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個貸增加2200億,泡泡瑪特登頂美國購物榜|財經日日評

點選上圖▲立即預約
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增
4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顯示,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093.6億元,同比增長0.8%,去年全年同比下降3.3%。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1—2月份下降0.3%轉為增長2.6%,企業當月利潤有所改善
具體來看,近六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製造業改善明顯。一季度,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4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增長面近六成;有24個行業利潤增速較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回升面達58.5%。其中製造業改善明顯,一季度利潤增長7.6%,加快2.8%。(國家統計局)
|點評|3月規上企業利潤加速修復,拉動一季度資料由降轉增。去年基數較低,再加上今年各種內需提振政策的效果陸續釋放,國內需求端略有回暖,規上工業企業營收開始修復,生產較為活躍。不過在價格端,一季度工業企業出廠價格資料依舊呈現負增長,拖累了規上工業企業利潤整體表現。
目前,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仍有較大修復空間,美國關稅對國內製造業的負面影響尚未反映在一季度的資料中。政治局會議將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擺在了更加優先的位置,第二批以舊換新資金已經下發,後續更多增量政策有望陸續加碼。
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增約2200億元
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8萬億,增加約2200億元,與去年一季度相比同比多增超過2000億元。
鄒瀾表示,將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執行情況,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箱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圍繞穩就業、穩增長的重點領域精準發力,做好金融支援。還在研究豐富政策工具箱,將適時推出增量政策,助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央廣網)
|點評|低房貸利率的政策環境下,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增長規模明顯,購房需求得到有效釋放。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延續去年底的復甦態勢,市場信心進一步得到增強,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積極入市。近期各地陸續出臺新一輪穩樓市政策,加上房企積極促銷,重點城市的交易活躍,房地產市場有望進一步築底。
去年三季度一系列增量政策釋出至今,已經帶動房地產市場表現明顯改善。個人住房貸款規模增加顯著,居民購房意願增強,有望刺激家裝等更多消費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房貸錄得明顯修復,但當前居民存款增量同樣較高。面對外部經濟不確定性,居民的儲蓄心理還是比較重,要進一步釋放有效需求,還需要政策上繼續發力。
一季度小米手機登頂中國區銷冠
4月28日訊息,根據IDC釋出的資料,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前五大廠商出貨量及市場份額分別為:小米出貨量1330萬臺,市場份額18.6%,同比增長39.9%;華為出貨量1120萬臺,市場份額15.7%,同比增長10%;OPPO出貨量1110萬臺,市場份額15.5%,同比增長0.5%;vivo出貨量1080萬臺,市場份額15.0%,同比增長4%;蘋果出貨量980萬臺,市場份額13.7%,同比下降10%。時隔十年,小米手機中國區銷量再次登頂。
前五大廠商合計市場份額達到80.5%,中小品牌整體市場份額從23.5%下降至19.5%。在排名變化中,小米成為本季度增長幅度最大的廠商,出貨量同比增長近四成。蘋果出貨量出現10%的下滑,市佔率下降近2個百分點,成為前五大品牌中唯一錄得負增長的廠商。(財聯社)
|點評|國補政策加持,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有所回暖。其中,小米手機出貨量實現高速增長,年初15 Ultra正式釋出,進一步彌補了小米手機在高階市場的短板。“人車家”的全生態物聯網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米手機的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和其他手機廠商相比,小米在宣傳時會強調國補後的購機價格,充分發揮國補的作用,或也能直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
技術驅動下,當前消費者購買手機更加註重智慧體驗,而在AI開發上進展緩慢的蘋果,一季度的市場份額依然處於下滑區間,有逐漸落後之勢。整體而言,國內手機市場的短期復甦,主要還是依賴政策補貼推動,行業內仍待出現能夠長期撬動銷量的顛覆性技術創新。
永輝超市四年虧損超95億元
4月28日訊息,永輝超市近日釋出年報顯示,去年該公司營業收入675.74億元,同比減少14.0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虧損14.6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虧損1.36億元。這是永輝超市連續第四年虧損。2021年—2024年,永輝超市累計虧損超過95億元。年報顯示,去年永輝超市完成31家門店商品結構調整與服務升級,關閉了232家尾部門店。這使得公司去年毛利率較上年減少0.78%。
永輝超市202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4.79億元,同比下降19.32%;實現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48億元,同比下滑79.96%。(介面新聞)
|點評|永輝超市難以走出的虧損困境,只是當下傳統商超日益衰敗的一個縮影。線上零售模式迅速發展、線下倉儲會員店加入競爭,都在侵蝕傳統商超的市場份額。逛大賣場的人流大不如前,永輝自然要關閉效益不佳的門店,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其營收表現。閉店的同時,這幾年永輝一直在推動調改,前期投入也比較大。
主打學習胖東來的永輝調改,確實吸引了不少市場關注度。但永輝能否成功突圍,關鍵還要看熱度消散後的實際客流量與經營狀況。要將胖東來的極致服務復刻到更大範圍,可能會加劇其成本壓力。同時,重建供應鏈模式、最佳化商品結構,也都是牽筋動骨的大工程。目前來看,一季度永輝的盈利水平較前期虧損已有所修復,伴隨調改效果逐步顯現,今年或是其止虧的關鍵一年。
馬斯克的xAI被傳擬融資200億美元
4月27日訊息,馬斯克旗下xAI控股公司正在與投資者洽談,計劃為其整合後的AI初創公司(xAI)及社交媒體業務(X平臺)籌集約200億美元資金。若交易達成,該公司估值將突破1200億美元,成為繼OpenAI今年初400億美元融資後,全球初創企業史上第二大單輪融資。xAI控股是2025年3月由社交平臺X(原推特)與馬斯克的人工智慧公司xAI合併成立。 
根據一份監管檔案顯示,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xAI已經成功籌集了60億美元資本,完成了這輪持續數月的融資後,xAI的估值超過了400億美元。據悉,馬斯克的航天公司SpaceX去年在一輪私人交易中,市值達到3500億美元,成為歷史上最具價值的初創公司。(綜合介面新聞)
|點評|X平臺和xAI整合後,確實能發揮1+1大於2的效果,社交平臺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多AI功能,AI大模型得到更多訓練資料,有了落地應用場景,此前兩家公司就已經展開深度合作。即便如此,尋求200億美元的融資對於xAI控股公司來說似乎還是有些太高了。投資界前兩年對於AI行業的熱情已經有所降溫,現階段AI應用對使用者支付意願的提升與AI應用端巨大投入不成正比。
馬斯克收購推特後背上了鉅額債務,至今未能全部償還,本次融資不光是為了公司發展,也有償還債務的考慮。馬斯克旗下的諸多公司除了業務確實屬於科技前沿外,馬斯克自身的光環對公司估值的提升增色不少。近期馬斯克工作重心並非放在公司經營上,對融資的推進或許有所影響。
泡泡瑪特登頂美國App Store購物榜
4月28日訊息,泡泡瑪特旗下IP LABUBU(又稱拉布布)第三代產品近日在全球發售。發售當日,泡泡瑪特官方應用登頂美國App Store購物榜,這也是該官方應用在購物榜的首次登頂,同時,泡泡瑪特App一日之內躍升了114個位次,成為免費總榜的第四名。據悉,泡泡瑪特在海外的線下門店出現了排隊長龍,如美國芝加哥密歇根大道泡泡瑪特門店,美國人為了LABUBU新款發售凌晨排隊。
2024年,LABUBU所在的IP THE MONSTES營收達30.4億元,同比增長726.6%,成為泡泡瑪特旗下營收第一的IP。2025年一季報顯示,泡泡瑪特整體收益同比大增165%至170%,中國市場收入同比增長95%至100%,海外市場則增長475%至480%,成為業績增長的絕對主力。(每經網)
|點評|年輕消費群體崛起,帶動潮玩經濟在這幾年走紅。其中,泡泡瑪特憑藉獨特設計與強大的IP矩陣,實現了爆發式增長。除去可愛的外表,玩偶盲盒還給消費者提供了購物驚喜感和情緒陪伴。同時,線下IP的擬人態互動,結合社交媒體的渲染和傳播,進一步增強情感連線,迅速佔領消費者心智。像泡泡瑪特的LABUBU,就是如此打造出的“頂流”。
和業績的爆發式增長相比,泡泡瑪特在海外擴店上的步伐並不算太快。潮玩本身不是剛需產品,更依賴對消費者心智的把握,而這並不是靠多開店就可以實現的。為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的品牌,更需要建立起長期的市場認可度。尤其是潮玩市場,消費者的偏好變化很快,這些都為泡泡瑪特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增加了變數。爆款IP創造業績“神話”之後,泡泡瑪特的表現仍待時間驗證。
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全年或超8000億港元
4月28日,中金公司最新研究顯示,自今年以來,南向累計流入6041億港元,日均流入(82.8億港元)已是去年全年的近2.5倍(2024年全年流入8078.7億港元,日均34.7億港元)。中金預計今年以來機構端可量化資金增量約在2000億—3000億港元區間,全年預計實現8000億—10000億港元規模。
在結構性資金圖譜中,公募與險資構成核心支柱。截至一季度末,主動偏股型基金港股配置比例已攀升至30.8%的歷史峰值。值得關注的是,ETF通道正成為散戶入市新利器。3月港股ETF淨申購額達234億元,4月更錄得近350億元資金湧入,創下單月曆史紀錄。(財聯社)
|點評|大多數資金都是“買漲不買跌”,港股階段性上漲動力已經放緩,南向資金全年難以保持年初的快速流入態勢。特別是ETF市場中,港股相關的部分產品已經出現了較大的溢價。此前由於市場情緒過熱,美股、黃金、晶片等多類ETF均出現過大幅溢價,後續很快就能得到向下修復,本次港股類ETF預計同樣不會例外。
港股不同於A股,做空機制較為完善,上市公司還有快速融資的閃電配售機制。港股從全球估值窪地中逐漸爬出後,多空博弈將更加激烈。今年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並不明朗,市場前期熱議的“東昇西落”有待後續業績證實。
週一兩市震盪調整滬指跌0.2%
4月28日,市場全天震盪調整,三大指數小幅下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06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572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4100只個股下跌,近百股跌超9%。從板塊來看,銀行股維持強勢,電力股衝高回落,算力概念股一度反彈。下跌方面,地產股集體大跌,消費股展開調整。
截至收盤,滬指報3288.41點,跌0.2%,成交額為4419億元;深成指報9855.2點,跌0.62%,成交額為6145億元;創指報1934.46點,跌0.65%,成交額為2631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一指數走勢十分平穩,午後更是幾乎沒有波動,但個股情緒明顯偏弱,漲跌比失衡。年報及一季報即將迎來最後披露期,醜媳婦總要見公婆,少量業績表現大幅不及預期的個股業績得到披露,數十家個股被ST,市場風偏急劇下降,僅有銀行、鋼鐵、電力等紅利類板塊飄紅,多數板塊展開調整。
週一舉行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披露了後續增量政策的具體方向,並透過央視新媒體賬號給出了“6月底前推出”的時間表。目前,兩市對於增量政策的態度較為謹慎,尚未對此進行提前博弈。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企業出海如何突破從0到1
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
助你看清方向、看穿風險、看懂落地
點選報名▼科學出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