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首席技術官質疑M10輕坦的能力,源於採購流程的大問題

defenseone網站2025年4月27日報道,2025年4月27日美國陸軍首席技術官亞歷克斯·米勒披露,專為空降部隊設計的美軍新型M10輕型坦克採用某些配置實際重量達42噸,遠超16噸的M551謝里登坦克,別說無法空投,重量甚至超過了坎貝爾堡基地八座橋樑的承重能力,這暴露出美軍採購流程存在大問題。
M10輕型坦克/MPF專案可追溯至2013年。當時第82空降師提出需要類似謝里登的可空投輕型坦克,按2016年凍結的需求,陸軍必須採購504輛,任何10%成本超支都將觸發重新審查。MPF專案最終競標者為通用動力陸地系統(GDLS)的"獅鷲II"與BAE系統的M8 AGS。M8 AGS源於90年代替代M551謝里登的"裡奇韋"專案,M8於1995年列裝但1997年終止,僅生產6輛。BAE的M8採用鋁合金車體,配備105毫米M45主炮,1994年成功完成C-130運輸機400米空投測試,基礎型重18.1噸可空投,二級防護型20噸保留C-130運輸能力,三級防護型24噸具備防30毫米炮彈能力。2013年第82空降師提出需求時,M8是唯一滿足空降部隊機動性要求的候選方案。而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MPF輕坦最早叫獅鷲Griffin II,其實是源自阿賈克斯裝甲車底盤,包含三個版本:獅鷲I(2016年原型,120毫米炮,27-28噸)、獅鷲II(105毫米炮,38噸)及獅鷲III(50毫米炮步戰車,38-50噸),最終拿出了獅鷲II參與競標。
在美國陸軍"機動防護火力"(MPF)專案競標中,BAE系統公司提供的M8 AGS改進型方案原本完全滿足初始需求,五角大樓在2015年啟動MPF競標時,取消了對C-130運輸能力與空投能力的硬性要求。這使得GDLS的"獅鷲II"得以入圍——該車高3.65米超出C-130貨艙2.74米限高,而M8高度僅2.5-2.6米。2018年12月,陸軍向兩家公司授予3.76億美元原型車開發合同。2022年五角大樓再次取消無人駕駛要求(需自動裝彈機支援),BAE方案本來因配備自動裝彈機具有優勢,而GDLS方案缺乏自動裝彈機,這個變更導致兩者又到了同一起跑線。結果BAE因疫情導致交付延遲至2021年3月,2022年3月因"規格不符"出局,也就說是五角大樓透過三次關鍵需求調整使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GDLS)的"獅鷲"方案在2022年6月最終勝出,獲得11.4億美元低速率初始生產合同,計劃生產96輛。2023年7月追加2.58億美元合同生產26輛,總採購量504輛至2035年。
M10輕型坦克戰鬥全重38噸,成本1290萬美元,理論上C-17運輸機足夠運2輛。該坦克長7.92米,寬3.65米,高2.88米,車體前安裝一臺800馬力MTU8V199TE21柴油發動機配合艾利遜3040MX傳動系統,採用Horstman肘內液氣懸掛系統和T-161輕量型履帶、6對輕量化負重輪,最大速度64千米/時,油箱容量662升。坦克採用車體首上部分大傾角、首下迎彈設計,配備了鋁合金裝甲與大量螺栓固定的附加裝甲,裝甲防護為STANAG4569標準2級,車體四周配備DVE-W晝夜駕駛視野增強儀,視場角107°,其底盤具有自診斷能力和快拆功能。
M10輕型坦克乘員4人,包括車長、炮長、駕駛員、裝填手,M10炮塔安裝了一門105毫米M35低後坐力坦克炮和M240型7.62mm同軸機槍,其最大射程約為8200米,用新型炮鋼減薄身管,將火炮總重降低到1.5噸左右,炮管長5.46米,但具有新加固的後膛,可發射M900脫穿和AMP多用途彈,可與所有北約標準105毫米彈藥相容。車長指揮塔還安裝有遙控武器站,配備12.7毫米M2重機槍。炮塔兩側還配備有8發煙霧彈。該車沿用M1A2C的新型火控系統,採用賽峰Paseo車長周視鏡雷神公司的GPS炮手瞄準鏡還安裝有Metravib的PilarV聲學槍炮探測系統新型MFoCSII計算機。
五角大樓並沒解釋招標需求變更的具體原因,但最終導致美國陸軍獲得無法滿足空降部隊機動需求的裝備。M10坦克在實際部署時發現,38噸只是什麼都不帶的重量,採用某些配置實際車重可能在42噸左右,用運載量77噸的C-17運輸時只能運一輛,這既違反了空運原則,也違反了輕坦原則。要知道C-17運M1坦克也一輛,那我為啥不運個M1去啊……更別說那個祖傳英倫老毛病(阿賈克斯)的底盤了,振動噪音過大影響乘員聽覺,發射主炮後車內也會充滿“高濃度有毒煙霧”,目前據說已經透過增強排氣解決了煙霧問題。M10未列入陸軍智慧化裝備發展清單,缺乏自動裝彈機與人工智慧系統,技術標準停留在2013年水平,訓練大綱、作戰條令與基地改造等配套措施尚未完成,可能影響後續生產交付,更重要的是他原來是為了打治安戰,結果現在要跟各種現役主戰坦克對抗,實在是力不從心。目前布拉格堡僅部署三輛M10,美國陸軍正重新評估與通用動力公司簽訂的96輛低速生產合同。米勒指出,當武器標準需求與實際能力脫節時,及時終止專案比硬性執行更符合軍隊利益,結果現行採購體系慣性導致"無人願意中止錯誤專案"。但話說回來,M10再不符合需求,好歹已經走到量產之路可以使用了,比起美國空軍砍掉那些大專案可幸運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