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有花語,車有車語,坊間總有傳言道:開什麼車都有各自的氣質匹配。
比如,BBA是尊貴,問界就是遙遙領先,理想是務實著家。
到比亞迪可就尷尬了,比亞迪的車語是手機尾號。

開著比亞迪一上街,你就失去了穿白襯衫、戴手套,以及開車去高鐵站機場接人的權利。
玩笑歸玩笑,但被嘲諷為“網紅神車”的比亞迪,一直以來都是以價效比策略佔領市場的,能成為網約車的主力車型,也並不奇怪。
而比亞迪顯然不想被刻板印象框死,近幾年的比亞迪,也一直在高階化扭轉印象。

今年上海車展,比亞迪如願出展,並且帶來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
其中,不光有收穫目光無數的海洋概念車,以及“蓮花味兒”十足的概念跑車騰勢Z。

更新設計的仰望U8L,更是直接在“顛覆攬勝”的道路上更進一步,過去吐槽比亞迪要麼Low要麼醜的黑粉們,都被這幾輛車堵住了嘴。

看來,比亞迪的高階化,似乎終於走上了正軌。
不過下結論其走上正軌之前,比亞迪的高階化之路,卻值得好好盤點一下。

無情炫技,高開低走
比亞迪的高階化,很早就被提上日程了。
在2010年,比亞迪就聯合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各出資50%成立了品牌騰勢。

如果把比亞迪類比為中國版本的豐田,那騰勢的存在,就相當於中國版本的雷克薩斯。
比亞迪的初衷非常簡單,既然自己不夠高階,那就拉上賓士給自己提升段位。
王傳福對騰勢的預期十分高:“作為戴姆勒和比亞迪的孩子,騰勢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出生的品牌。”
但騰勢的市場表現,卻遠遠沒能達到預期。

畢竟在10年前,一臺賣30多萬的“換殼比亞迪”實在是沒辦法說服消費者,就算後續推出的騰勢400、500等車型,也沒能扭轉騰勢的頹勢。
四年累計銷量僅僅一萬輛出頭,勢頭起得再高的品牌,也得被雪藏。
比亞迪這才意識到,講高階,必須得拿出硬橋硬馬的真本事才行。
隨後,比亞迪這就迎來了國產汽車大爆發的年代。
在電動化、智慧化浪潮的席捲下,一代新勢力頗有把舊勢力卷出牌桌的勢頭。
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很清楚了,比亞迪押中了寶,靠著死磕電池、電機以及增程技術,成為新能源浪潮中的絕對王者。

雖然銷量稱王,但比亞迪靠價效比和大眾定位打天下的戰略,還是讓自己在高階化上建樹寥寥。
於是,手握易四方、雲輦P等一大堆自研實力的比亞迪,決定靠硬核科技再度衝擊高階。
真正的比亞迪高階程序,這才拉開帷幕。
但提到此時的比亞迪,大部分人的印象卻只有一項:用力過猛。
2023年1月,比亞迪正式釋出有史以來最高階的子品牌:仰望。

這個品牌一誕生,就是衝著高階市場去的,兩款售價均在百萬級別的新能源豪車,直接重新整理了市場對於比亞迪的認知。
但提及這兩輛車,無論從定位還是形象上來說,都似乎只是比亞迪用來炫技的“大玩具”。
如今,人們提起超級跑車仰望U9,可能想到的更多是原地跳舞、原地掉頭等當時的黑科技。

而作為一款跑車,仰望U9卻在今年初成為小米SU7 Ultra的背景板,其造型也被不少人吐槽過於“塑膠”。
仰望U8也被同樣的問題困擾,U8整臺車搭載了足夠多的黑科技,諸如應急浮水、原地掉頭等令人難忘的賣點。
整體來說,仰望的前兩臺車,炫技有餘但定位不清,比起成熟的產品,更像是兩款試水之作。

在剛剛上市的新鮮勁兒過去之後,市場對這兩款車的熱情也趨於平淡,
例如,仰望U8在上市前132天就狂買5000多輛,但是卻後勁不足,單月銷量有時候還掉到了300輛左右。
兩款仰望,在價格上讓人“高攀不起”,而在功能上,似乎也沒找到讓人非買不可的理由。
這也難怪,比亞迪給人留下了“用力過猛”的印象。

摸石頭過河,補齊短板
當然,除了仰望系列的“叫好不叫座”外,比亞迪也並非在高階領域毫無建樹。
在2022年重生的騰勢品牌,在徹底迴歸比亞迪後,確立了新的立足點:商務+科技,死磕商務屬性。

騰勢D9一經面世,就成為國產新能源MPV領域中的明星車型,也為比亞迪接下來的高階方向指明瞭方向:
從技術為王,變成場景為王。
於是,比亞迪開始嘗試透過場景驅動產品設計,再將黑科技落地。
而一開始找不準方向的比亞迪,也用了非常討巧的一招:盯著同行打。
比如,比亞迪旗下的方程豹系列,明顯就是奔著隔壁坦克系列去的,並且在硬核越野的基礎上,大大提升科技感作為自身特色。

由此理念下誕生的方程豹豹5,也成了方盒子市場中有力的競爭者。
而比亞迪在2025年開年的一系列新車,明顯也是找對了自己的競爭對手——小米。
比如,售價在60萬元左右的豪華電動轎跑仰望U7,明顯就是和小米Su7 Ultra是統一梯隊的競爭者。

儘管仰望U7的定位更加偏向商務豪華,但同屬純電+轎跑+大馬力的配置,也讓U7誕生後吸睛無數。
仰望U7誕生後,就有比亞迪的老黑粉笑稱:以後打專車沒準都能打上比亞迪了。
雖然是調侃,但也能看出來比亞迪“貼身短打”的戰術成功。
不久前誕生的唐L和漢L,更是用千匹電機以及閃充技術,把“大馬力平權”做到了極致,和同價位的小米Su7、極氪007等品牌形成強勢競爭。
把目光放回上海車展,很多人在車站後,對比亞迪再次重新整理了認知。
除了各路瘋狂的“黑科技轟炸”後,一向以理工直男形象示人的比亞迪,似乎終於開始在審美方面有了起色。

這種改變發生在不少車型的設計上。
作為一款超跑代表,騰勢Z相比於前輩仰望U9,其設計感明顯上升了數個段位,不管是氣場還是顏值,都更貼近“傳統超跑”的氣質。
而改款過後的仰望U8L,也終於摒棄了過去“科技戰艦”一樣的外觀,開始簡化線條,朝著商務奢侈的方向發展,在氣質這塊真沒的說。
技術直男不可怕,可怕的是開竅的技術直男。

高階路上的比亞迪,得小心暗坑
過去的比亞迪,似乎給人的印象只有兩項:
悶頭研發,以及悶頭造車。
但今年以來,比亞迪在黑科技方面的連下數城,也給整個車圈帶來了不小的“比亞迪震撼”。

只不過,似乎終於找到如何把流量密碼變成口碑密碼的比亞迪,還需要小心兩個暗坑。
首先,科技的發展,也避不開行業大勢。
今年年初,比亞迪率先使用“天神之眼”系統的釋出會,為輔助駕駛行業帶來了一些比亞迪震撼。
釋出之初的天神之眼兇,很快遭到了友商的無情Diss。

其實,車企之間的互相口水仗並不罕見,至於誰是誰非,直接交給市場去印證就好。
但競爭似乎還沒演變成行業進步的動力,各大車企就不得不開始偃旗息鼓。
隨著針對智慧駕駛、輔助駕駛等相關政策的釋出,各家“八仙過海”的車企,如今只能在智駕方面躲著點走。
就算在上海車展這種大秀上,也罕有車企以輔助駕駛或者智慧駕駛作為宣傳賣點。

對於比亞迪來說,這波氣勢洶洶的“科技平權”,還沒開始就被懟了回去,不可謂不難受。
比亞迪面對的第二個坑,就是對大馬力的押注。
當1500匹的馬力怪獸小米Su7 Ultra以50多萬的價格亮相後,除了市場的震動,也有不少人表示擔心。
果不其然,車企投入時間精力死磕的技術進步,可無法約束車主的行為。

儘管小米在車上設定了數道保險,以便其搭載的可怕馬力能夠合理釋放。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年輕人沸騰的熱血下,小米的“安全措施”也如同虛設。
在Su7 Ultra釋出後,就有不少車主漠視交通法規,在路上肆意飆車。
如果說小米Su7 Ultra還能以50萬的售價暫時阻擋一批“不經世事”的駕駛者,那比亞迪20多萬的千匹馬力猛獸,同樣值得警惕。

駕駛門檻越來越低,對於行業和市場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但在駕駛者產生對大馬力車輛應有的敬畏之前,“馬力平權”還是要被規則所束縛住才行。
從“網約車神車”,到全領域覆蓋的“中國豐田”,比亞迪似乎並非一帆風順。
不過,如果前路一路坎坷,那就證明走對了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金錯刀車評》
是金錯刀旗下的汽車賬號
將以金錯刀爆品視角,
帶你深挖新能源車企最硬核乾貨
點關注,世界上又多了個懂車牛人
▼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