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人工智慧法》首批條款2月2日開始生效

關注公眾號並設為🌟標,獲取AI治理全球最佳實踐
整理:何淵,DPOHUB主理人
《歐盟人工智慧法》(EU AI Act)關於禁止性人工智慧(AI)行為的相關規定現已正式適用。該法案的首批條款於2月2日生效,這是法案設定的多個實施日期之一。
該法案關於禁止性AI行為由第5條規定,包括以下內容:
  • 透過線上抓取影像或安全監控錄影建立的人臉識別資料庫
  • 用於確定個人身份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 影響人類行為的操控性技術
  • 社會評分系統;
  • 犯罪預測軟體
  • 學校和工作場所使用的情緒檢測技術
  • 利用個人的年齡、殘疾或社會經濟狀況影響其行為的系統。
利益相關方原本預計這些條款的生效會伴隨歐盟委員會的實施規則,但委員會尚未立即釋出新的指南。歐盟委員會於2024年11月就AI法案的禁止條款AI系統定義啟動了意見徵集,計劃根據反饋在2025年初釋出指南。這些指南將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並可能根據需要更新。

AI素養要求與企業義務

歐盟委員會還承諾將釋出一份AI素養實踐的資料庫,彙總AI技術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實踐經驗。第4條規定,公司內部使用AI的人員應具備足夠的技術知識,瞭解AI的用途及其對相關群體的影響,以確保安全操作。
歐洲委員會將於2月20日舉辦一場AI素養網路研討會,預計歐盟AI辦公室將重點解讀第4條的要求,並介紹促進實施相關規定的措施

後續關鍵時間點與監管執行

雖然首批條款的生效具有重要意義,但更具影響力的部分將在六個月後生效:
  • 2025年8月2日,歐盟各成員國將指定監管機構,這些機構將獲得執法權,可開罰單執行法案
  • 禁止性AI行為清單也將在該日接受年度審查,委員會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 AI法案還將開始適用於通用AI模型提供者,要求其履行特定義務。
此外,該法案定義了AI系統的範圍,並與即將推出的通用AI模型實踐準則相輔相成。該準則目前已進入第二輪修訂,最終草案預計將在4月完成。
任何在歐盟違規使用AI的企業,可能面臨最高7%年度收入或3500萬歐元(取較高值)的罰款。但該法案對某些執法用途作出了例外,例如公共場所的即時人臉識別,或輔助評估嫌疑人是否涉及犯罪等應用。
全部AI及資料中譯本及資訊請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