐到了全國各地的特色風味,“你知道嗎,那個花椒雞真的很麻嘴,我在前面的車上吃,我和君哥說,這哪裡麻了,後來越吃越麻,我用對講機跟他說,我的嘴已經沒有感覺了……這也算個彩蛋吧,很有意思。”
為了節省時間,劉宏剛和周君每次都趁著換電的三分鐘去服務區的衛生間刷牙洗漱。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搶時間。
時間。還是時間。
隨著時間逐漸過去,周君壓力倍增。“越開壓力越大。因為全國不同地方的同事,都和我們說加油,特別害怕出現問題讓大家失望。”對“爭分奪秒”這個成語的認知,從來沒有這麼清晰。劉宏剛每到一處交接點前,都提前聯絡好所有人,做好準備,在換電的三分鐘內完成車手交接以及路線報備。
最後兩天的夜間路段,周君讓車手下車,親自上陣。他做了多年車輛安全,既知道夜間為了安全開車不能太快,又充滿對時間的焦慮。思慮再三,親自上陣是最好的方式。他讓車手和劉宏剛都去保障車,他自己一個人,開啟三個導航,不斷調整時速,在黑夜中疾馳。這時候他只能相信自己。
實際上在此之前,已經遇到了大意外,他果斷做了改道這樣的重大決策。
“7 號的早晨,颱風靠近福建沿海,一路往杭州方向去,我說這不就正好跟我們的路線上重合了嘛?那就不行了,一是很危險,二是也不能保證速度。”周君一分鐘都沒耽誤,當即聯絡後方要求改道,重新做路書,同時通知原本路線的車手也不要走,按照原計劃等待。最終挑戰改道,颱風也如周君推測,進入杭州方向。
到了最後500公里,周君又再次焦慮起來。他不停得用不同的手機、系統、導航檢視預估到達時間。最後和劉宏剛商量,還是他親自上陣。
“最後到達時,我從車上下來,我現在回看當時同事錄的影片,我好像暈暈乎乎的。確實,我當時都發懵。”周君說。
最後的一刻,定格在樂道L60衝過龍門架。劉宏剛開過很多賽車比賽,拿了很多獎,衝過很多龍門架,但他說,這個龍門架,是他衝過最興奮的一次,最難忘的一次,心情最複雜的一次。
下車後,劉宏剛在歡呼聲中,寫下最終用時:98小時06分42秒。

同事們湧上來,和周君說,你們可以申請吉尼斯紀錄了!周君沒有回應。
聊到這個情節,他沉默了一會,說,這個挑戰於他而言,不是紀錄的意義,是對所有同事期待的回應——參與了挑戰的46個車手,沒有參與挑戰的更多的同事,分佈在高原、沙漠、邊疆、城市、鄉鎮裡,救過高原雪山裡的使用者,搭船補過破在島上的車胎,拉過泡在洪水裡的車……也是他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7年的證明,是他所在的組織,安全為使用者服務的能力的證明。使用者在哪裡,他的道服同事們就可以克服一切去救援,是這種平時的積累才練就了在極限挑戰中達成目標的可能性。
“有一條路真的很漂亮,從北京到呼和浩特這段路,沿著我們高速換電站一路過去,風景非常好。很可惜,我們是晚上走的,當地的車手一路給我介紹。我推薦給自駕的使用者。”說到美景,周君臉上的表情終於放鬆了下來。

▲ 蔚來道路服務特地感謝了參與挑戰的全國所有道服車手。圖 / 訪談者供圖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