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超雄綜合症又闖進了公眾的視野。
這是一種常見的男性染色體疾病。
患者會比正常人多出一條Y染色體,發病率大約是1/1000到2/1000,每1000個男嬰裡可能會出現1-2個超雄兒。

前陣子,四川有位孕媽就“中招”了。她的寶寶在25周時被查出多了條Y染色體,而且還是個嵌合體。
看到報告單,這位媽媽很崩潰,懷著忐忑的心情上網問網友該怎麼辦。

結果,十幾萬網友湧進評論區,人人喊她打胎。
大家說:
“XYY是‘罪犯基因’、‘天生壞種’、“三體病毒”。帶這種基因的孩子長大後,輕則變成家暴男,重則變成殺人犯。”
“所謂的嵌合體,就是他吃掉了自己的雙胞胎兄弟。這個天生的罪犯,還未出生就殺了一人。”
“如果你留下他,就是給家庭和社會埋下定時炸彈。”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網暴,這位媽媽想到自身家庭抗風險能力有限,選擇終止妊娠,同時發帖告誡網友嘴下積德,不要妖魔化超雄。
事情鬧上熱搜後,醫生趕忙出來科普。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董曦告訴大眾:
“不是所有擁有XYY染色體的人都會犯罪……不應該用各種過激的符號去醜化他們。”
廣東省生殖醫院優生遺傳科副主任醫師李銘臻也說,超雄綜合徵發病率不低,而且症狀不明顯。如果不進行染色體檢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這病。
至於網友言之鑿鑿說的“超雄兒無法生育,會直接斷子絕孫”,李醫生表示這種說法並不科學,他們醫院過去十年接診過12000多個存在生育問題的男性病人,其中只有9例患者是超雄。

就算超雄人士真遇上生育困境,也可以透過輔助生殖手段加以應對。
除了這兩位專家,好多三甲醫院的婦產科醫生都出來為超雄兒發聲。


一言蔽之,超雄兒也是正常人類,除了身材比一般人高大外,其他方面和普通人沒有本質性差別,更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超雄兒必然帶有暴力傾向。
至於“要不要引產”這個敏感話題,不少醫生會用模稜兩可的答案予以迴避。
我見過最哲學的一個表達是:“如果產婦能夠接受孩子的平凡,那就把他生下來。”
董曦醫生則明確給出了答案:
不需要。
在她看來,哪怕孩子日後由於雄激素過高,出現一些過激的情緒和行為,也可以在後天的培養中加以感化教育。
原想著鋪天蓋地的科普能為超雄正名,可沒想到輿論反而更失控了。
很多人指責醫生“無知無畏”、“站著說話不腰疼”。


還有人懷疑,他們這麼說,是為了提高生育率。


一些反諷也出現了。

更多人身攻擊的話,這裡就不展示了。
也許超雄兒會情緒不穩,可健康的成年人在敲鍵盤時也不見得有多溫文爾雅。
醫學科普的意義是教人科學理性地看待疾病。
可在一種“集體非理性”的狀態下,科普所能發揮的作用終究有限。

細究起來,網友對於超雄的恐懼倒也不是空穴來風。
畢竟,好多短影片都告訴過他們:超雄就是天生的罪犯,而且是鐵窗裡最變態的那種。
比如,“搶劫、殺人、姦屍的19歲少年代成林就是超雄”。

“在淮安砍殺兩名警察的馬洪兵、馬偉兵是超雄。”

“震驚央視的賈沛然,他爸帶他測過基因,是超雄。”


“打罵母親、好動易怒、愛吃自己睫毛的韓國著名熊孩子金子,也是個超雄兒。”

短影片傳得有板有眼,可事實上,這些說法根本找不到可靠的信源。
也就是說目前根本沒有確鑿證據證明這些人都是超雄患者。
可即便如此,公眾對於XYY的刻板印象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成型了。
很多人翻出90年前的一項研究,說英國遺傳學家雅各布斯早就證明了超雄兒具有反社會人格。
這位學者在醫院選了315 位病人作為研究物件,其中305人是罪犯,253人為精神病患者。調研了一通發現,其中9名超雄男子既患有精神障礙,又是罪犯。
於是得出結論:
攜帶XYY基因的男性比普通人更具暴力性和攻擊性,也更容易成為罪犯。
她順帶還總結了一下那幾個超雄的體貌特徵:
身材高大、面部有痤瘡、五官不對稱、智力低下。
現在許多短影片提到的超雄症狀基本都摘自雅各布斯的說法。

可事實上,這些結論早就被學界推翻了。
稍有統計學知識的朋友看了她的抽樣方法,大概也會感慨這團隊是個“草臺班子”。
你從罪犯裡找超雄,反推超雄愛犯罪,這叫什麼道理?
不過,當時好多罪犯倒還挺喜歡這項研究的。
比如著名的芝加哥殺人魔理查德·斯佩克。

一天連殺八名女護士的他發現,自己的體貌特徵和專家說的一模一樣,所以他希望律師利用“基因缺陷”為自己脫罪。
不過,這人後來測出來一切正常,根本沒帶XYY。

然而早在檢測公佈之前,反覆炒作這事的《紐約時報》等媒體就早早宣稱斯佩克是XYY罪犯的典型案例,而且還向社會暗示:
“帶著XYY的三體人不僅可怕,而且殺人不一定需要償命。”
大報小報狂轟濫炸,很快就把這些謠言傳遍世界,導致普通人談之色變。

為了闢謠,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專家們不得不借助各種場合告訴公眾:
他們並沒有發現XYY的攜帶者與正常男性在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這群男性反倒因為社會的無端猜測,總是被汙名化和差別對待。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對於超雄患者的偏見,至今仍然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很多生下超雄兒的媽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雖然自己的孩子現在一切都好,但她們仍然不敢告訴別人自家娃帶XYY。
因為她們害怕對方會回一句:“你怎麼知道他能健康成長,萬一十年之後才暴露本性呢?”

也擔心身邊的人會刻意疏遠、提防自己的孩子。
更害怕大家會時刻凝視孩子,一旦發現他有什麼“反常行為”、“過激行為”,就歸因為惡魔基因甦醒了。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類,我們每個人可能天生都帶著這樣或那樣的基因缺陷。
只要這種缺陷無傷大雅,就不會妨礙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當個普通人。
面對XYY,法國的一項民調顯示,多數夫妻在產檢後都會選擇保留胎兒。
“在未經醫學專家評估時,有25.8%的夫妻會選擇中止妊娠;經多學科專家聯合評估後,引產率下降到 6.7%;若胎兒後續檢測一切正常,則只有2.7%的孕婦仍會堅持終止妊娠。”
科技的進步讓人類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先天缺陷帶來的挑戰。
而醫生做網路科普,恰恰就是為了把這些最前沿的醫學知識分享給我們,讓我們更理性地認識各種疾病。
結果,他們說出了真相,卻遭遇了網暴。
比起專業人士的科普,很多人更喜歡固執己見和選邊站隊。
不論對錯,只找同類。
好像沒人在乎真相,大家只希望聽到和自己想得一樣的觀點。

事實上,這種網暴專家的事情並不少見,網路上還有海量的例子。
比如,爭論美國登月究竟有沒有造假。
即便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出來科普,造假論的擁躉也不買賬。
他們說,歐陽院士之所以堅持美國登月,是因為他拿這事寫過論文,“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

再比如,爭論早餐該喝粥還是喝牛奶。
某位醫生建議“孩子早餐吃雞蛋喝牛奶不要喝粥”,也被網友罵上過熱搜。
有人罵他“崇洋媚外”。
還有人說他根本不懂中國早餐粥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比如,爭論西方的古史是不是偽造的。
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出來說“不是”。
網友卻堅決不信,順便感慨一句:
“文科生果然容易被西方洗腦。”

或許,撕逼多於共情,站隊壓過做事,抬槓反殺務實,才是網際網路的常態。
在網路世界的大戰裡,勸你相信科學的人,可能自己從不聽科學家發言;
喊著網暴入刑的人,罵起人來比誰都狠;
還有那些勸你改變成見的人,其實總在用自己的成見pua你。
大家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畢竟,獅吹虎吹都能大戰三百回合;
甜黨鹹黨都能掀起血雨腥風;
轉基因和反轉基因能撕得血光飛濺;
中醫粉和中醫黑能再鬥五百年;
……
科學主義與反智主義,大概能鬥到地球毀滅的那一天。
我們很難指望科普改變固執的人群,因為“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人的思維”。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