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融資故事:一手爛牌打到逆天改命

不只好運。

施嘉翔
編輯劉旌
來源|暗湧Waves(ID:waves36kr)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2022年,張俊傑在一個私下場合預判,國內戰役會在3到4年裡完成,之後就將瞄準海外市場。現在,故事的一切都朝著預演的方向走。
北美時間4月17日,中國原葉鮮奶茶第一股霸王茶姬登陸納斯達克,首日最高漲幅超48%,收漲超15%,股價達32美金。
在IPO前,這家企業提交了一份亮眼財務資料:2024年全年營收約124億元,是上一年的1.5倍,淨利潤約25億元,相比前一年翻倍。
我們曾用《當幸福來敲門》來比喻張俊傑的人生經歷。在市值突破60億美金的今天,我們將故事倒回四年前,從那筆逆天改命的融資說起。對投資人來說,霸王茶姬的得到與錯過,本質的分歧還是對人的判斷:“誰能想到他會進化到今天這個程度。”

最大贏家XVC

狙擊手的果決與放權

作為一家成立於2016年的早期VC,XVC創始人胡博予不止一次表達過對狙擊手風格的專注,要在早期下重注。霸王茶姬就是這一理念下的那條“鯨魚”。
暗湧Waves曾聽多位投資人提及過XVC投資是如何投進霸王的故事,我們擷取其中重合的部分:
最早見到霸王茶姬的是XVC的一位投資經理,當時他剛畢業,加入XVC一年半。
這位投資經理從餐飲賽道起步,從快餐、滷味、燒烤看起。他在後期意識到,餐飲行業只有茶飲、咖啡、滷味、快餐之類有標準化潛質的才值得花時間。那時,水果茶已經是奈雪和喜茶的天下了,而新品類還有生機。
霸王茶姬就在此時進入了他的視線。這家創立三年的奶茶品牌當時只有200家門店,集中在雲貴川,單店月銷額不到20萬。但讓他感興趣的是,霸王茶姬能在區域裡不斷加密,且同店銷售額還在增長;另一點則是,霸王是當時市場上少數在認真做茶的公司。
要知道,一家茶飲品牌往往喜歡全國開放加盟,因為可以在最大範圍內收割市場。早年間,這同樣是霸王茶姬的擴張策略,只是張俊傑意識到問題後,關閉了大量南方城市的加盟店,最後收縮回雲貴川。
2020年12月,他在疫情的陰霾下飛到雲南,和張俊傑從晚上聊到後半夜,喝了十幾杯原葉鮮奶茶。七個小時的交流裡,張俊傑對早期開店的策略、門店加密之類的一系列策略對答如流。他們還聊到了願景,張俊傑說,10年後,霸王茶姬會有15000家門店,會是國際化品牌。
這位投資經理在回去的飛機上已經大體認定了這個品牌,剩下的是更多維度的驗證。
胡博予曾說過,他第一次跟張俊傑溝通時,對方告訴他自己沒上過學。他的第一反應是沒上過大學,後來發現是“完全沒有接受過基礎教育”——10歲到 17 歲之間在流浪,所以18 歲之前都不認字。以至於後來在給他們做板書時,還有個別字會寫成拼音。
但在後來“不斷地追問中”,他們發現,張俊傑自學能力很強,閱讀過很多有聲讀物、企業家傳記,他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對管理的洞察,甚至比胡博予認識的大部分CEO都要好。
另一個風險點是,其時,霸王茶姬實際上有四個合夥人,股份平分,沒有絕對控制者,因為對霸王后期路線的分歧,張俊傑希望用超1億的估值買斷其他人的股份。這意味著,而且不過200家店的霸王茶姬需要數億的估值、而且這筆投資有大部分要用於創始人回購股份。
最終,對張俊傑本人的看好戰勝了所有的不利因素。據“暗湧Waves”瞭解,張俊傑期待的投後估值是7億,XVC沒有還價,在那一輪的投資額超過1億,是成立以來首輪投入最大的一筆融資。從團隊首次與張俊傑會面到發出TS,整個過程只有7天。
這筆後來聽起來瘋狂的投資改寫了霸王的命運,也讓XVC贏得了homerun。

復星:郭廣昌5分鐘決定投

和XVC幾乎同時投資霸王茶姬的是復星。
事實上,復星比XVC更早見到張俊傑。早在2020年1月,復星全球合夥人、復星創富首席投資官叢永罡就帶著張俊傑來參加了復星的年度工作會議。來自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CEO在現場,給了張俊傑不小的震撼,這讓他對全球化這件事有了直觀感受。
而關於和郭廣昌的見面,曾有一份早年的新聞報道說:“郭廣昌 5 分鐘決定投資”。據我們瞭解,那次見面他們二人實際聊了40分鐘。
作為一家1992年成立的家庭消費產業集團,復星的知名度對早年的霸王茶姬來說,也起到了不錯的品牌背書價值。在霸王早年招引加盟商的材料上,都明確將復星的投資寫在其中。

琮碧秋實:沒有成見

這是一家少見的、有些異類的、曾經主要投資內容電商的基金,它也是微唸的投資方。
琮碧秋實大約在2020年前後系統性地看過新消費賽道,並沿著煙、酒、茶、糖的思路配置專案。喊出“茶拿鐵”口號的霸王茶姬就在其中。
當時霸王茶姬已經完成了首輪融資。門店數量不過多了小几十家,但估值已經比前一輪貴了一倍,但琮碧秋實還是扣了扳機。
原因有二,其一,留給他們的選項不多,只有估值200億的茶顏悅色和估值600億的喜茶,以及估值超百億的古茗和茶百道——已經“不是VC deal,而是PE”;而內部同時判斷,茶飲不會是頭部壟斷的賽道,總會有黑馬出現。
其二更為關鍵:對人的認知。
不同型別的投資人大抵都有自己的舒適區。一位美元基金的投資人曾對我們說,類似霸王茶姬這樣的公司和 founder他們是投不到的,“根本就不會認識,就算認識也是在能力邊界以外。”
而琮碧秋實並不對特定的產品或創始人抱有定見,從2019到2020年,基金內部還曾反覆聊過要不要在二級下注拼多多。

兩次錯過、和一個好運氣

去年,霸王茶姬幾乎成了所有消費投資人扼腕的專案。
據暗湧Waves瞭解,很多基金都看過霸王茶姬,且不只有一次機會投入。
第一次發生2020年初前後,在XVC那輪投資之前。
霸王茶姬希望加快拓店速度,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跑路演,接觸了四五十家資本,但就在節骨眼中,趕上疫情,投資機構集體停擺。
疫情減緩後,有投資人透露,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比XVC更早就見過張俊傑,當場拍板給霸王茶姬開了3億估值。對一家只有200家門店的茶飲品牌來說,已經算是公允的價格。但張俊傑在那時回購其他股東需要數千萬資金,3億的估值並不足夠。
第二次則是在兩輪融資結束以後。因為在疫情間大肆擴張,GMV比上一年翻倍,但由盈轉虧,虧損超千萬。霸王茶姬就在那時再次啟動融資,並在C輪BP中寫道,中國有望誕生和星巴克一樣的企業,擬融資3億。
或是因為只有五六百家門店、或是因為資料不夠亮眼、又或是因為估值已經到了小几十億,期間看過的所有投資人都沒有補槍。
到2023年初,霸王茶姬的拐點時刻真正到來。門店數從0到1000,霸王茶姬用了五年,而從1000跨越6000,它只花了兩年。一位霸王茶姬的投資人說,從2022年11月開始,增長態勢已經趨顯,只是他們自己都想不到會如此迅速。
對一家已經飆升的消費公司而言,這同時意味著它不再需要輸血,一眾主流基金也徹底失去了投入的機會。
一位幾乎看過市面上所有茶飲公司的消費投資人說,他在2021年掃賽道時,發現規模超過300家店的奶茶店在中國有近60家,它們各有特點,各有受眾,同時“全市場的茶飲都在講茶顏的故事”。他在看過霸王茶姬後覺得優勢並不突出,“美元基金是不會投資Upside低的公司。”
這可能也是大部分基金錯過的原因:他們憑藉邏輯和資料推演出了霸王茶姬的天花板,但錯估了張俊傑的潛能。
一位霸王茶姬的投資人對我們說:專案看多了,大家會覺得決策很困難、經常搖擺,但其實能抓到的、並且真正想投的專案是很少的。所以一旦想投,就不會計較太多。
2020年12月5日,和XVC簽完協議的那天,張俊傑趕著坐高鐵從廣西回雲南。因為打不到車,他在路邊攔了一輛摩托車,對方不是專職摩的的,只是看他著急幫了個小忙。
他覺得自己的運氣好極了。


相關文章