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飲用紅酒降低心血管病風險再次獲得實證!

作者:陳魯原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 廣東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來源:魯原心論壇
儘管數十年來相關研究不斷,但飲酒(尤其是葡萄酒)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仍然存在爭議。到目前為止,普遍認為地中海飲食20%的有益影響可以歸因於適量飲紅酒。但部分專家和媒體仍堅持民眾應該“滴酒不沾”。
在酒精和心血管疾病的觀察性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來源之一是對飲酒本身的評估。過往的評估大多依賴於參與者自我報告的飲酒量,這一方式存在主觀誤差,導致資料的準確性難以保證。近期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 Eur Heart J. 2024 Dec 18;46(2):161–172.]一項的新研究採用了一種創新的方法,即利用尿液中的酒石酸作為客觀生物標誌物,對葡萄酒消費進行量化評估,為這一複雜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
本次研究採用前瞻性病例佇列分析方法,資料來源自 PREDIMED研究的基線和一年期的資料。PREDIMED 研究是一項大型、平行組、多中心、隨機對照干預試驗,平均隨訪 4.8 年,旨在評估富含特級初榨橄欖油或堅果的地中海飲食對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影響。PREDIMED研究最初納入的受試者均無心血管病,但他們要麼有2型糖尿病,要麼有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例如吸菸、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超重和(或)心血管病家族史。
1
研究方法與結果
在 PREDIMED 試驗中設計了一個病例佇列的巢狀研究,納入了 1232 名參與者:685 例心血管疾病新發病例(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中風或心力衰竭)和一個隨機抽取的 625名無心血管疾病參與者組成的子佇列。使用經過驗證的食物頻率問卷記錄葡萄酒攝入量。採用液相色譜 – 串聯質譜法測定基線和干預一年後的尿酒石酸(tartaric acid)含量。尿中的酒石酸水平可以預測葡萄酒的消耗量。這與先前的研究資料一致。根據參與者的尿酒石酸水平分為5組。採用加權 Cox 迴歸模型估計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HRs)。 
在調整潛在混雜因素後,適量飲紅酒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降低。從具體資料來看,與尿酒石酸<1 μg/mL組相比,3~12 μg/mL組(每個月喝3到12杯,相當於每天半杯以下)葡萄酒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了38%(HR=0.62,P=0.050),而12~35 μg/mL組(每個月喝12到35杯,相當於每天半杯到一杯)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了50%(HR=0.50,P=0.035)!而自我報告的紅酒攝入量與心血管病發生風險之間無明顯關聯。
按不同心血管疾病型別分析發現,心肌梗死與尿液中較高的酒石酸濃度呈顯著負相關。
此外研究還發現,酒石酸在3-35 μg/mL之間(低至中等葡萄酒攝入量),與其他死亡原因風險無關。
然而,當每天的飲用量超過一杯時,這種保護作用就會消失。研究人員還警告說:"當我們談論適量飲用葡萄酒時,一定是在用餐時,而不是在兩餐之間。"
2
研究意義與評論
研究人員指出:"毫無疑問,過度飲酒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後果。然而,適量和負責任地飲用葡萄酒的影響仍是科學界爭論的主題。“酒石酸是一種客觀的生物標誌物,它不依賴於主觀回憶或社會期望。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的結果應有助於將適量飲用葡萄酒作為地中海飲食的一個要素,並將其置於應有的位置,因為地中海飲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飲食。"
儘管得出了這些結論,但專家們指出,"研究的觀察性設計限制了確定因果關係的能力,佇列研究的結果應始終得到證實,以提高確定性。"
孟德爾隨機化研究通常發現飲酒量與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零關聯或正線性關聯。遺傳學研究的優勢在於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混雜變數,並排除潛在的反向因果關係。然而,它們無法區分不同型別的酒精,也無法評估飲酒模式。隨機對照試驗是確立因果關係的金標準,但倫理和實際挑戰使得其無法用於研究酒精攝入。
"這些研究耗資巨大。"研究人員補充說:"現在有一項研究正在進行中,但結果還需要4-5年的時間。這項研究是研究葡萄酒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的機制,比如研究葡萄酒多酚(如白藜蘆醇和其他酚類化合物)的抗炎作用。瞭解了這些機制,流行病學佇列研究的結果就有了很大的可信度。"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上述研究為適度飲酒與心血管健康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證據,但飲酒對健康的影響是複雜的,個體差異、飲酒模式、遺傳因素以及與其他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等均可能對結果產生影響。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深入探討葡萄酒中潛在有益成分的作用機制,以及如何在個體層面制定精準的飲酒建議,以實現心血管健康的最大獲益。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